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民生   2024-11-06 07:32   山西  




11月5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孟建表示,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牵引,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从现代水网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旱灾害防御、农村水利建设、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2023年,全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9.6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处于全国第6位,今年1—10月全省水利建设落实和完成投资继续保持“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加快构建现代水网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山西现代水网以西边过境的黄河、境内的汾河等8条天然河道和万家寨引黄入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区域输配水通道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按照“三纵九横、八河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总体布局,上接国家水网,提速省级水网,下通市县水网,全面推进“水网+”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水网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2023年5月,省政府批复《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并将水网建设纳入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决策部署的重点任务予以推动。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水网将建成骨干供水管线1200公里以上,省级水网覆盖率达86.3%,惠及2450万人,全省总供水能力可达97.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到2035年,山西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总供水能力达到118.5亿立方米、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99.1%、省级水网水流调配率达到83%。

目前,水网规划的46项骨干工程,有40项已完工投运或正在建设,其中,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于今年7月9日进入建设阶段。去年9月和今年7月,大同、长治分别入选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各市县正以此为引领加速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坚持节约优先

 战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年来,我省全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严格节水评价,持续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行动,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同时,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将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黄河干支流耗水指标细化配置到各市县、将海河流域水量分配到各市,明确了地下水管控指标和汾河、沁河等34条省内重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使水资源配置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美丽山西要求和人民群众诉求。

我省开展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对11.13万个核查登记的取水口进行信息比对,全面动态掌握各类取水口的数量、监测计量等相关信息,不断规范取用水秩序。省水利厅联合太原市政府印发《晋祠泉复流实施方案》,明确“晋泉十条”复流措施,以地下水超采治理和重点泉域保护为突出代表的晋祠泉,水位稳步回升。截至今年10月31日,水位超出泉口0.63米,创2023年5月复流以来新高。

2023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累计下降8.5%和8%以上。全省已有73个县成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全部省直机关和80%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6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是全国入选城市最多的4个省份之一,累计创建各行业水效领跑者或国家级节水型灌区10家。

抓实水旱灾害防御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省坚决扛牢防洪保安、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的重大使命,主要从两方面精准发力。工程措施上,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分洪缓洪区等功能建设,常态化开展水库维修养护、除险加固,接续推进全省河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水文测站现代化测报能力。非工程措施上,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强化“四预”措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深入排查处置风险隐患,精细调度水工程体系,重点抓好山洪灾害防御。特别是今年有力应对了6月以来的严重旱情,有效防范了汛期15次强降雨,成功打赢了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农村饮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提档升级,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并通过《山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配套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省规模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省水利厅正以此为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锚定“四高”发展目标,以县域为单元,大力推进“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推进小型工程规范化,实现县域专业化管理全覆盖,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

“十四五”以来,市县党委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省级资金和地方专项债“种子”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建设改造和维修养护工程1.7万余处,全省农村供水规模化率42.77%,惠及100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97.1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惠及2292万人。

灌区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我省现有166处大中型灌区,以占全省耕地面积22%的有效灌溉面积为全省提供65%的粮食产量和62%以上的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省水利厅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全省布局五大灌溉基地和两大灌溉片区,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力争五年内新增恢复300万亩水浇地,使全省灌溉总面积达2476万亩,支撑和保障每年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向节水要效益、要增量、要产能,今年投资34亿元(增发国债资金11.9亿元),实施59个灌区改造项目,“十四五”以来已累计对77个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以芮城、祁县国家级试点为示范,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方位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

 持续改善河湖泉域面貌 


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河湖泉域面貌。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总河长,示范带动全省1.8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全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六大类40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力争2025年建成投运。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大水保”工作格局,2022年、2023年带动全社会参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下水位普遍止降回升,较2018年最高回升1.78米。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印发《山西省母亲河名录》,全省11个市和117个县(市、区)都明确了自己的母亲河,目前正以母亲河复苏为重点,以列入全国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长治绛河、朔州七里河为示范,全面开展母亲河复苏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全面加快泉域复流,坚持“一泉一策”,为全省19处岩溶大泉量身定制了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晋祠泉,省水利厅与太原市政府共同制定了“晋泉十条”保障措施,力争早日实现稳定复流,重现“晋祠流水如碧玉”的美丽画卷。

(记者 范珍)

往期精彩回顾





山西这项工作→ 喜获交通运输部通报表扬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张星秀  审核|郭丽湘

山西新闻网
了解山西大事小情,看这里就够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