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网友发的:
因交不起房贷,银行直接帮失业的他找工作。
银行可不是慈善机构,这么好心?谁都知道银行典型的晴天送伞,上屋撤梯。
要我说,这事还真有可能。
但不是银行大发善心,而是断供的人太多,银行已经开始慌了。
以前交不上房贷,银行拍卖房子,现在法拍房越来越多,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77.76%。
法拍房在银行手里不再是抵押物而是“烫手山芋”。
既然经济形势这么严峻,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愈发艰难,那有没有一个直接的方法应对经济危机:比如国家发钱。
全民发钱并非无稽之谈。
发达国家就有现成的例子:以美国为例,在疫情期间给每个美国人发钱,民众开启疯狂买买买模式,刺激了消费,带动了经济。
日本发放了 10 万日元、加拿大拿出了 475 亿加元;韩国拿出了 9.1 万亿韩元都发给了普通民众。
上面国家的居民都是实打实地收到了真金现银。
美国人本身没有储蓄的习惯,通过直接发钱的方式帮助居民度过了空窗期,减缓了生活压力。
这种立竿见影的方法遭到了中国经济学专家的反对。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在经济困境中,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可为什么中国的专家们总是反对呢?
有专家说:全民发钱会养懒汉。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都发等于都没发。
对于第一点,有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76%,这意味着在中国,只有24%的人没有参与工作,这部分人群包括老人、孩子和学生。
中国人的勤劳公认的刻进骨子里了,发钱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停止工作,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第二点,属于老旧的经典经济学观点,都发不等于都没发,因为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穷人月薪3000,富人月薪3万,这时候他们的差距是10倍。每个人发1000块,穷人4000,富人31000,这时候他们的差距缩减到了7.75倍。
穷人多的一千可能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富人多的1千只是多买一双鞋而已。
全民发钱不但能缩小贫富差距,也能刺激消费。
我国其实也在“发钱”,不过不是给全民发钱。
各地多项优惠政策“点燃”消费市场。
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发布文件,要从今年发行的特别国债中,拿出3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
国庆假期前,上海投入5亿元财政资金,面向餐饮、住宿、电影等领域发放消费券。
浙江,云南,湖北,河南等地启动消费惠民系列活动,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有个网友在京东买的小冷柜,政府直接补贴了133块钱。
银行贷款利率下降。
先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紧接着人民银行的官网就挂出消息:自2024年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银行获得的流动性多了1万亿元。有了这些钱,银行可以贷款给企业,更好支持企业的生产;也可以贷款给个人,支持大家的消费。
做这么多,都是在刺激大家去消费。
钱的出口是撕开了,那入口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专家们应该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多了解他们的需求。
老百姓手里的钱本就不多,靠投资、消费刺激经济的方式,大量的钱又进入富人手里了。
消费补贴降利率都是给中产减压,他们房贷少还了,消费补贴拿到手了,这个黄金周把经济舱改成头等舱了,而很多老百姓连飞机都没摸过。
后记:
因取消限购,叠加房贷下调利率,降低首付等一系列利好。10月1日上午,广州不少楼盘售楼部座无虚席,签约区和样板房甚至需要排队。“太缺人手了,公司从周边项目调了十几个同事来帮忙”,“某楼盘国庆首日成交2亿元”。
广州某楼盘售楼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