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回响 绿水青山|跟着课本读中国·广西篇

教育   2024-11-08 18:17   北京  

·跟着课本读中国

神秘的岭南之地,群山环抱之中,流传着一位歌仙的动人故事。传说中,她的歌声如同山间清泉,悠扬而纯净,洗涤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现实里,她的歌声穿越了时空的长廊,至今仍回响在青山绿水之间。

她,就是刘三姐。1960年,伴随着电影《刘三姐》的上映,歌曲《唱山歌》风靡大江南北,这首歌也被收录在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成为孩子们学习音乐、了解传统民歌的重要篇章。

图为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

夏日时节,记者一行踏着《唱山歌》的优美旋律,来到素有“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山水间,近距离体验刘三姐充满魅力的山歌世界。

点击查看视频

↓↓↓



山歌回响 绿水青山|跟着课本读中国•广西篇



美不胜收:山歌好比春江水




刘三姐的故事何以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电影《刘三姐》的镜头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美不胜收,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美丽动人的传说和着优美抒情的音乐,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山水完美融为一体,为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成为超越地域文化、打破历史空间的情感纽带,也因此成为我国电影艺术中的经典。

青山为背景,流水为和音。要想领略刘三姐歌谣的独特魅力,必须走进其演唱的自然环境。为了体会山歌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记者一行乘坐轮船,沿着漓江流经雁山、阳朔的69公里河段,重访电影《刘三姐》的拍摄场景。

夏日,大自然的笔触也变得精致起来,在漓江这幅千年画卷上轻轻勾勒。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漓江水面,仿佛引领着记者穿越时空,直抵那悠扬的山歌世界。每一座山峰、每一处流水,都像是精心布置的舞台布景,与刘三姐的歌声交相辉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远山如黛,层层叠叠,深浅不一,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近看,各色奇峰怪石层出不穷:有的像骏马奔腾,昂首向天;有的像老僧入定,闭目养神;还有的像羞涩少女,轻纱遮面,若隐若现于云雾之间。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正是这“甲天下”的神与魂。

漓江宛如一条翠绿的丝带,轻柔地绕过这些奇峰怪石,在群山之间穿梭。水波不兴,潺潺流水声如同天籁,与青山相映成趣。

“前方就是第五套人民币20元面值背面的图案——黄布倒影。听到船上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赶紧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进行比对,纸币上的二维画面瞬间拉伸为了三维的立体世界。

随着船只缓缓前行,记者不断调整角度,试图从各个方位捕捉这难得的美景。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次致敬。周围的游客也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的震撼与美好。

“真是太美了!镜头根本拍不出来,在现实中亲眼看到这样的景色,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幅画里。”记者身旁的游客感叹道,这番话也道出了在场人的心声——任何镜头都无法完全记录下这份震撼与美好。一路上,九马画山、鲤鱼现鳍、童子拜观音……移步换景,步步称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尽情挥洒,向世人展现着中华大地的壮美奇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更好地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桂林教育系统多次开展漓江水质检测研学活动,号召更多中小学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家乡水资源、爱护生态环境,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守卫者。”桂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刘小松说。

“通过研学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这样的环境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美好。”桂林市龙隐小学教师林娜说。


传诵千年:这边唱来那边和




“刘三姐”,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背后,蕴含着八桂大地流传千年的习俗。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各族文化交流过程中,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三姐歌谣应运而生。

“很多人对刘三姐有所耳闻,但对刘三姐歌谣具体是什么并不是那么了解,可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廖明君说。他曾受邀主持刘三姐歌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刘三姐歌谣日趋丰富多彩——既有情歌,也有古歌、叙事歌和风俗歌;既有汉语的,也有壮语、仫佬语、毛南语的;除了即兴对唱之外,还有根据世代传承的歌本来传唱。”

音乐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是集体记忆的容器。

一首首山歌如同历史的低语,穿越千年时空,将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到民族的根与魂。

刘三姐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这些故事是如何发展演化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记者一行来到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一探究竟。

一踏入博物馆,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唱山歌》的旋律。与刘三姐相关的文献、歌书、歌本、年画、海报、唱片、照片、邮品等近百件展品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凝视和探索。

相传,刘三姐是唐代一名广西的农家女,她从小爱唱山歌,心灵手巧。当地人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广西的山水有多美,刘三姐的歌就有多么动听。后来,她的才华遭到地主恶霸的记恨,被迫害跳河致死。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刘三姐成了当地百姓理想中智慧与勇敢的化身。

山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歌,即双方或多方以歌唱的形式进行应答和交流。有趣的是,在刘三姐的流传过程中,不同艺术形式之间也出现了“这边唱来那边和”的现象。

