“现代”来的太突然
巴勒斯坦全称巴勒斯坦国。
根据 1947 年 11 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 181 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面积为 1.15 万平方公里,但是随着以色列的鲸吞和蚕食,根据我国外交部统计,实际领土只有 2500 平方公里,而且被切的稀碎。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约旦河西岸,这是一个割裂严重的棋盘型区域;一个是加沙地带,相对完整。
巴勒斯坦人口1350 万,但是居住于巴勒斯坦国领土上的人口只有 523 万,其余大量都是难民和侨民。
巴勒斯坦国民基本都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巴勒斯坦国位于西亚,被以色列分割团团围住,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地区可以和约旦产生联系,加沙地带和埃及接壤。
巴勒斯坦宣称首都是耶路撒冷。根据联合国决议,耶路撒冷的地位应该是联合国托管地区,目前处于以色列的占领之下。
而巴勒斯坦国政府的实际办公地点,位于耶路撒冷北边 10 公里的拉姆安拉,人口 15 万,市区人口只有不到 4 万人。
加沙地带面朝地中海,其中加沙市都会区人口 160 万,市区人口 50 万,是巴勒斯坦国最大城市。
曾经人口稠密的加沙城,现在已经满目废墟
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139 个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国 2012 年起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和罗马教廷相当。
在联合国系统内,这相当于是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权的承认。
哪怕不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也认同巴解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
但是在此次冲突中,冲在前面的,确实打击了巴解的哈马斯。这又是怎么回事儿?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段历史。当我们说到巴勒斯坦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一些概念。
首先是名字。
我看到本次事件刚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非常气愤,甚至说什么要支持巴基斯坦,有点张冠李戴了。很多国家的尾巴上都有“斯坦”两个字,英文里叫 stan。比如之前我们做过的“中亚”系列,中亚五国都是斯坦。斯坦其实是一个波斯语,就是什么什么聚集的地方的意思。比如,哈萨克斯坦,就是哈萨克人的国家的意思。还有一些名字里有斯坦,但是我们中文没翻译。比如阿富汗其实叫阿富汗斯坦,亚美尼亚其实叫哈亚斯坦。
但是巴勒斯坦,纯粹是音译的巧合,没关系。
第二,当我们在说巴勒斯坦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巴勒斯坦是一个地区, 这个地区上面有两个国家,分别是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犹太人,也有阿拉伯人,还有其他民族。巴勒斯坦国的国民叫做巴勒斯坦人,他们在文化上属于阿拉伯人。
巴勒斯坦这个词第一出现,是在公元前 12 世纪,埃及拉美西斯三世的神庙里,绘制了法老的统治地区,词根 peleset,就是指住在附近的人。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了在腓尼基和埃及之间的“叙利亚地区,称为巴勒斯坦”,从此,巴勒斯坦这个词就被用古典希腊语的西方学者沿用下来。
这个地方古代就是各大帝国来来去去,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托勒密,塞琉古,罗马,拜占庭,再到后来的伊斯兰帝国。
说完宗教的复杂度,我们再说说地方治理上的复杂度。
1516 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当时这里最大的城市就是加沙和耶路撒冷。
帝国的中心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对于这些帝国边缘地区,帝国会派出总督,但是在最基层的部分,还是要依赖乡贤的管理,非常类似于我国古代的羁縻统治。
