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新一轮债务上报?

财富   2024-11-19 17:29   湖北  



网课可回看(提前报名,可送网课,限前50名)

▶▶▶专项债、超长期国债与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财政部108号文、(35号、47号、14号、17号、115号、134号文)等、政府债务化债与投融资、特许经营、三大工程合规运作、股权财政转型实务(11月21日成都、12月18日深圳)

▶▶▶城投与央国企数据资产入表、合规确权、公共数据运营、数据治理及入表融资!首席数据官/数据资产安全评估师(11月20日成都 )

课程详情联系

张老师 13718710171(同微信)



十年三次统计,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规模有何变化?


2014年以来,中央共进行三次全面的债务统计。第一次是2014年末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认定,确定2014年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8.6万亿元,三类债务共计24万亿元第二次是2018年下半年对隐性债务进行审计认定,当时认定的隐性债务规模为28.6万亿元,再加上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4万亿元,规模合计47万亿元第三次是2023年对融资平台3月末的经营性债务进行统计上报,具体规模未披露。根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3月末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为54.7万亿元,这其中还会包括一部分隐性债务。


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范围可能拓宽,关注“隐隐债”


2024年9月以来各地密集进行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并且近期有些区域开始债务统计上报工作,我们推测全口径债务监测范围可能有所拓宽,此次债务统计可能更关注“隐形的隐性债务”(简称“隐隐债”),即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和政府拖欠企业款项等政府可能负有偿还义务,但未纳入隐性债务的债务。


虽然35号文提到已让各省统计上报了2023年3月末的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但还有很多发债城投没有纳入融资平台名单,其债务不在统计范围内,并且没有包括未纳入隐性债务但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应纳未纳债务),这可能也是本次上报的重点。


此外,政府拖欠企业款项可能也会进行填报,不过因为不同省份、不同地级市对于政策的解读不同,具体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异。 


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对城投有何影响?

对于非标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的区域和城投,全口径债务监测范围拓宽可能对其负债端和资产端均形成利好,尤其是2018年隐性债务和2023年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上报较少的,或有助于其信用修复。对于负债端,如果将此前未统计进入隐债的债务新增纳入,意味着地方政府开始正视隐性债务以外债务的风险。对于资产端,城投平台虽然将来自政府部门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入流动性资产,但是不少账款在实践中回收周期偏长。如果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纳入统计、可以用地方债资金偿还一部分,将直接改善城投资产的流动性。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城投政策收紧;负面事件超预期。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宣布“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将隐性债务置换为地方债,使得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压力大大减轻。然而近期部分区域城投非标风险却加速暴露,地方政府“隐形的隐性债务”压力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各地财政系统密集进行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或许在开启新一轮地方相关债务统计上报工作,将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范围拓宽,本文将聚焦于此进行分析。



01

十年三次统计,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规模有何变化?

2014年以来,中央共进行三次全面的债务统计。第一次是2014年末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认定。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新预算法,明确规定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开始实行限额管理。因此,中央对2014年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认定,确定2014年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8.6万亿元,三类债务共计24万亿元

第二次是2018年下半年对隐性债务进行审计认定。201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27号文)出台,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中央为了全面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隐性债务的统计、上报和审计工作,当时认定的隐性债务规模为28.6万亿元,再加上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4万亿元,规模合计47万亿元

第三次是2023年对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进行统计上报。2023年9月,《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35号文)出台,支持通过置换重组等方式化解高息债务,文中提到的融资平台债务是指经各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截至2023年3月末承担的贷款、债券、非标等金融债务,但不包括其中的隐性债务和未纳入隐性债务但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即为经营性债务,具体规模未披露。根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3月末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为54.7万亿元,这其中还会包括一部分隐性债务。


1.1 2014年政府性债务审计认定,确定广义地方政府债务24万亿元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制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城投平台等企事业单位融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加速释放了地方的建设需求,政府通过平台公司间接举债规模迅速上升,各地偿债压力也逐渐暴露,地方“稳增长”目标不得不逐渐让位于“防风险”。

