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昨天看了格十三的文章才知道《我的阿勒泰》居然被拍成电视剧了。之前压根没想过李娟的作品能走上屏幕。
我个人不太希望李娟的文字变成影视作品。除了因为散文本身很难拍摄和表演以外,我认为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充分领略到李娟作品中特有的氛围和魅力。
我私以为,李娟的作品就应该只属于书迷。它们是读者心中一片美好静谧的圣地,不需要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增加传播度。一旦改编或演绎失败,多少会给读者带来惊扰。
当然,这只是作为我比较自私的想法。
看到十三姐对这部剧的评价挺高,让我在疑虑中又有所期待。于是,带着好奇心,我昨晚看了前面两集。
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跟原著肯定有偏差,但对当年新疆的场景和韵味还原得挺不错。
不管是乌鲁木齐的火车站、李娟打工的饭店、阿勒泰的草原,还是李娟家的小卖部(剧中女主角叫李文秀,看了两集还没习惯这个名字),跟我记忆中或想象中该有的模样差别不大。
李文秀的饰演者周依然给了我惊喜。如果只看她本人的照片,并不太贴合李娟的形象——没办法,一开始看剧,脑海中满是李娟的样子。
她比李娟漂亮很多,双眼皮大眼睛替代了李娟标志性的单眼皮小眯眼,看上去更活泼灵动。
如果屏蔽掉李娟的形象,戴着眼镜的周依然把李文秀身上的特质完成得不错:内秀、敏感、执拗、带些拙愣又随时可以就地认怂。
周依然的演技虽没达到非常成熟自如,但能看出她是下了功夫去琢磨角色的。除了尽力去抓角色的内核,她还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去讨债被拒绝时紧张得手指乱动)去丰富人物当下的情绪。
巴太是编剧新加的人物,年轻演员于适的表演中规中矩。在他身上,男性荷尔蒙和儒雅气质的比例调合得恰到好处,凭借此剧他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女性粉丝。
大概是之前看了杨洋和杨冥的剧照造成了严重的工伤,我很害怕长得好看的演员拍戏时只顾着“让自己好看”。
值得庆幸的是,周依然和于适两人都没有美貌包袱。
李文秀的邻居们(不管是老中青还是孩童)不知道是不是请新疆当地居民所扮演的,一个个就像是从书里走出来的,太真实自然了。
而蒋奇明依然没有让人失望。他演的高晓亮也是新增的人物。他既“骗”过了李文秀,也“骗”过了观众。
一开始,我以为看起来油头滑脑的他是个热血正义的汉子。李文秀被饭店经理辞退,他去找经理帮文秀争取了三百元遣散费。
当他晃晃悠悠到文秀宿舍表达关心的时候,我预想的剧情是他掏出五百或一千给到文秀,深藏自己的功与名。
结果这哥们拿出来的是一百。
我都生不了气,直接被逗笑了。
剧中(同时也是李娟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妈妈这个角色,我个人觉得马伊俐并不太适合。
虽然她演技成熟,是中国优秀的女演员之一;虽然她的打扮和妆容已经尽量向土地靠拢(为啥看上去更像藏族?)但还是能感受到她难以洗尽、侧漏出来的“洋气”。
李妈妈最感染人的地方在于她的“直”“糙”和强大的生命力。但仅从前两集来看,马伊俐表现得不够“由内而外”和“原汁原味”,与在那个地方生活了多年的中年妇女形象有点距离。
或许这也是作为“正剧”的局限吧。马伊俐的粉丝不要骂我,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她在其他影视剧中的演技,我是非常肯定的。
剧中把李妈妈改编成了江苏人,而马司令带有上海味的普通话也让我觉得有些出戏。
我想,如果换成川普与疆普混合的口音,效果会不会要好得多?如果换成一个不那么知名、长相和身材都更普通的演员,或者干脆找个素人来演,会更接近真实的李妈妈吧。
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书迷的苛求。这部剧确实改编新增了不少情节。或许我要牢记,这是李文秀的妈妈,而不是李娟的妈妈,这样才能消化后面的剧情。
这部剧是由央视和其他影业公司合作推出的,制作此剧还有一个目的是让新疆更出圈,促进新疆的旅游产业。同时对非书迷来说,这部剧也能促使他们去了解、阅读李娟的作品。
我不确定会不会把后面六集全部追完。二十年多前,差点把新疆当成第二故乡的我,不用再依靠一部影视剧来加强这个地方对自己的吸引力。
但心中的眷恋和向往,似已沉睡却一直在等着被重新激活。
终有一天,我会再次走进新疆,安静、深切、贪婪地停留一长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