比如图拉贝家族控制拉琼,里德万家族控制的加沙,法鲁克家族控制的纳布卢斯,还有里德万和法鲁克家族联手控制耶路撒冷。
奥斯曼为了加强控制,17 世纪末的时候,发兵把他们剿灭了,但是发现首都官僚直面老百姓,矛盾更大,所以只能扶持新的乡贤,填补空缺。
转变发生在 1798 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督政府为了保证法国的商业利益,同时切断英国和印度殖民地之间的连接,派出拿破仑将军出征埃及。拿破仑横渡地中海,占领埃及,随后攻入巴勒斯坦。
后来拿破仑回法国政变夺权,留在当地的法军被英国人支持下的当地人不断围攻,最终投降。
但是,这次失败的法国入侵,转动了命运的齿轮。
中东人被西方强大的军力给震撼了。
19 世纪,随着奥斯曼不断衰落,各地群雄并起,埃及在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之下,变成了一个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实际上已经独立的政权,1831 年他们征服了巴勒斯坦。
阿里统治埃及的时候,尝试学习西方,对埃及领土进行现代化改革,建立市政府。当地爆发了很多反抗斗争,埃及人拉一派打一派,结果换汤不换药,又是一批新的乡贤上来了。
后来奥斯曼夺回了控制权,但是这些地头蛇也坐稳了。
侯赛尼家族,是耶路撒冷的穆夫提,掌管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教务;
纳沙希比家族,家里是大地主,拥有耶路撒冷、雅法还有约旦的大量土地,家里人在奥斯曼帝国晚期进入中央议会,担任行政官员;
哈利迪家族在宗教界还有教育界享有盛名,一直担任高级公职。
耶路撒冷、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还有加沙,基本上是一个家族掌管一个城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奥斯曼开始允许在欧洲的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希望搅浑水,让奥斯曼可以渗透。
所以,巴勒斯坦地区自古混乱,家族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反帝斗争此起彼伏。这里也成为最好的民族主义实验室。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为了打击奥斯曼,承诺埃及人独立,承诺帮阿拉伯人统一,还承诺犹太人建国。打完什么都反悔了,直接和法国人一块儿把奥斯曼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给瓜分了。
其中,巴勒斯坦就归了英国人。犹太人就在英国人的允许之下,向巴勒斯坦地区大举移民。
阿拉伯人无法接受,1936 年,巴勒斯坦爆发大起义。英国人也不含糊,中东司令部空军参谋,阿瑟· 哈里斯经典语录:“哪个村子乱说话,就往哪个村子扔 500 磅炸弹。”
英国空军元帅哈里斯,人生信条:对敌国进行不分军民目标的战略性轰炸以此来摧毁敌国的斗志,从而赢得战争。
怎么样,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除了镇压老百姓,他们还是依赖奥斯曼时期的乡贤进行治理。英国人通过在精英之间拉踩,逐步把巴勒斯坦地区有号召力和组织力的政治组织都给削弱了。但是英国人没想到,犹太人又变成了威胁。
由于犹太移民不断增加,巴勒斯坦地区矛盾越来越激烈,英国人随后就禁止了犹太人继续移民。结果犹太人开始针对英国人和阿拉伯人搞恐怖袭击,做了很多很恐怖的事情,而且后来这些恐怖组织逐步演化成了今天以色列的执政党利库德集团。关于这段激烈的历史,我们在《电子地图册:以色列》那期已经介绍过了。我们就不赘述了。
二战以后,英国人已经被打蒙了,帝国要瓦解了,英国人不想碰着这个烫手山芋了,根据联合国决议,巴勒斯坦地区被分治了。
犹太人聚居区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聚居区建立巴勒斯坦国。1947 年,在巴勒斯坦地区有超过 120 万阿拉伯人,犹太人只有 60 万,犹太人分得了超过 50%的土地,但是巴勒斯坦地区可耕地面积 80%,都划给了阿拉伯人。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
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也正式开始。
遥不可及的和平
以色列从无到有,通过几十年的世界大混乱,趁机建国,属于是超值的买卖。
但是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 1948 年,虽然以色列建国了,但是巴勒斯坦没有建国。
为什么呢?