虽然2012年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463号文),但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因此,2014年史上最严厉文件发布,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2014年的新预算法明确规定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开始实行限额管理。同年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也要求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

因此,2014年末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认定,确定地方政府广义债务24万亿元。其中,2014年末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包括1.06万亿元过去批准发行的债券,其他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平台等非债券方式举措的存量债务,另外还有8.6万亿元的或有债务。对于这一轮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非债券形式债务,采用地方债进行了置换,2015-2018年共计发行12.2万亿元置换债。


1.2 2018年隐债审计认定,广义地方政府债务增至47万亿元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通过非地方债形式、变相新增举借的债务,严格意义上都属于隐性债务。虽然新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借债务方式为发行地方债,但仍有很多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新增债务,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引起了中央注意。2017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隐性债务第一次被官方公开提出。

2018下半年,《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27号文)出台,明确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中央为了全面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隐性债务的统计、上报和审计工作,并要求各地将隐性债务详细情况和化解方案,于2018年10月底前上报。隐性债务统计主体包括两大类:(1)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委、政府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2)国企:实际上以融资平台为主。

2018年认定的隐性债务规模未直接公开披露过,但可以通过财政部的表述推算约为28.6万亿元。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介绍,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结合其在10月1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由此推算2018年认定的隐性债务规模约为28.6万亿元。再加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4万亿元,2018年广义地方政府债务约47万亿元。


1.3 2023年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统计上报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9月,化债的核心文件《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35号文)出台,支持通过置换重组等方式化解高息债务,文中提到的融资平台债务是指经各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截至2023年3月末承担的贷款、债券、非标等金融债务,但不包括其中的隐性债务和未纳入隐性债务但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即为经营性债务,具体规模未披露。根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3月末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为54.7万亿元,这其中还会包括一部分隐性债务。

此外,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在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开披露隐性债务规模,截至2023年末为14.3万亿元,再加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万亿元,2023年末广义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55万亿元。与此同时,新闻发布会提到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具体来看,将安排6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并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因此2028年之前,地方政府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压力大幅减轻。


02

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范围可能拓宽,关注“隐隐债”

虽然通过地方债资金进行置换,可以大幅减轻隐性债务化解压力,但并不等同于地方政府相关的债务风险全部化解,事实上城投仍存在大量未纳入隐债的债务。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约62万亿元(3281家有数据的样本),即使与14.3万亿元隐性债务全部重叠,也仅占23%,其中和地方政府相关的债务可能仍不少。

我们注意到2024年9月以来各地密集进行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此前中央也多次发文强调。2023年9月,35号文指出要“压实地方政府和各方责任,协同做好全口径地方债务监管工作,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作用”。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在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安排中明确要“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

此外,2024年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再次提到,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情况。近期有些区域开始债务统计上报工作,我们推测全口径债务监测范围可能有所拓宽,此次债务统计可能更关注“隐形的隐性债务”(简称“隐隐债”),即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和政府拖欠企业款项等政府可能负有偿还义务,但未纳入隐性债务的债务。


虽然35号文提到已让各省统计上报了2023年3月末的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并支持金融机构对其进行债务置换重组、降低付息成本,但还有很多发债城投没有纳入融资平台名单,其债务不在统计范围内,并且没有包括未纳入隐性债务但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应纳未纳债务),这可能也是本次上报的重点。一方面,不同区域在2018年上报隐性债务的尺度可能存在差异,实践中存在一些区域由于担心被问责,上报隐性债务比较克制。另一方面,2023年各省上报融资平台名单时,不同区域口径也会存在差异,部分区域可能上报的融资平台数量较少,导致统计的经营性债务规模较小。

政府拖欠企业款项方面,202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指出“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资金监管。定期检查资金到位情况、跟踪资金拨付情况。完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支付监管”。本次债务上报,可能也会包括政府拖欠企业款项,为后续清理偿还创造条件。

