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西大同四次了,但还是第一次去观音堂,这是一座很小众的古寺,就在前往云冈石窟的路边,虽然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庙堂,但这座古寺倒也不算简单。
观音堂内藏着非常罕见的琉璃三龙壁,林徽因曾经也到过这里探访,这里还保存着不少辽代的彩塑。
首先来说说观音堂的交通吧,从市区乘坐云冈石窟的公交,在观音堂站下就可以,班次很频繁,所以不用担心。
接着来看了看观音堂的历史,它始建于辽重熙年间,金代的时候毁于战火,明清两代重建了两次,如今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都是清代的遗存。
大同观音堂现存有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下了公交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座琉璃三龙壁,这是大同市区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是明代的遗存。
整个琉璃照壁长12.2米,高6.7米,厚1.2米,壁体用五彩琉璃镶砌,壁顶装饰斗拱,最精美的地方是壁身和须弥座的束腰部分。
壁身前后两面分别雕刻了三条戏水飞龙,腾空驾雾,特别有气势。
束腰部分雕刻了二龙戏珠、二狮相争及马、牛等动物形象,中间用竹柱特别好看。
龙壁的后侧就是山门,观音堂的山门并不开门,至少我去的时候就没开,入口处有点难找,需要等上台阶,然后往北走,才能看到,特别不显眼,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观音堂不开放,看了山门之后就匆匆离去。
从入口处进入之后,一眼就可以看到全部的建筑,从前往后分别是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碑亭。
戏台坐南向北建在8米高的券洞上,面向腰门和观音殿。腰门东侧为关帝庙一间,西侧为财神庙一间。
穿过腰门就是观音堂的第二进院院落,左右两侧有钟、鼓亭和碑亭,居中的为观音殿,也是寺院里的精华。
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在前侧还有个三间报厦,为卷棚悬山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殿檐下月台上有一对石刻金瓶,为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遗存。
进入殿堂后会发现门口木围栏挡着,不过好在殿堂不大,殿内的彩塑基本上可以看全。殿内保存有十余尊彩塑,居中的观音和两边的胁侍菩萨为辽代所作。其余的石胎为辽代,外面为清代或近代补塑上色,看起来有些违和。
重点来看辽代的彩塑,观音菩萨雕像高六米多,通体贴金,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慈眉善目的看着就很舒服。胸前佩戴深红色璎珞,两条金色长带覆于胸前
观音前面坐一尊自在观音与四尊小供养菩萨,左右各塑两尊胁侍菩萨。
殿堂的两侧还有八大明王雕像,这些明王中有几尊的相貌和发饰明显不是汉人的形象,应该是契丹人的模样。
门的两侧还有威武的力士像。
殿内山墙及后墙还存有数十平米的清代壁画,东西山墙绘制的是《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故事画,整体保存完好。
抬头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明间顶部有方格藻井,绘制了金色龙纹图案。
观音殿之后还有个高两层的三真殿,一层为三孔窑洞,上部饰以砖雕仿木斗栱,二层建面宽三间双坡硬山顶建筑,两侧带耳殿。
是全寺的最高建筑,站在二层可以一览全寺的全貌,以及远眺对面的山脉。
其实关于观音堂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里地形容易形成河水泛滥成灾。寺东河水转弯处,有一巨石形似蟾蜍,民间传是巨石所化蛤蟆精作怪。有一个夏天,洪水又开始泛滥,这时候天上忽现观世音菩萨丈六金身,携左右胁侍,八大明王,从西天而来,落在了石门山上,从那以后这里不再有洪水。当地人为了礼颂和拜祭菩萨镇妖消灾的事迹,于是建起了观音堂。(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