因为阿拉伯人不承认以色列国,而以色列国的法理基础是联合国分治决议,如果巴勒斯坦建国了,那么就相当于承认了决议,也就间接承认了以色列国。
随后,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为总司令的阿拉伯各国,组成联军,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他们也不承认以色列是个国家,所以没有宣战,开战理由是驱逐犹太人。
这一战,不但没有消灭以色列,而且约旦和埃及还分别占领了本来就应该属于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还有加沙地带。
但是这里有区别。埃及的野心是图谋整个巴勒斯坦。所以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把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耶路撒冷乡贤,侯赛尼家族,的一个成员,叫阿明·侯赛尼,弄了过来,成立了一个全巴勒斯坦政府。虽然一寸土地都没有,但是对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宣称。
等到战争结束,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这就相当于真的有一头牛了,全巴勒斯坦政府名义上拥有整个巴勒斯坦,如果让他们留在加沙,没准会真的变成地头蛇。索性就把他们搬到开罗去了,整个一个傀儡政府。
反观约旦,只是想占领约旦河西岸地区。所以压根不承认了全巴勒斯坦政府。他们直接给所有人发约旦护照,官方禁止说巴勒斯坦人这个词儿。
1952 年,埃及爆发军事政变,纳赛尔成为埃及领导人。
1956 年,他拉美苏下场,逼退英法以色列联军,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一下子成为了阿拉伯超级偶像,也成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领袖。作为领袖,纳赛尔誓言要解放巴勒斯坦。
1958 年,叙利亚朝野在超级崇拜的心情下,要求加入埃及,于是他们合并成为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而纳赛尔顺势就把加沙地带合并进入这个新政权,派出了埃及官僚统治,算是完成了占领的合法化。
但是问题来了,全巴勒斯坦政府只是一个玩偶,解放巴勒斯坦这件事儿,也需要调动巴勒斯坦内部的力量。
1964 年,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宣布成立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就是巴解。
在纳赛尔的施压之下,组织没有放在加沙,而是放在了约旦控制的西岸地区。巴解其实是一个大帐篷,各种巴勒斯坦的政治组织都可以加入。新闻上经常出现的法塔赫,还有一些不是那么有名的,比如人阵、民阵、闪电、巴解阵,巴阿阵、以及共产党这些派别都在里头。
但问题就是,金主不同,各自为战。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拉上约旦和叙利亚,希望一举消灭以色列,结果六天战败。之前埃及和约旦还为谁占了巴勒斯坦的土地有些龌龊。这下没问题了,以色列夺得约旦河西岸还有加沙地带,更进一步,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还有埃及的西奈半岛也占领了,大举殖民。
纳赛尔被打蒙了,他为了在谈判桌上夺回西奈半岛,和以色列打起了消耗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区别。早期犹太锡安主义者来自于欧洲,受到过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很多人来自沙俄或苏联,也被社会主义开过光,计划力、组织力、动员力、行动力都非常强。
反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古典帝国统治之下,地方权力长期受到乡贤把持,一直到联合国分治决议出台以前,都没有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现代政治组织。
导致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不单单受到以色列人的打压,也受到周边阿拉伯大国的操纵。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成长了起来,他就是阿拉法特。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 年出生于埃及开罗一个巴勒斯坦商人家庭,大学在开罗大学土木工程,他好钻研,读过大量犹太锡安主义者的理论著作,更加强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情绪。
1946 年,他开始帮助巴勒斯坦人从海外走私军火,1950 年加入埃及军队,1956 年参与纳赛尔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
