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共融共富绘就“同心圆”

政务   2024-11-22 19:29   福建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共融共富绘就“同心圆”


石榴花开晋江红。近年来,晋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履职尽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把在晋江的各民族群众凝聚起来,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生活在晋江的来自51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挺立潮头,共同绘团结奋斗的壮美画卷。



01

世代相传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上下五千年,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千百年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晋江延续,为这里的发展增添无限的生命力。

陈埭,是福建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以丁姓为主的陈埭回族于元朝末年迁徙定居到此,与当地群众一起生活,共建家园。陈埭回族人自明朝中期起,就开始涉足出海洋务。那些身居海外的侨胞时刻心向祖国、情恋故土,他们经常回乡探亲寻友,积极为陈埭兴办公益事业,支持故乡的经济发展,在时代大潮中推动经济发展,与其他各民族群众一起缔造陈埭繁荣,让陈埭在1984年就率先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亿元乡镇,孕育出了安踏、特步、361°等中国知名运动品牌。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开放晋江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泉地往台湾经商、设立郊行(泉郊会馆)者众多,有“小泉州”之称的鹿港镇,其丁氏居民即是从陈埭丁氏迁居。至今,台湾鹿港当地有数千丁氏族人。近年来,多批台湾丁氏宗亲回乡谒祖访问,陈埭丁氏宗祠成为联系两岸丁氏族人的纽带。台湾鹿港丁氏建有“进士第”,门前竖起高高的旗杆;在祖家晋江陈埭江头也有“进士第”匾额,晋台两地的“进士第”见证了两岸血缘情深。

丁氏宗祠

衙口闽台粘氏大宗祠是福建现存唯一的满族粘氏宗祠,是晋江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之一,也是闽台两岸血脉相连、骨肉情深的标志之一。晋江衙口粘氏聚居地为“粘厝”。相传元朝时,满人、汉人南迁择地,为躲避乱世,其中有金人弃用“完颜”姓,改以“粘”为姓,定居在此。清乾隆末年,晋江龙湖粘厝埔乡人渡台,选择彰化福兴地区落脚安身,创立粘厝庄,后发展为顶粘村和厦粘村。至今,两岸粘氏宗亲秉承仁爱家风,世代相传,保持着密切来往。


晋江华侨职校学生在联欢会上跳锅庄舞

如今,说起“蔡爸爸”的故事,晋江华侨职校西藏班的同学如数家珍。“蔡爸爸”本名蔡裕友,是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原副校长,也是西藏班的原班主任。2000年,他曾到宁夏西海固地区支教。2010年开始,国家决定在福建、天津等12个省市42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晋江华侨职校是其中之一。13年间,“蔡爸爸”一直兼任西藏班的班主任,因此有了274 名喊他 “爸爸”的西藏孩子。嘎桑的第一桶金,是“蔡爸爸” 利用自己在晋江的人脉,说动开酒店的朋友,招收留在晋江过年的西藏学生参加假期实践而获得的,参加实践的学生得到锻炼,也有了收入;西洛忘不了“蔡爸爸”经常在节假日带他们回家“开小灶”……西藏班的每个孩子,都与“蔡爸爸”有着深厚情谊。

2020年,来自新疆昭苏县的两匹伊犁马搭乘货车跨越5000多公里抵达晋江,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印证。那年,一位12岁男孩在龙湖衙口海边玩耍时被海浪卷至离海岸200多米远的海里,被正在海滩骑马的马术俱乐部的蔡良兴与施国庆救起,不幸的是,两匹马因肺部呛入海水引发细菌感染死亡。远在新疆的哈萨克族马主木拉提从网上得知救人的马儿去世的消息,决定赠马。“新疆、福建虽相隔几千公里,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孩子,我们一样爱马,希望彼此成为爱马的好朋友,促进新疆人民和福建人民的深情。”