1958年底,广西柳州开始创作彩调剧《刘三姐》剧本,率先把刘三姐的故事搬上舞台。1960年,在彩调剧的基础上,乔羽完成了电影剧本《刘三姐》的创作。电影上映后风靡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刘三姐热”。

根据广西山歌精髓制作的电影主题曲《唱山歌》,也以其独特的民族韵味、悠扬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共鸣,成为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经典之作。

在博物馆,记者见到了电影《刘三姐》当年拍摄的剧本。“博物馆筹建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其中,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向我们捐赠了近百件展品,包括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刘三姐》剧本、1961年《民族画报》等。”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董边走边介绍,“未来,我们打算把刘三姐文化专题做成桂学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在大学校园中更好地赓续刘三姐文化基因。”


传承路上:不怕滩险弯又多




“尼呀嘞,依呀厄……”刚走到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校门口,一阵清脆悦耳、充满稚嫩的歌声便悠然飘入记者耳中。走近一看,一群孩子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室外歌圩进行排练。

要让山歌唱得更欢,得让山歌传得下去。这些孩子是学校合唱团成员,正在进行日常排练。这歌声,则是庆乐小学积极推动山歌教育所结出的硕果。

“我们深知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因此,学校将山歌教育作为特色课程引入课堂,旨在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庆乐小学校长黄彦安说。

庆乐小学的山歌教育社团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奖项,学校还被评为南宁市武鸣区“尼达尼”合唱团培训基地。“现在,我们的学生小学毕业后,人人会唱三首以上山歌。”黄彦安说。

“我很喜欢山歌社团,因为每次排练学校都会发一些零食,而且还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庆乐小学三年级学生黄诗媛说。

庆乐小学并非个例。在桂林市龙隐小学,学校将刘三姐文化融入音乐、美术等不同学科,在每年的三月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广西桂林市龙隐小学学生在学习《唱山歌》。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经宇 摄

“三月三那天,我们的学校就成了一个热闹的大歌圩,每个年级都精心准备了一首代表自己风采的歌曲。校园里,歌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嘹亮悦耳的山歌声飘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龙隐小学校长沈克虹说,“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看着他们投入其中,我深感欣慰。”

为了让刘三姐歌谣更好地传承下去,加强教师培养至关重要。“在音乐学专业‘教师职业训练’等课程中,学校将广西传统的山歌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山歌音乐文化为素材创编节目,传承和弘扬广西丰富的山歌音乐文化。”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周楼胜说。

从一个人、一群人到一代人,山歌声声不息,代代传承。近年来,广西多地学校被命名为“广西山歌传习基地”。学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山歌教学课程,将山歌融入日常教学中,孩子们不仅学唱山歌,还会编山歌,让山歌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一粒粒山歌的种子栽种下去,一条条艺术枝叶繁茂四布,一朵朵文化繁花竞相绽放。山歌,这一传统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正从广西这片沃土欢腾而起,向四海传唱。这是高山与大海的合奏,是岁月和时间的共鸣,是广西向世界发出的最悦耳、动听的中国声音。

相关链接:

天安门前 春风浩荡|跟着课本读中国•北京篇
津门故里 匠心筑梦|跟着课本读中国•天津篇
狼牙山上,丰碑永存|跟着课本读中国•河北篇
壶口瀑布 浪涛铸魂|跟着课本读中国•山西篇
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跟着课本读中国•辽宁篇
草原壮阔 歌声辽远|跟着课本读中国•内蒙古篇
暑假来了,带孩子跟着课本读中国|红松故乡 绿色海洋 一起走进黑龙江
鲁迅故里 生力奔涌|跟着课本读中国•浙江篇
明珠璀璨 潮涌东方|跟着课本读中国•上海篇
千年古韵 诗意江南|跟着课本读中国•江苏篇
海丝古城 潮涌千年|跟着课本读中国•福建篇
巍巍泰山 国泰民安|跟着课本读中国·山东篇
甲骨呈奇 文明闪耀|跟着课本读中国·河南篇
钟灵毓秀 奇美黄山|跟着课本读中国·安徽篇
白云黄鹤 壮美诗篇|跟着课本读中国·湖北篇
井冈山巅 光辉熠熠|跟着课本读中国·江西篇
岳阳楼头 风景正好|跟着课本读中国·湖南篇
都江古堰 换了人间|跟着课本读中国·四川篇
改革前沿 时代画卷|跟着课本读中国·广东篇
万里海疆 踏浪逐梦|跟着课本读中国·海南篇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2024年8月25日第1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人教“李雷与韩梅梅”表情包!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专业发布教材解读、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