但是纳赛尔和联合国做交易,条件之一就是驱逐巴勒斯坦反抗军。阿拉法特学过土木工程,拿了科威特的签证,之后他在海湾地区不断结交各种朋友。
1959 年,他将一批人集合在一起,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
和其它反抗组织拿外国人的钱不同,他们主要靠在白袍子地区混得好的巴勒斯坦富商捐款。但也因为不拜码头,所以被很多域外大国视为眼中钉。
比如叙利亚的老阿萨德总统很讨厌阿拉法特,一度差点判他死刑。
可是打仗这种事儿,不看广告看疗效,阿拉法特打得好,法塔赫迅速成长为巴解第一大派系。
1968 年,埃及以色列消耗战期间,法塔赫为首的巴解武装,在约旦边境城市卡拉梅配合约旦部队,打退了以色列的进攻,阿拉伯世界高度评价这次作战,很多阿拉伯国家因为阿拉法特的小胜利,感觉看到了希望,提高了经济和军事支持。
阿拉法特一下子就站稳了巴解领导人的地位。
但是约旦很不爽,因为卡拉梅之战的胜利,和约旦出兵协助巴解有很大关系,结果你们只宣传自己,两边就越来越不对付,最终在 1970 年爆发了约旦内战,巴解被迫转移到了黎巴嫩。
黎巴嫩更是一个烫手的地方,我们之后电子地图册会讲到这个国家,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情况。
黎巴嫩之前是法国殖民地,基督徒和穆斯林混居,法国为了方便统治,又是玩了分而治之那一套,独立以后也没改。这一下子跑进来十几万巴勒斯坦人,穆斯林派系就看到了壮大自己的机会,爆发内战。
埃及那边,1970 年,纳赛尔郁郁而终;1973 年,继任总统萨达特最后雄起一把,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依旧被打败,彻底抛弃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立场。通过外交承认以色列,拿回了西奈半岛,再也不打了。
忙乎了一圈,以色列越打越大,阿拉伯人光内斗了。
阿拉法特就开始琢磨了,阿拉伯越来越弱,以色列越来越强,如此蚕食下去,建国无望。面对这个情况,联合国提出了新的方案,就是要求以色列,把约旦河西岸还有加沙地带,让出来,给巴勒斯坦建国。
很残酷,但可行。
阿拉法特逐渐变成了一个裱糊匠,开始游说国内外各个集团与政权,1974 年,阿拉伯国家宣布承认巴解对巴勒斯坦的代表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把握不住了。
1977 年,以色列大右派利库德集团上台,第一代首领贝京,在英国殖民时期是玩儿恐怖组织的。他一上台,立刻轰炸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的巴勒斯坦聚居区。抹了许多很多城镇和难民营。
1978 年,11 名法塔赫成员就反击,劫了辆以色列公交车,打死了 38 个以色列人。随后以色列出兵,狂轰滥炸,甚至用了美国提供给以色列自卫的子母弹。法塔赫死了 500 多,平民死了 2000 多。
你看跟这一次的流程是不是都很像。
最后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你停一停吧,杀多少是多呀?
还不过瘾,1982 年,一个已经被法塔赫判了死刑的恐怖分子,叫尼达尔,组织手下袭击了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只是打伤,没打死。英国警方调查了,和法塔赫没啥关系,而且发现这人的暗杀名单还包括法塔赫领导层。
贝京哪管这些,再次出兵黎巴嫩。
根据联合国统计,十个礼拜,1.7 万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难民死亡,3 万人受伤。最巅峰的时候,11 个小时往贝鲁特西部扔了数千吨炸弹,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都看不下去了,打电话叫停。
法塔赫彻底被打垮了,转移到了北非。阿拉法特失去了军事能力,但是作为全世界最有名望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他还是可以筹措到最多的国际支持。也正是因为知道不是对手,他逐步转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
在联合国大会上,他说:我是带着对和平的向往来到这里的,我是带着橄榄枝来到这里了,同时我也是带着一个战士的枪到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我手中的橄榄枝滑落。
1988 年,巴解组织宣布正式建立巴勒斯坦国,同时他还宣布巴解组织放弃摧毁以色列,转向希望在约旦河西岸还有加沙地带,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就是联合国所谓的两国方案。
1989 年,阿拉法特正式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1992 年,以色列左翼工党领袖拉宾出任总理。
1993 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拉宾和阿拉法特《奥斯陆协议》,阿拉法特正式宣布巴解停止武装斗争,承认以色列。以色列承诺在五年内将约旦河西岸和加萨走廊的控制权全部转交巴勒斯坦国。
