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高清极品,一次看个够!
吴隐与陈半丁
新中国成立后北方画坛的代表人物陈半丁,名年,字静山,曾是“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陈半丁世居柯桥镇西泽村(今属柯岩街道),出身于一个中医家庭,少年时父母双亡,因此生活坎坷,14岁到兰溪一家店铺做学徒,15岁转行成为钱庄学徒。作为一位二十世纪杰出的民族书画大家,陈半丁在书画印诗方面均有成就,除了他自小“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的天分外,与他的表叔吴隐的提携分不开的。吴隐的母亲王氏娘家三佳村(今属柯岩街道),与陈半丁的外祖母是姐妹,吴隐与陈半丁属姨表亲,陈半丁称吴隐为表叔。
陈半丁 黄岗竹楼 1954年
纸本设色 92.5×42cm
清光绪二十年(1894),19岁的陈半丁从兰溪歇业回家,因柯桥房子已归别人,只好回到钱清舅婆家,用仅有的几十元钱为父母修葺坟墓。舅婆看陈半丁从小勤苦上进,非常喜欢,就将孙女王槐英(慕瑞)许配给他为妻。在订婚喜日,陈半丁见到了从上海赶来的表叔吴隐。虽说是亲戚,但平时来往不多,互相了解不深。这次见面,吴隐对陈半丁有个非常好的印象。特别对陈半丁在兰溪学徒期间,用极微薄的工钱,购买笔墨纸砚,偷空抽闲,日夜苦练,那种“嗜书画入骨”的艺术特质,更是赞许和器重。看到陈半丁正歇业在家,而且自己在上海“小长庐馆”的生意也需要帮手,就决定把表侄子带到上海,帮自己刻章、拓碑。此时的吴隐,已历早年丧父随母去箫山、杭州等地求艺度日的艰辛岁月,书画篆刻造诣已都很深,人脉很广,并开始到上海创基立业。杭州西泠印社初创后不久,他独资在上海创立了我国第一家商业性的印学专业出版社——上海西泠印社。“小长庐馆”主人、晚清民国实业家严信厚爱好书画,与吴隐交往甚密,所以他收藏的许多名碑、楹联、印章等,吴隐都可以调阅使用。
陈半丁 青山历历树重重 1936年
纸本水墨设色 69×33.5cm
陈半丁来到上海后,吴隐亲手授艺,一心要培养他当助手。光绪二十二年(1920),吴隐出版的《古今楹联汇刻》,共收录明清名贤296人的367件缩刻作品,不少工作就是由陈半丁完成的。经过上海的历练,陈半丁篆刻已达到了与吴昌硕合作的水平,其传世印章中有一枚边款就刻有“昌硕半丁合作此印”。因此,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建的杭州西泠印社,吴隐是公认的创社“四君子”,陈半丁列入了早期会员。晚清杭嘉湖道道员李辅耀在他1905年手书的西泠印社同志录中有丁辅芝、叶品三、吴石潜、陈静山(山阴)、吴徵等13人名。此中的陈静山,即陈半丁。以号“半丁”作名,应是1914年与鲁迅相会时,欣然认同“半丁”的创意后,才广而用之的。
吴隐携荐陈半丁到小长庐馆为业,还给陈半丁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小长庐馆是书画名家云集的会所,陈半丁从此与名家形影不离,深得海派巨擘蒲华、任伯年、吴昌硕手授面教的真传,特别是与吴昌硕朝夕相处,同室共研十一年,成为吴的首席大弟子,海派一名脱颕而出的新秀。陈半丁这一得天独厚的良机,为1906年进京后,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半丁 群仙庆寿 1959年
纸本设色 173×46cm
1916年,陈半丁受蔡元培之邀到北大图书馆,很受馆长章士钊赏识,共同研究文史,与此同时,与陈师曾交往增多,开始商讨对后来影响颇大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事谊。1927年,该研究会正式成立后,陈半丁任副会长。章士钊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便很快邀请陈半丁为文史馆馆员。陈半丁在自序中称与蔡元培是远亲,这远亲关系,也从吴隐而来。
原来,吴隐故居州山村,“吴”是大姓,与原西泽村(现全村拆迁致梅墅水庄中区)单家世代结亲者甚多,吴隐姑姑就是其中之一。而吴隐姑姑的夫家,又恰是蔡元培的姻亲。越文化博物馆(绍兴市柯桥区)存有一通蔡元培书写的墓碑,文字内容为:“皇清国学生 履卿单公 暨 德配吴太孺人 合墓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姻侍生 蔡元培拜志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吉旦”。这是蔡元培先生写于1903年的作品,时年35岁。履卿单公是笔者之曾祖父,碑中“吴太孺人”就是吴隐姑姑,蔡元培是“姻侍生”,这与陈半丁称陈、蔡两家是“远亲”完全吻合。吴隐于1922年去世,陈半丁还只47岁,陈半丁高寿94岁,卓成公认的京派领袖,领军中国画坛多年。在陈半丁奋斗博进的一生中,表叔吴隐也当功载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