本次债务统计上报可能重点关注公益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债务。本次统计债务的方法要求拿项目端来对应资产和债务,完全市场化、自身可以产生现金流的投资项目,不是此次填报的重点。并且本次上报债务的主体也不局限于融资平台名单内企业,名单外的国有企业甚至学校等都要求上报。不过因为不同省份、不同地级市对于政策的解读不同,具体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异。



03

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对城投有何影响?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大幅下降,虽然有35号文等一系列化债政策支持,部分区域城投非标舆情仍有加速爆发的迹象,化解隐性债务之外的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时拓宽债务监测范围,有利于全面摸清区域内债务底数,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打下基础。


对于非标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的区域和城投,全口径债务监测范围拓宽可能对其负债端和资产端均形成利好,尤其是2018年隐性债务和2023年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上报较少的,或有助于其信用修复。对于负债端,如果将此前未统计进入隐债的债务新增纳入,意味着地方政府开始正视隐性债务以外债务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可能也会监测新增,有利于减少融资乱象。此外,通过“6+4+2”的安排后,地方政府需消化的隐性债务余额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化解隐性债务体量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可以将部分原本用来化解隐债的财政资源腾挪出来。

对于资产端,城投平台虽然将来自政府部门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入流动性资产,但是不少账款在实践中回收周期偏长。如果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纳入统计、可以用地方债资金偿还一部分,将直接改善城投资产的流动性。我们在《新一轮地方债置换,城投债的机会与风险》中估算了地方政府拖欠城投平台账款的体量,大概在6.26万亿元。分省来看,非重点省份的体量更大,江苏、四川、湖南、安徽、浙江、山东、湖北、江西等均超过3000亿元,占城投有息债务的比重也超过10%。



版权声明:

1.欢迎转载[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原创文章。在任何平台转载、摘录、引用等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等,我们保留依法追溯违规侵权的权利;

2.本号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仅为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观点。文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联系张先生:13718710171。




模块一、最新政策文件要点解析

1. 关于35、47、14及134号文政策梳理与要点解读

2. 二十届三中全会项目投融资要点解析—紧扣投资的有效性、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义

3. 中央政治局926会议五大重磅信号及929国常会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要点解析

4.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10月12日财政部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一行一局一会”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新政解析

5. 央行、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150号文(退平台细则)政策解析,新一轮城投平台产业转型实操要点,335指标如何实现


模块二、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新逻辑

1. 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2. 区分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重点省份的操作要点)

3. 挖掘和规划有经营收入的项目(自求平衡与资源补偿)

4. 区分政府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项目

5. 授权开发+做大做强平台公司

6. 合规合理安排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式

7. 不能以土地出让金融资,以土地的最终产出规划项目并融资

8. 大基建时代融资和收益自平衡

9. 政府采购的合规融资模式

10. 如何识别包装企业投资项目?

11. 如何定义垫资及垫资与投资的区别,如何合规操作“软垫资”“硬垫资”

12.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资源谋划策划项目的要点与案例(包括土地资源、土地指标资源、砂石土等矿产资源、碳权资源、林权资源、水权资源等)

13. 财政部隐债案例公布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以租代建” “建办分离”融资合规模式解析

14. 平台公司授权经营模式转型及市场化融资实务

15. 企业市场化投资基建项目模式(投资人+EPC)实务案例解析

16. 新政下(17号令)特许经营模式实务及融资要点解析


模块三、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

(一)地方政府专项债

1. 我国专项债市场的发行沿革、市场规模和限额管理

2. 专项债最新政策解读:募投领域和资本金适用范围的扩大化、三个优先和三个尽量等要求的灵活应用

3. 新增专项债申报策略和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的关键点、自求平衡项目包装策略、一案两书的编制要点、发改和财政系统审核的关注点等

4. 专项债券的审计重点、合规性分析和规范使用要点

5. 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与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对比分析