这是惨淡的和平,但也是巴勒斯坦最后的机会。
阿拉法特随后开始对以色列逐步退出的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组建了各种行政机构。
1995 年,拉宾被刺杀,和平进程彻底结束。
利库德再次上台,继续推动殖民政策。他们将约旦河西岸分割成了一个棋盘型社会,每一个巴勒斯坦城镇都被隔离墙团团围住,这也就是媒体一直说的:世界最大集中营。
而回到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更是被软禁起来。2004 年,阿拉法特获准去巴黎治病,最后去世,享年 75 岁。
他的死亡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自然死亡,还有人长期中毒。不过这都不重要了,他死了。
阿拉法特在晚年受到许多批评,有人说他贪污,有人说他阻碍和平,也有人说他阻碍打击以色列。贪污,是因为在革命时期,法塔赫还有后来巴解收到的捐款,都是打到阿拉法特个人账户上。他通过派信封的方式,来资助各种巴勒斯坦行动。但是他本人一直拒绝公开资金量。
另外,很多跟着他混的人不一定那么纯粹,加上巴解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也没有机会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巴解许多高层高度腐败。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一直过着比较简朴的生活。
2002 年的时候,IMF 调查过,没有发现值得注意的不当行为,资金基本都用到国内外投资上了。他死后这笔钱也大部分被组织继承。
但是你说他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完全清廉,我觉得不能只是看生活方式。对于革命者来说,他可以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但是他可以追求权力。这算不算一种腐败,见仁见智。
另外转变为和平主义者,首先是大气候发生了转变,这个我们也说了,阿拉伯太弱,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太强。他作为巴勒斯坦的一种精神符号,确实阻碍了一些反抗活动。以色列也非常了解巴解内部斗争,拿阿拉法特作挡箭牌,总会把和谈失败的责任推到他身上。
所以这个老头子基本上是被包了饺子,左右为难。
阿拉法特的葬礼
个人情况上,他也是精神肉体双重折磨。由于长期被以色列软禁,他甚至没什么机会晒太阳,更不要说运动和营养。
精神上,阿拉法特 2003 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时候说:“为之奋斗了 40 年的事业,每次都是功败垂成,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光明,可是每一次当光明透过的时候,隧道又关闭了。”
虽然阿拉法特去世了,但是巴勒斯坦的问题并没有终结。在长期的压迫之下,这片土地只会走向更加激烈的反抗。
哈马斯与加沙
阿拉法特去世以后,阿巴斯继承了法塔赫的领导地位,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留地做安乐公。
但是反抗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相较于法塔赫走绥靖道路,另外一个组织出现了,他们选择走一条对抗的道路。
西方对于哈马斯,首先就是一顶恐怖主义的帽子先扣下来。
但是我不评价,我就一做科普的,目前人在国外读书,时局如此,大家也别为难我。我们就事论事就好了。
哈马斯是目前加沙地带的统治力量。
加沙走廊长大约 40 公里,宽不到 10 公里,总面积 365 平方公里。加沙居民里有四分之三是 1948 年被以色列驱逐出来的巴勒斯坦难民,1967 年之前,一边是被埃及政府限制,一边是被以色列孤立,几乎切断了和家园的联系。
1967 年之后,以色列让加沙居民可以去往约旦河西岸,也可以到以色列找工作,以色列人也可以到加沙购物,享受免税政策。但是对于政治诉求还是严厉打压。
1979 年埃以和谈,1982 年巴解被迫转移,加沙和约旦河两岸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居民开始自己组织起来,对抗占领。
根据以色列的数据,约旦和西岸,骚乱从 1977 年 656 次上升到 1982 年 1556 次,再上升到 1984 年的 2663 次。
阿拉法特代表的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力量,这股力量随着纳赛尔的失败偃旗息鼓。而另外一股力量,在整个中东世界悄然崛起,那就是宗教的力量。
在中东系列节目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组织,那就是穆斯林兄弟会。这个组织最开始是埃及国内的宗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建立的组织。
发起人是宗教学校老师哈桑·班纳。
