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画出来的,竹是写出来的

文化   2024-11-13 22:53   山东  

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高清极品,一次看个够!



董寿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理论家和鉴赏家。沈尹默先生曾以“昔者北苑立标格”“思翁翰墨本多韵”“富春名字犹昭垂”将之与董源、董其昌和董邦达并提,足见他在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


董寿平爱画山水与松竹梅。画山胜过山,是董寿平的人品修养与作品高度统一的结晶。不愧"画黄山巨擎"之称。



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协理事,北京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董老是中国画坛上一位善于驾驭艺术骏马的非凡骑手。他从1928年定居于北平,正式开始书法绘画的学习和研究,1931年登上画坛,确立了画家的地位,到1997年仙逝,在画坛上驰骋近70个春秋,留下了辛勤的足迹和很多艺术珍品。


董老辞世后,有位画家写道:“信董公而后,松竹烟云暂得闲,应知人世少奇才”。此乃方家之真知灼见。董老以画松、竹、梅、兰和山水著称于中国画坛,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画的松,坚挺舒展,郁郁葱葱,华盖亭亭,别有风韵,被称为“寿平松”。


董寿平家学十分渊源,高祖董霁堂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祖父董之焕为晚清的翰林。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天津南开大学等著名学府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经济、东方哲学,22岁时学习了世界语。那样的家学渊源和学习经历,使董寿平的画作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高山仰止太难逾越。


董寿平在传统艺术上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与一家裱画店很有关系。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展开。为躲避战乱,董寿平全家来到了大后方四川成都。钟鸣鼎食、衣食无忧的董家逃难到成都后,生活一落千丈,董寿平也常为衣食犯愁。


一天,闷闷不乐的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悠。无意中走进了一家裱画店,对晾在墙上半干不干的字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裱画店老板很是好客,沏上茶与他慢慢聊了起来。当得知这位北方来的客人也能画画,当即表示可以画几幅代销。


正在为柴米犯愁的董寿平十分高兴,当即回家与妻子一起卸了门板放在柴火堆上,展开宣纸画成了一幅山水。干了后,将画卷一卷直奔裱画店。老板看后眼前一亮,大喜过望,相见恨晚。画很快就卖了出去。


从此,这位经济学家、哲学家、能讲世界语的学者,认真地研究起了传统的笔墨艺术,一发不可收,成了绘画大家。


董寿平不凡的书画艺术很快在四川崭露头角。齐白石曾赞叹:“在当世字画界里,寿平先生画品高雅而书法当属第一,无人能出其右。”


山是画出来的,竹是写出来的。纵观董寿平的墨竹,确实每一笔都与书法有关。大师说,画前要胸有成竹,第一笔下去后要胸无成竹。站在大师的墨竹前,就像面对一篇大笔挥就的哲学篇章。


1989年,他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时,被誉为“继承传统,走出传统的书画大师”。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清代的方熏说:“画法可学而得之,画意非学而有之者,惟多书卷以发之,广闻见以廓之。”董寿平从青年时代起,就养成了上午读书,下午作画的习惯,直到90岁以后仍然如此。


他对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易经、考古、书画和中医药等皆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入的研究。人们称他为“百科全书”。他的画之所以豪迈脱俗、清新典雅,在于他在广博学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做了独到的观察分析,创作中又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


董老的入室弟子许法勤曾深有感慨地说:
“几十年来,我除从先生那里学到了创作方法外,对他那勤读书、讲修养的精神更是没齿难忘。先生学养深厚,淡泊名利,心胸坦荡。他总是勤于书画,乐于奉献,乐于助人。80年代,先生给我写过一幅‘公生明,廉生威’的条幅,这话使人想起他一辈子总是克己奉公、克己为人。这就是先生为人处世的性格。”


董老是中国现代为数不多的德艺双馨的书画大师,即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洁身自处,完美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END——


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分享、实力派画家推荐、国画信息速递、国画前沿动态,关注我们,即可订阅我们的微刊,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