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复苏,势在必行!近期,楼市传来一系列重磅消息:
房地产报:重新认识和肯定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
- 总理: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住建部:城中村货币化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35城拓展到300城
- 北京、上海取消非普住房标准。广州推出买房落户和大型收储政策,深圳发布历史性成交数据。
01
前几天,中国房地产报发表题为《重新认识和肯定房地产业支柱地位》的文章。
要知道,中房报是住建部的主管媒体,这篇文章的言辞比较激进,但却没有被下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层的主流意识。
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再次被重申,释放重大信号!
但2016年后,因为房价上涨引起的舆论冲击以及实施紧缩性调控政策的需要,国家基本不再强调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相关文件也大多回避了这种说法,“去房地产化”的倾向非常明显。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拖累。在此背景下,重新讨论房地产的产业性质,肯定它对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是认识经济规律和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也对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而稳定中国经济有重大意义。第一,贡献度高;第二,带动性强;第三,资本需求大;第四,对就业影响大;第五,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强。其次,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起巨大的资本需求;
再次,房地产业超强的产业关联性滋生出超强的就业创造力;
最后,房地产相关税收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此外,文章中还表示:中国需要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继续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虽然房地产业不会再像高峰时期那样发展,但结构性的短缺需求、改善性需求和城市更新改造活动仍然存在,对应的投资需求仍很大。事实上,三季度以来,官方已多次强调房地产的重要性。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各类利好政策纷纷出台。10月12日,财政部提出,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允许专项债券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10月1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2.23万亿元,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要增加至4万亿元。11月1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1月18日起,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先后宣布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后,市场信心被提振,楼市出现重要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目前来看,10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短期预计市场活跃度仍将延续,11月新房市场销售仍将保持一定规模。12月为房企业绩冲刺期,若相关增量政策继续出台,前期政策效果将能得到巩固,全国楼市销售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总的来说,中国房地产的底色终究是政策市,政策的本质逻辑,那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所以,永远不要低估救市的决心,如果政策放开不行,最后很可能直接拧开特别国债的水龙头,直接对准楼市进行浇灌。库存大也没事,直接学着广州90平米住宅无差别收储,国资直接下场收库存。一线城市负责带头,带动全国市场预期,二三四线城市通过大规模货币化改造创造需求,历史周而复始,我们只不过又站在了新一轮周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