和阿拉伯民族主义不同,他们不追求世俗的民族认同,而是通过办教育,办医疗的方式,渗透进入几乎所有伊斯兰社会,终极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权。所以不单单殖民者怕他们,很多军阀和国王都害怕他们。
巴勒斯坦穆兄会的早期成员主要是小镇青年,这其中就有一个人叫做艾哈迈德·亚辛,他 1937 年生于一个小村子。1948 年,11 岁的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小村子被以色列人用推土机给抹掉,被迫流亡加沙。
12 岁,在难民营里头跟朋友玩儿,弄伤了脊椎,只能坐在轮椅上了。后来他申请到了埃及的大学,但是身体太差,只能在家自学。
他不单单学习宗教知识,也学习哲学,政治,社会,经济。一边读书一边布道,再之后他在一所小学当阿拉伯语老师,成了当地的名人。
1965 年,他参与建立了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积极抓捕巴解成员,但是没有镇压宗教团体。亚辛趁机成立了伊斯兰慈善组织,而且得到了以色列的认可,允许建造清真寺、俱乐部、学校和图书馆。
从 1967 年到 1986 年,加沙的清真寺翻了一番,新建了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还开办孤儿院。
所以,相比后来走了上层路线的巴解,这批人在加沙地带有着非常深厚的根基。
哈马斯创始人亚辛
作为宗教团体,他们经常攻击巴解,以色列觉得挺好,就支持他们。1984 年,以色列从穆兄会的清真寺里搜出来一批武器,亚辛又说,这是我们对付世俗派的武器,不是对付你们的。
以色列当局很高兴,抓了一年就释放了,更加支持亚辛的工作。那么当时以色列对于占领区的政策就是
把巴勒斯坦人赶走,一方面是推动建设定居点,另外一方面就是拆巴勒斯坦人的房子。一开始是推土机拆,后来有些反对者在房子里埋炸药,所以以色列人干脆直接轰炸房子。
这个事情从 1980 年代一直到现在都有,前几年有个著名的视频,就是以色列军官打电话给巴勒斯坦人,告诉他们要炸他们家。
高压,绝望,加羞辱。
1987 年 12 月 9 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加沙的“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 4 名巴勒斯坦人。就是几位工友的葬礼,大家都来送送,结果以色列说这是非法大规模聚集,直接拿实弹驱散人群。这场杀戮引发的骚乱就像野火一样,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蔓延,转变为一场全国草根运动,史称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巴勒斯坦人没有现代武器,他们就用石头去砸以色列占领者。
这次 2023 年冲突的开头,敢死队架着滑翔翼去突袭以色列的打法,也是当时发明的。
而以色列自然是加码反击,当时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是拉宾,就是那个后来和阿拉法特和谈的拉宾。他当时领导工党和利库德建立了联合政府,他出任国防部长,也是很上头的一个人,叫嚣要敲断巴勒斯坦人的手足,一边组织军队,冲进清真寺殴打平民;一边组织人手对巴勒斯坦人的小卖部处以巨额罚款,家庭作坊就是一锅端拉走你全部的设备。
面对这一切,亚辛和几个伙计感觉,加沙地带需要一个组织,于是成立了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
哈马斯一开始只是一个小组织,影响力一般,通过清真寺,医院和学校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渐渐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1988 年,亚辛正式发布哈马斯章程,谋求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
关键的转变发生在 90 年代。
阿拉法特决定和以色列和谈了,要承认以色列了。这个时候,伊朗举办了一次支持巴勒斯坦的会议,阿拉法特没来,哈马斯来了,这就算是正式搭上线了。
之后,哈马斯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成立了办事处,伊朗每年给他们打至少 3000 万美元。
1991 年,哈马斯成立了武装力量卡桑旅,大量人员前往伊朗在黎巴嫩扶持起来了的真主党基地,进行军事训练。
1993 年奥斯陆协议签订,但是 1995 年拉宾被暗杀,随后大右派利库德上台步步紧逼,加剧了巴勒斯坦社会对和平的失望,更多的人支持哈马斯。
2000 年,以色列大选前一年,利库德党魁沙龙,为了鼓舞右翼士气,带着数百以色列防暴警察,跑到了阿萨克清真寺。
这个地方很敏感,在犹太教经书里面,他们认为这个地方是以前犹太教圣殿所在地,但是后来被罗马人给拆了。再后来伊斯兰教在原址上修建了岩石圆顶,穆斯林们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而阿克萨清真寺就是穆斯林来朝拜圆顶的时候用的清真寺。