(二)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要点及用作项目资本金投资及案例

1. 2025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2.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分析

3.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资本金条件和标准

4.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项目资本金流程及退出实务

5. 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典型案例分析


模块四、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实操与合规招商运营

(一)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与落地实操

1. 做地模式:操作要点及石家庄、杭州、广州国企筹资做地的合规性、可融资性分析

2. 专项债模式:两种模式介绍及相关案例分享

3. 土地一二级开发分段+联合模式:长沙相关政策及操作案例分享

4. 二级赎买一级模式与二级补偿一级模式:政策依据、操作要点及如何市场化融资

5. 反向委托(或反向购买)模式:如何实现一二级联动融资及案例

6. 认购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

7. “基金+基地”双轮驱动的产业投资模式:基金不仅投向产业园区进行土地及产业物业开发,同时还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后招商引资模式的转型

1. 最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招商引资的启示

2. 产业基金投资,以投促引

3. 国企市场化投资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市场化招商服务

4. 打造创新孵化平台

5. 财税奖励转化为产业发展服务费

6. 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

7.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8. 出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招商引资政策

(三)基金参与新质生产力招商项目的创新模式

1. 定增基金+上市公司招商模式及案例

2. 国资+基金+产业的运作模式及案例

3. 产业园区“基地+基金”运作思路及案例

4. 产业链基金+投贷联动招商模式

5. 并购基金+重组招商模式

6. 合肥、深圳、苏州资本招商模式分享

7. 区县级资本招商模式探讨及案例分享


模块五、综合开发项目政策联动自平衡模式介绍

1. 城市更新模式

2. TOD、EOD、IOD模式

3. 矿山生态修复自平衡模式

4. 砂石资源自平衡模式

5. 什么是M0用地?什么是M9用地?有哪些支持政策?如何融资


模块六、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模式及难点问题解决

(一)城中村改造政策要点

1. 城中村改造与棚改的区别

2. 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及房地产新模式构建的关系

3. 什么是低效用地再开发,171号文有哪些支持政策

4. 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最新政策要点解读

5. 城中村改造的流程

6. 《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文)要点解读及再贷款等相关配套政策解读

(二)城中村改造投融资模式解析及案例分享

1. 通过做地模式推动城中村改造(包括做地工作如何分工、土地如何征收、资金如何支付、人员如何安置、如何合规融资)

2. 通过政府回购安置房推动城中村改造

3. 通过“房票安置”推动城中村改造

4. 通过一二级分段+联合开发模式推动城中村改造

5. 通过低效用地一二级联动推动城中村改造

6. 通过工业上楼推动城中村改造(一二级联动模式)

7. 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城中村改造

(三)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模式

1. 配售型保障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

(1)政府采购模式实务与案例解析

(2)授权模式及投资人+EPC自平衡投融资模式实务与案例解析

(3)专项债模式

(4)收购开发商的存量房或地用作配售型保障房投融资模式

2. 配租型保障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

(1)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模式

(2)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模式

(3)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模式

(4)房地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模式及案例

(四)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房项目资金来源

1. 财政资金(包括中省补贴及超长特别国债)

2. 专项债

3. 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央行投放PSL审贷的主要条件)

4.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5. 金监局对商业银行为城中村及保障房提供贷款的要点

6. “专项债+银行贷款”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7. 改造主体自筹

8. 社会资本出资及参与模式

9. 商业银行如何介入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住房项目


模块七、城市更新项目投融资实务

1. 城市更新项目政策梳理及63号、30号文的应对措施

2. 城市更新项目分类及操作流程分析

3. 企业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操作模式分析

4. 城市更新项目的收益构成及主要来源

5. 城市更新项目运作的核心及要点(人产城融资)

6. 城市更新项目“留改拆”的内涵和几个评判维度

7. 城市更新项目中地方平台公司的角色及社会资本方的选择

8. 城市更新片区级项目的策划要点(均一性)

