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书法当以“韵”取胜
文化
2024-11-11 19:20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书法的“韵”是什么?这在宋代以前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把“韵”上升到理论层面,是到了宋代的黄庭坚,其“韵”论则涉及书、画、诗、文、音乐、创作主体等各个方面,成为衡量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
“凡书画当观韵。……此与文章同一关纽。”
“若论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
“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陈元达,千载人也。惜乎创业作画者,胸中无千载韵耳。……使元达作此嘴鼻,岂能死谏不悔哉?”
“晃美叔尝背议予枯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点也无。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余笑之曰:‘若美书即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话乃是孙叔敖耶? ’”
《中国书法全书》
礼盒珍藏纪念版
博物馆级图片质量
深度&广度兼备
“韵胜”的源泉——人格与学养
黄庭坚把“韵”作为衡量各门艺术的重要标准,认为“韵”之有无,不仅仅在于笔墨之工巧,形象之传神,更取决于作者的“胸中之韵”。在黄庭坚心目中,“韵”是艺术与人格高度统一的境界,其内涵已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围,直接指向了作者的生命存在。
黄庭坚继承了韩愈“文以载道”的传统,进而发展为“文道合一”的思想,自觉地将道德、学问和艺术结合起来,把作者“胸中之韵”的修养,放在比“书内功夫”更重要的地位上。黄庭坚推崇颜真卿的书法,正是因为颜真卿“与日月争光”的“文昭武烈”,才使他的书法“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黄庭坚把苏轼推为“本朝第一”,正是因为苏轼以“忠义贯日月之气”发于笔墨间,所以其书法“笔圆而韵胜”。在黄庭坚看来,作者本人的人格与学养是从事创作的根本所在,足“韵胜”的源泉。
黄庭坚认为如果作者人格不高,学养不足,即使笔墨功夫深厚,技巧高超,也会因“胸次之罪”使书法“病韵”:
“王著临《兰亭叙》、《乐毅沦》,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在黄庭坚看来,治疗“病韵”的方法,一是要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不随碌碌”;二是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使胸中有书数千卷”。
“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善使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圣哲之学的研修,不仅在文章义理方面给人以启发,更在于它能陶冶性灵,变化气质,使胸中充满道义,人格学养得以提高。这里,表面上虽然在论书,却在很大程度上指向了人生哲学的根底。
由此看来,黄庭坚心目中的“韵”,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与人格高度合一的境界:“胸中之韵”要借助于艺术才能得以自由地表达并使之不断升华;而艺术的表现,只有传达出作者的内在人格与学养,才算是成功的表现。艺术与人格学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韵”的层面上统一起来。所以黄庭坚在评价书法作品是否“韵胜”时,也正是把这一点作为首要的标准:“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此所以它人终莫能及尔。”
(东坡)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韵胜”的前提——脱俗
黄庭坚论“韵”,常常将“俗”作为“韵”的对立面加以排斥。在他的审美追求中,以“脱俗”作为出发点,以“韵胜”作为归宿,正如刘熙载所说:“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脱者,皆不足以言韵”。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称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产有以易之,不与也。”
“《乐毅论》,旧石刻断轶其丰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复刻此断石文,摹写失真多矣。完书者,是国初翰林侍书王著,用笔圆熟,亦不易得,如富贵人家子,非无福气,但病在韵耳。”
黄庭坚认为东坡书法“无一点俗气”,“笔圆韵胜”;王著书法虽“用笔圆熟”,但如“富贵人家子”,尚未“脱俗”,所以其书法“病韵”。在他的论述中,多次称赞东坡诗词“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燕肃画竹“超然免于流俗”,推崇二王书法“脱然都无风尘气”,等等。
这种“脱俗”的要求,与北宋当时的文艺背景有关.当时的诗文、书法在黄庭坚之前大致经历了承袭、模仿、探索几个过程,特别是针对书坛的“院体”和“趋时贵书”现象,黄庭坚打出了“脱俗”的旗帜,意在矫正时弊,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最终达到“韵胜”的境界。在黄庭坚本人书风的嬗变过程中,元祐年间之后,黄庭坚首先选择了草书作为突破口,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苏轼“病予草书多俗笔”,“草书俗”这一评价,对于不甘心作“牛后人”的黄庭坚来说,成为他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内在动力,因为“俗”是黄庭坚一生所最忌讳的:“余尝言,士大夫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黄庭坚在称赞“脱俗”的作品吋,常常与“清劲”、“豪壮”、“沉着痛快”、“超逸绝尘”等联系在一起,那么他所谓的俗当与这些词义相反:软弱、柔媚、纵肆熟滑、因循守旧,这正是他极力反对的。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豪放、中和的韵致。这些都与黄庭坚“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创新精神是一致的,也是他人格精神的表现。