结果沙龙来这边整活儿,导致大量穆斯林非常气愤。之后爆发了严重冲突,逐步演化为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有说法是阿拉法特已经提前计划了这次起义。结果当然是,以色列通过强硬手段再次镇压了巴勒斯坦人,然后美国下来叫停。
《奥斯陆协议》承诺的东西没拿到,反而失去了更多。越来越多人对于代表民族主义的法塔赫失望,进一步增加了哈马斯的合法性。
在这个过程中,哈马斯也在不断和法塔赫夺权。
我们在讲述阿拉法特早期经历的时候说过,他出生在埃及,活动主要是依靠流亡巴勒斯坦富商的钱。虽然领导革命,但是基本都在国外活动,约旦、黎巴嫩、突尼斯,很晚才回到巴勒斯坦。
那么他建立政权后,和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一样,还是依赖地头蛇。省长一级肯定是从巴解干部里挑,市长和地方委员,就要靠乡贤或者有本地关系网的巴解干部。通过这种方式,流亡途中成长起来的民族主义精英和本地传统的政治精英结成联盟,建立起了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家长制权力结构。
而且由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长期处于战乱,无生产无恒心,没有什么值钱的产业,当公务员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乡贤更是通过各种裙带关系控制政治资源。他们全都打着法塔赫的旗号,搞的老百姓更加反感巴解。
而哈马斯反其道行之,直接宣布不承认巴解的合法性,也不参加巴解组织的选举。
2004 年发生了两件事儿。第一是阿拉法特去世,法塔赫最大的王牌没了。第二是亚辛和哈马斯二把手,激进派大佬兰提西被以色列炸死了。
两方都希望做出一些改变,所以捏着鼻子承认了对方,哈马斯准备参加巴解组织的选举。他们也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让步,就是发布了竞选宣言《变化与改革》,强调放弃消灭以色列,接受联合国提出来的两国方案。
2005 年,以色列打累了,沙龙宣布结束持续了 5 年的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结束,把加沙地带归还巴勒斯坦,长期深耕哈马斯自然获得了这片根据地。
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人口最密集也最多的地方,2006 年巴勒斯坦大选,132 个席位,哈马斯夺得 74 个,绝对多数,可以单独组建政府。
法塔赫领导人,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就任命哈马斯本土派领导人哈尼亚出任政府总理。而哈马斯内阁宣布不再执行巴以停火协议,以色列借机发动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阿巴斯趁机解散政府。
而哈马斯随机发动了加沙之战,将法塔赫的力量彻底驱逐,全面控制了加沙。
所以目前巴勒斯坦国是事实分裂状态。
最后,在沙特国王整整一年的调解下,法塔赫和哈马斯终于达成“麦加协议”,只讨论怎么组建民族政府,暂时搁置对于承不承认以色列的争议。
再说回两边的权力结构,法塔赫最大的问题就是精英断档。
法塔赫内有两大派系,一个是当初在国外跟着阿拉法特闹革命的元老派,另外一个是在本土抗争中成长起来的本土派。但是元老派一直把持绝对权力。
阿拉法特去世以后,二把手阿巴斯接任巴解领导人,2011 年,他把本土派大佬,前加沙地带预警部队领导人穆罕默德·达赫兰开除党籍,赶到了阿富汗。
2016 年,法塔赫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将大量年轻人提拔到中央,组建了全新班底,坐稳了位置。
再说哈马斯。亚辛是创始人和最高决策者,相当于总统。
但是打仗重要,筹款也重要。他们建立了大量海外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代表着一个海外利益集团。由于组织不透明,所以不知道有多少海外办公室,目前已知的有伊朗、黎巴嫩、土耳其、科威特、卡塔尔。
1992年,哈马斯成立了政治局,总部放在叙利亚大马士革,政治局主席算是外交部长,主要任务就是筹钱。
第一任主席是穆萨·穆罕默德·阿布·马祖克,他在欧美打造了一个超强的筹款网络,在伊朗第一次举办巴勒斯坦问题会议的时候,就是他带团参加的。但是他后来去纽约的时候,被美国人给抓起来了。
第二任主席,叫哈立德·马沙尔,出生在约旦河西岸,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开始流亡,哈马斯成立以后他出任科威特办公室领导人,这也是一个大金主。2004年亚辛被炸死以后,政治局主席就变成了实际上的一把手,在叙利亚指挥国内行动。
也是他带领哈马斯,取得了巴勒斯坦2006年议会大选胜利。但是由于他人在海外,回不来,所以推荐哈尼亚出任巴勒斯坦国总理。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叙利亚开始打内战,哈马斯总部被迫转移到了卡塔尔。2017年,他宣布卸任。
伊斯梅尔·哈尼亚接任政治局主席,此人是本土派领袖,曾经是加沙伊斯兰大学校长,做过亚辛的办公室主任,代表哈马斯参与过各种和法塔赫之间的谈判。
