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徐慧容
专业:Investment Science and Finance Analytics (ISFA)
申请时GPA:3.9/4.3
标化成绩:托福105+,GRE320+
实习:国有基金公司一段+咨询公司一段
科研:主体上两段,一段CUHK的computer vision有关,一段Yale的robust optimization 有关
获奖经历:Outstanding Student of AMA;Presidential Student Leadership Award, HKSAR Government Scholarship,本科奖学金近十项
申请方向:统计,生物统计,数据科学
Offer:Yale, Cornell, Duke, Umich…
申请方式:洋博士留学-半DIY
最终去向:Duke Statistical Science
方向选择
我认为申请的时候最需要花心思的事情在于方向的选择,这个可以从大学入学即开始考虑,越早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越有好处。
首先,定了以后进一步深造的方向可以对应地选择相应的课程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实习、科研,让简历看起来充实并且方向统一。我申请的时候简历上计算机课程较少,成为申请数据科学方向巨大的短板。如果早一点规划,提前想好要申请数据科学的方向的话,可以minor computing, 多选一些计算机的课程,多补充对应的科研经历。
其次,定方向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对自己的观察与反思。到底什么学科我感兴趣?我希望未来从事什么方向的工作?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业,通过实习,科研等经历来印证自己当下选择的路径是否正确。
GPA
GPA在申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较高的GPA是进入一些高校的敲门砖。GPA一定程度上和努力以及学习策略有关系。努力这种老生常谈我觉得没有必要展开来讲,但是选课和学习的策略也很重要。
选课方面需要兼顾修完所有课程和在前三年取得高的GPA(因为申请研究生基本只看前三年),因此很多我的同学采取把难拿分的课程(如英文课,通识课)换到大四来上的策略。其次,每学期的课程选择也很重要,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提前上很多很难的课程,一方面你的同班竞争选手大多是学长学姐,他们的数理基础打的比较扎实,其次是较难的课程提前上会产生较大的挫败感,容易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在选课方面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如一学期几门课,几个金融课,几个数学课等)和难度(如什么level的课)因人而异,但是多向学长学姐取取经,多问问中介老师的意见,确实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毕竟一门课的低GPA需要很多门课的高GPA去挽救,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异常艰辛的。
托福和GRE
申请北美的研究生还是比较看重托福和GRE的,但是也是达标即可,因此这两门的学习我采取的策略是点到而止。因为这两个标化考试的学习对于时间和精力的要求较高,最好拿一整段时间(如一两个月)来学习,时间战线拉的太长的话会感觉到身心俱疲。这里我想再啰嗦一下,GPA的重要性是远大于GRE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在GPA没有达到基本录取门槛(3.0)的情况下,GRE考满分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一定要重视GPA,GPA高一点,你的选择就会更多。
关于科研
在我看来,科研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放在简历上刷经历的内容,科研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每个学生在彻底想清楚是否要读博之前,科研都像是一种读博体验券,在读博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科研中大多都会发生。
我科研入行比较晚,在大三上学期签约中介做规划以后,才意识到科研对于申研的重要性,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套磁,并最终找到了港中文跟耶鲁的科研机会。在我所有的经历中,这两段科研对我的影响和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大。科研是让你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解决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的过程,因此会面对很多沮丧和气馁。计算机知识基本没有怎么学过的我需要做deep learning的科研,基本上是从0到100的直接跨越,需要弥补的知识像是女娲补天。通过一点点学习机器学习的编程以及服务器的一些技术知识,再和应用数学系学到的知识相结合,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慢慢摸到门道。
复盘我的整个申请过程,更加印证了早规划早行动的重要性。如果学弟学妹们有读研的打算,大一结束即可以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着手筹划一年以后大二的暑研了。越是好学校的暑研机会,越是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可以从结果倒推问问自己,如果我想大二暑假去哈佛、耶鲁做暑研,我现在还需要做些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准备。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觉得海外科研最重要的并不是科研产出,比如一定要发几篇paper,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好好表现,跟教授建立的connection。在大二、大三找到很好的海外暑研,并争取拿到推荐信,会让你的竞争力产生质的提升。
早规划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你可以早一点获得一些重要信息,消除信息差。我是签约了中介以后才知道,虽然我们交换的成绩是不转换回来的,理大成绩单上只体现转换的学分,但是申请美国学校研究生的时候,交换学校的成绩单原件也是必须提供的。所以如果有读研的打算,千万不要以为出去交换等于“放飞自我”,且一定要选择好交换的学校。如果能在此期间争取到科研机会,并在暑假续约,也是很好的选择。
关于推荐信
很好的推荐信我认为会高于GRE, 托福的重要性,有时候标化是过线即可,而推荐信可能会一锤定音,特别是针对北美的学校。我的推荐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校教过我的专业课老师,耶鲁的科研老师,CUHK的科研老师。多个学校的推荐信可以向学校证明这个学生无论在什么条件和教育体系下都是成功的。在学校课程上拿到高分则是找该老师拿到推荐信的敲门砖,可以尝试向自己拿高分的学科的老师入手来要推荐信,他们也会更加愿意推荐你一些。建议找的推荐人是很熟悉你的老师,他们能很详细的讲出你的优点以及为什么要向该学校推荐你,切忌一些假大空的推荐。
选择offer
身边会一直有声音告诉你选这个或者选那个,但是最终的选择一定是综合考虑,并且极度个性化的。每个人考量的点都不太一样。比较重要的参考纬度有:综合学术实力,专业学术排名,就业资源,是否适合后面读博(针对想读博的同学),等等一系列的指标。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看重学校的就业数据。Duke的统计专业在北美专业排名很高,小班教学,只有30-60人,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可以很好的服务于每一位同学。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的行业很多,比如金融、科技公司等等。同时duke mss的官网也标注了其就业的年薪中位数等数据,可见该专业对自己的就业也很有信心。而且因为课程硬核,学术资源丰富,学生未来读博的准备也比较充足,可以保留读博的可能性。因此我放弃了藤校,选择去杜克读研。
Duke
写在最后
大学四年真的转瞬即逝,我觉得早点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还是挺重要的,有动力才会有行动力。如果确定了要读研,不妨早一点开始找老师规划本科的选课,科研跟暑研。不同的方向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越早开始规划,越能早一点发现距离目标院校还有哪些短板,从而尽早补齐,在申请的时候也就越游刃有余。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同时保持对知识和自我的不断探索,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祝福大家都有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