9. 城市更新项目如何实现自平衡?平衡不了如何操作

10. 一级开发和无收入项目资金解决途径

11. 城市更新项目资本金的解决方式

12. 城市更新基金的设立及操作实务

13. 城市更新项目的征地拆迁资金如何解决

14. 地方政府如何筹划城市更新

15. 金融机构如何开展城市更新融资(分段融资还是一二级联动)

16. 建筑企业如何获取城市更新工程

17. 城市更新项目可采取的投融资模式及案例解析

(1)棚改自平衡模式

(2)二级带一级模式

(3)融资地块自平衡模式

(4)土地权利归宗模式

(5)权利人自主改造模式

(6)土地权利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模式

(7)存量用地房屋转型升级

(8)轻重资产并购更新模式

18. 城市更新项目收并购实务及案例

19. 城市更新项目融资模式案例分享

(1)城市更新项目融资的特征(一二级如何联动)

(2)银行在城市更新项目的审批要点

(3)城市更新项目各阶段商业化的融资方案设计

(4)资金的接续、滚动开发与峰值的设定

(5)案例分享


模块八、地方政府“股权财政”转型实务

1. 股权财政作为土地财政下滑的补充实践

2. 股权财政体现方式分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注入资本金类项目资金、中央和省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国资股权投资等)

3. 股权财政主要运作模式及实践案例

4. 股权财政投资注意的问题及风险防范

5. “拨改投”运作实务及案例分享


模块九、城投公司从“融资端”向“投资端”转型

1. 城投公司产业投融资的运作模式及案例

2. 城投公司产业基金的运行实务及案例解析

3. 城投公司母基金运行模式及实施案例

4. 城投公司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及合规融资渠道

5. 城投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6. 城投公司跨省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及案例

7. 各地城投公司参与产业基金运作典型案例分享


2024年11月21日-24日   成都市     (21日全天报到)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18日全天报到)

2025年01月16日-19日   北京市     (16日全天报到)

联系人:张鹏飞    

手   机:13718710171(同微信)




推荐课程:

一、举办新形势下政府项目合规运作、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投融资与合规招商运营、资金申请、三大工程落地实操及“股权财政”与城投转型实务案例解析培训 【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1日-24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二、关于举办数据资产安全评估师岗位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直播同步)【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0日-23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2025年01月13日-16日   北京市  







三、举办“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培训班【会员课程】

2024年11月20日-23日   成都市

2024年12月18日-21日   深圳市  

2025年01月13日-16日   北京市  







四、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及新《公司法》背景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健全原始创新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务研修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15日—11月18日 合肥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五、新清单条文解读与全过程造价管控、结算审计症结破解案例解析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六、EPC模式下的设计管理、招投标、合同执行、造价、索赔与审计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2024年12月13日—12月16日 武汉市







七、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八部委16号令)背景下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合规管理能力提升暨招投标采购全流程实务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1月22日—11月25日 海口市 







八、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的机遇、建设全过程管理、投融资模式设计与风险管理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九、危大工程安全管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建筑施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题培训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十、公文写作从基础到进阶、高效时间管理、沟通管理、商务礼仪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

2024年11月08日—11月11日 长沙市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 成都市 

2025年01月10日—01月13日 厦门市 








中至远咨询为您提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债务化解、国债申报、城市更新咨询与服务、混改、国企改革系列包装咨询谋划服务、十四五规划编制服务、专项债券发行咨询与服务、产业基金、PPP项目及数据入表质押融资贷款增信、等服务等,欢迎咨询。本单位具备完整的战略规划、法人治理结构、集团管控、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一体化系统咨询能力。


想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产业投融与战略,搜索关键字,如“投融资”,会有更多文章参考学习。记得标“⭐”哈!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
10万+政企专业人士的选择,汇集国家级部门及行业专家,专注政企合作,在特许经营、数据资产入表、国企混改、片区开发、城市更新、EOD、EPC等领域开展培训和专业咨询服务,出版书籍《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中国PPP政策法规使用指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