2006年他出任总理,但是随后政策引发以色列打击,阿巴斯以此为由,开除了哈尼亚,所以他返回加沙地带,发动加沙之战,驱逐法塔赫,彻底控制加沙,并且依旧在加沙地带行驶总理权力。
2016年,他和妻子还有两个儿子移民到卡塔尔,2017年接任主席职务。标志着哈马斯的领导层从海外派转移到了本土派。他上任以后,发布了《一般性原则和政策文件》,内部经过了各个部分的广泛讨论,算是在哈马斯内部达成共识。
第一,名义上宣称巴勒斯坦地区,但是实际上承认两国方案;
第二,删除了对于犹太人的宗教敌视,声明哈马斯同以色列斗争不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是反抗锡安主义者的侵略和战略。现在和以色列谈判的时机不成熟,但是不排斥;
第三,哈马斯提出会“管理抵抗”,并且会使用多样化的方案。
而哈尼亚去卡塔尔之后,加沙地区领导人就交给了叶海亚·辛瓦尔,他是哈马斯安全机构创始人之一,是目前实际上的加沙统治者,组织二把手。一把手在海外筹钱,那么他作为一线,对加沙事务有极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而目前的巴以冲突,他也是事实上的哈马斯方面指挥官。
以上,就是巴勒斯坦的基本情况了。
正如我们在本期节目中反复提到的,巴勒斯坦问题,一方面是美利坚帝国主义的世界格局,一方面是以色列的不断激进,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的就是阿拉伯世界缺少一致行动力,巴勒斯坦一直缺少一个可以代表整体民意和巴勒斯坦人民利益,并且有大智慧,大战略,而且可以坚定执行的组织。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这边。
由于长期遭到封锁,加沙地带的各种生活设施非常紧缺,唯独不缺太阳。
据巴勒斯坦在线媒体《电子起义》在今年3月27日的报道,加沙地带有1/3人和50%以上企业有在用光伏板。而且这些光伏板大多来自中国,有些甚至是无偿援助。
自2016年起,我国就积极参与了加沙地带的多个光伏项目建设,不仅如此,我国还亲自派遣专家团队前往加沙地带,分享光伏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一次,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也是一直在为和平奔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外交原则之一就是,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建国以来,就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
从1987年开始,我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救援。1988年巴勒斯坦宣告建国5天,巴解驻北京办事处就更名为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馆。之后,阿拉法特访华,我国均以总统待遇接见。
1992年中以建交,贸易额大大增长,但是中国仍然坚持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巴以问题上也更加积极。
大家如果这次一直在关心新闻就会发现,中方在巴以冲突中代表发言的外交官当中,有一个“中东问题特使”,就是2002年的时候开始任命,专门出访各方,穿插外交。
2013年,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同期访华,虽然没见上面,但是至少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之后会在中东外交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次,我们同样是呼吁两国方案。
但是哪怕呼吁和平,也会被当做是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现在是上头,结果很多中国人也跟着起哄,认为中国呼吁和平,就是反对以色列。
其实我们淋过雨,所以我们知道淋雨的人是什么感受。巴勒斯坦自古就是一个战乱之地,现代巴以问题,从1948年到今天,已经75年。
从1840年到1949年,或者说,到朝鲜战争结束的1953年,中国人的近代屈辱,花了超过10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各种方案,不断迭代,最终我们走出了历史的阴霾。我们也期待,历史的车轮,可以最终滚动到和平的一章。
好了,我们的电子地图册又在中东板块添上了一个国家,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超越情绪,找到看世界的角度,用一种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去拥抱多极化的世界,如果你有更多的研究资料,曾经去过当地,认识当地人,非常期待您可以在留言区补充干货和故事。
祝大家变得更强,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