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应急的无私奉献者
灾情就是命令,廖海军立即答复:“请您不要着急,我马上和同事开车过去,您先让现场管理人员封闭道路,在崩塌灾害发生路段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牌,严禁闲杂人员靠近,暂时不要施工清理坡脚堆积物,防止发生二次灾害。”随后,他立即换好工作服,赶往崩塌灾害发生现场。
到达现场后,廖海军发现水库边的木栈道已经被崩塌巨石砸断,散落的石块将木栈道完全堵住。在详细测量、调查地层的岩性、倾向、倾角及岩石裂隙后,他判断这一高陡边坡仍存在发生崩塌的可能,建议继续对该段栈道进行封闭。
“当时我们给的建议是封闭这一段栈道,开辟新的登山路线,后期必须开展工程治理或改道,以免对游客造成伤害。”廖海军说。
在完成应急调查工作以后,应景区管理人员要求,他又沿登山步道拾级而上,对长峪城登山步道沿线所有的崩塌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建议,为景区管理解除后顾之忧。
闻汛而动的地灾防治领头人
2023年5月25日,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廖海军作为特邀技术专家对昌平区5个镇49个行政村的90余名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普培训。
“作为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廖海军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重点讲解了昌平区突发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了突发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培训,让相关部门人员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重视,防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
2023年7月20日,北京刚进入主汛期的第一场强降雨便导致昌平区南羊路发生崩塌灾害,造成道路完全中断。当天,廖海军白天在野外展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冒雨前往崩塌灾害现场展开应急调查,以实际行动和专业技术助力交通部门快速处置突发灾害事件。
“每一次应急调查都可以当作一场实战练兵,以更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廖海军说。
七月下旬,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信息,月底将有一场高强度降雨。从7月26日开始,廖海军会同相关部门对昌平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排查。直到7月29日暴雨来临前,他带领应急调查队员对昌平区台账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无死角排查。
“只有未雨绸缪,提前进入‘战备’状态,才能对地质灾害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实现险情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在面对强降雨时才会不心慌。”廖海军说。
地质灾害的侦察兵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不少村庄、道路、河堤损毁严重。其中,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水库降雨量创北京140年最高降雨记录,流村镇多条山区公路损毁严重,南雁路沿线5个村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
廖海军带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昌平应急调查分队开展各乡镇、各村险户转移人员等各类数据统计工作,并通过拨打电话方式了解雨量较大村庄的实时情况,派专人在线紧盯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数据,统计实时降雨量、土壤含水率等监测数据,协助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等。
廖海军白天忙于应急调查、隐患风险排查,晚上熬夜整理资料,连续一周每晚的休息时间不足三个小时。
由于门头沟区109国道已被洪水冲毁,S219南雁路成为进入门头沟雁翅镇、清水镇及斋堂镇的唯一生命通道。8月1日上午雨还未停歇,廖海军就带领应急调查队携带无人机赴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较高的流村镇高崖口村进行隐患排查,指导险户应急避险。
为了尽快完成南雁路应急通道推进工作,廖海军独自一人越过施工段。临时道路一侧山体可能随时崩塌,另一侧是湍急的河水,他沿着河道徒步两个多小时,翻越重重障碍,查看临时道路沿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路段和村庄居民点灾情险情,为当晚应急通道施工作业争取到最短时间。
正是由于廖海军日常工作作风扎实,对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常备不懈、未雨绸缪,在此次汛情中,昌平区没有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仅仅是预测和防范,更是为了守护每一个生命家园。”廖海军说,“我将继续坚守防灾减灾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