今年4月28日,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C区品管部车间主任粟琼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位来自重庆的土家族“新晋江人”,用近30年的敬业奉献,从一名车间女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初来晋江的她不适应,是汉族姐妹常常带她回家吃饭,让她一次次品尝着地道的海蛎煎、炣杂鱼、面线糊,让她坚定地留在晋江发展。粟琼发扬“爱拼敢赢”精神,被评为泉州市第三层次高层次人才,获得福建省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晋江百万产业大军中的杰出代表。“在晋江,各民族同胞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在她的带动下,近五十名少数民族亲戚来到晋江安居乐业。



02

以人为本

真情铸就民族团结“连心锁”



回溯9年前,在 361°公司员工食堂内,一片火红的背景下,柯尔克孜族务工青年集体婚礼举办,11对新人共结连理。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晋江市,体育品牌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同胞共享经济发展红利与社会进步。


361°公司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从2011年7月开始,361°公司与新疆阿合奇县开展劳务引进合作。14年来,公司共招收来自阿合奇县的4000多名员工。据统计,有30余名员工购买了私家车,60余名员工在新疆当地购买了住房,11对新疆籍工友喜结良缘,其中6人的爱人是汉族员工。为了让他们安心在361°工作,公司为新疆籍员工开辟文化活动室,打造特色餐厅,配备专业厨师,提供伙食补贴。新疆籍员工分布在公司各个车间岗位,与其他民族员工同工同酬。2024年8月,新疆籍员工工资税后超过8000元的有18人,超过10000元的有5人。每年春节,公司组织留厂过年各族员工举行春节大联欢,并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晋江荣恒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策荣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在今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晋江荣恒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策荣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是泉州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晋江荣恒鞋业公司,是福建省最早试点成批招募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的企业之 一。2018 年5月,公司首批引进68名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员工,至今累计招收新疆籍员工19批次近1000人次。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一系列保障体系,在薪资与个人发展上给予新疆籍员工充分支持,以贴心的后勤服务打造有温度的企业。在该公司,20多对新疆籍员工步入婚姻殿堂,10余名新疆籍员工子女融入晋江的校园学习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在这里扎根。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走进宁夏同心县,致力于体教融合及城乡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深化闽宁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今年8月,安踏集团、亚玛芬体育、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人民政府,在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的牵头组织和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是贯彻生态援藏新理念而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同时,致力于深度挖掘定日县丰富的文旅和体育资源,推进山地户外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融合。“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西藏定日县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价值1000万元的专业运动装备,为定日县第二小学捐建足球运动场,完善乡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条件,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运动的快乐。



03

夜市创新

凸显融合经济共富亮点



大排档、新疆烤羊肉串、满族烤冷面、土家族烤苕皮、蒙古族肚包肉、服饰摊点、手机包膜……每天下午4点开始,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的阳光夜市就已人声鼎沸,这里被网友称为“夜市扛把子”。在这个由300多家露天与室内固定摊位结合的新型夜市,包括了10个少数民族摊位,这是晋江民族团结和互嵌式发展的新成果,只要来到阳光社区,就是“阳光人”。


阳光夜市是晋江民族团结和互嵌式发展的创新之举

白娟娟和丈夫是土族人,2021年年初,他们刚到晋江就被夜市的烟火气深深吸引,并入驻至今。他们的摊位平均每天可以卖出100多份烤苕皮,高峰期可以卖出300多份。白娟娟和临近的摊主也成为好朋友,出摊时互相帮忙,经营时互相帮衬,闲下来一起聊天。

阳光夜市摊位的申请通过小程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夜市管理方通过线上媒体宣传开展消费活动,带动摊位销售,激发夜市活力。据阳光夜市党支部书记卓国毅介绍,夜市的繁荣带动了周边超过1500人就业。

依托青阳阳光商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设立的夜市管理办公室,成为多部门联合提升阳光夜市服务的阵地。通过组建阳光夜市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夜市发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发挥志愿服务、调解作用,让身为“新晋江人”的摊主“有地方能说理”。

2023年12月,“新晋江人融晋驿站”正式揭牌,依托“融晋驿站”服务平台,围绕就业指导、文化交流、政策宣讲、阳光学堂、活动拓展等五大功能,促进新老晋江人融合共生,让“新晋江人”享受同城同待遇政策,推动实现“晋江无外人,来了就是晋江人”的愿景。

当得知夜市一少数民族摊主因家中老人生病需要帮助时,夜市办主动为其减免摊位卫生管理费,并进行引导,提高摊位经营收入。传统佳节活动、就业指导咨询、篮球 赛……阳光社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多民族居民参加,营造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和谐氛围。

夜市经济让摊主的口袋鼓了起来,各民族的摊主们更愿意留在晋江,成为“新晋江人”。

满族小伙子吴佳声从阳光社区的流动摊主成为阳光夜市的第一批固定摊主,如今的他在夜市里已小有名气,在晋江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来自新疆的热比亚和古丽在社区的夜市摆摊,家人们也陆续来到晋江生活。

阳光夜市,带动了小吃、手工艺品、小百货等行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空间,也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共创共富的就业空间,民族团结之花在浓浓的“烟火气”中绽放。



04

凝心聚力

实现民族工作全方位嵌入



9月28日晚,晋江市第十七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内坑镇五峰公园举办,现场超4000人参与,大家沉浸在音乐中,品尝畲族美食。在晋江,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交流互动,增进了“石榴仔”同胞情感。晋江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 创新方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团结是人与人的团结,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晋江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细流滴灌”的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学校、机关、镇街、村社、企业、宗教活动场所,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每年在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知识 竞赛等活动超过50场(次)。


晋江陈埭民族中学的民族文化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晋江市在校园嵌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有民族大团结广场;陈埭民族中学建有民族文化园,并被确定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内坑霞美小学和金井岱峰中心小学均有民族文化长廊,霞美小学还开设了竹竿舞特色课程;西藏班学生则能深入体验闽南文化,增进汉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晋江市内坑镇霞美村举办“三月三”文化活动

积极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阵地,霞美村“三月三”文化节活动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支持陈埭丁氏宗祠、衙口粘氏宗祠等修复工程,推动粘厝埔金元文化中心保护,陈埭丁氏宗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精品文化项目。以宗祠为纽带,陈埭丁氏宗祠、龙湖粘氏宗祠邀请台湾同族宗亲回乡谒祖恳亲,参加元宵节活动及春冬年祭。晋江市以20个晋台同名村的渊源历史编纂《晋江·台湾同名村》,讲好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故事,推动常态联络联谊,增进同胞心灵契合。则能深入体验闽南文化,增进汉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精准施策落实,坚持项目带动,助力乡村振兴。晋江市大力实施政策、项目、资金帮扶,近五年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建设100多个民族帮扶项目,帮助民族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造血功能。建立市领导到民族村(社区)现场办公制度,落实结对共建制度,推动12个少数民族村(社区)与12个泉州市直单位结对共建,将民族 持补助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每年编列资金位居全省县级首位。

办好民生事业,提升幸福指数,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江市全面普及公立学校12年免费教育,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享受随迁子女就学等30项市民待遇。常态化开展义诊、慰问、助学等活动,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中心“晋榴之家”

晋江市通过一系列举措探索民族工作经验,将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各民族群众在这里和谐生活,共同繁荣。陈埭岸兜村、陈埭民族中学被确定为“福建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联系点”,宇踏公司获评“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基地”,成功培育民族团结试点单位7个、示范窗口4个、“民族之家”5个;建成全省首个“部门联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中心“晋榴之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治理创新“晋江样本”。2018年,晋江市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称号;2021年,晋江市民族宗教局获评“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是对晋江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成效的肯定,也是晋江近年来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体现。

文字来源:泉州晚报

晋江统战
统战工作宣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