书法能否“韵胜”,最终取决于作者精神世界的“脱俗”:“余尝言,士大夫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平居终日,如舍瓦石,临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真‘临大节而不可夺”指坚贞的操守与高尚的气节。他在称赞苏轼书法“无一点尘俗气”时,指出其原因在于苏轼的气节“临大节而不可夺,则与天地相终始。”学养的丰富与充实可使笔下免俗:“景文购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本人也正是精研诗文,博览群书,力图以“书卷气”来矫僻流俗。
《中国书法全书》
礼盒珍藏纪念版
博物馆级图片质量
深度&广度兼备
“韵胜”的保障——法度
要达到“韵胜”的目的,在绝俗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法度作保障。黄庭坚在《与王观复书》中认为王观复的诗虽“气格已超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之音,左准绳,右规矩耳。”所以读起来无有韵味。他认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书法学习也一样,必须首先“规摹古人”,进行严格的技巧训练,掌握运笔、结体等基本的艺术规范,以期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韵胜”。
“公笔札极豪劲,但未能入古人绳墨,何也?古人虽颠倒,书亦四停八当。凡书字偏枯皆不成字。所谓失一点,如美人眇一目,失一戈如壮士折一臂,不审信之否?”
“士大夫学荆公书,但为横风疾雨之势,至于不著绳尺而有魏晋风气,不复仿佛。”
黄庭坚所谓“绳墨”、“绳尺”,古人法度是也。不入古人绳墨,但求魏晋风韵,则无异于“美人眇目”、“壮士折臂”。唐人书法,法度森然,易于取决,所以黄庭坚一直强调对唐人书法的学习,特别是对颜真卿书法的学习:
“余极喜颜鲁公书,时时意想为之……近见安师父有《濠州刺史伯父文》,学其妙处,所谓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也。”对鲁公的学习,正是取法他“毫发无遗恨”的技巧。
对古人法度的学习,目的是熟悉前人的创作规律,最终为我所用,推陈出新,而不是为古人法度所窘至不能自拔。“观鲁公州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载。”所以黄庭坚重法度,尤重一个“活”字,意即不拘成法,由规范走向自由。他常用“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来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和灵活性。禅宗之“句眼”,在于“活参”,不执着,强调悟的“随机”性。如鲁公一样“出于绝墨之外,而卒与之合”,这种境界正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和境界。如此,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在笔墨中体现出“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韵”的风格取向——豪放
有了不同流俗的艺术个性与高超的技术保证,作者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呈现为各种艺术风格。在黄庭坚有关韵的论述中,于诗歌创作上推崇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于书法创作中则标举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张旭、怀素、杨凝式的雄浑豪放风格。
“鲁公笔法屋漏雨,未减右军锥画沙。”
“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
“张长史作草,乃有超轶绝生处,以意想为作之,殊不能得其仿佛。”
黄庭坚论书,多从书家继承魏晋风流气骨的角度立论,而为他取法盛唐张目。这从黄庭坚本人书法创作的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他常用“圆劲而有韵”、“笔圆而韵胜”来评价苏轼的书法,用“毫劲”来评价右军的《文赋》。“圆劲”强调其雄浑圆转的风格,“豪劲”则用“豪迈”、“豪放”之意,都体现出一种富有力度的刚健之美。但过分豪放则易致怒张之气,就如他评价米芾“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称赞他豪放洒脱的一面,同时又指出他有“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因此,黄庭坚又强调豪放而不失沉着,力求达到一种“发而皆中节”的中和境地,他常用“沉着痛快”来表达这一思想。他认为东坡书“晚年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自己也直至晚年“方悟古人沉着痛快处”。这种艺术上的辩证法,在黄庭坚的书风追求中体现得更明显:他早年学周越,一味纵肆痛快,结果“太露锋芒”,“劲而病韵”,“二十年抖擞俗气不去”。经过中年对颜、杨、旭、素的学习和探索,至晚年方悟豪放与含蓄的对立统一,做到了“入则中规入矩,出则奔轶绝尘”。最终达到了他审美的最高境界——“韵胜”。所以,后人也以“韵胜”来评价他的诗文、书法:“双井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马宗霍在评宋四家时认为“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黄庭坚论“韵”,以“脱俗”为前提,以法度作保障,强调人格与学养的修炼,艺术与人格的统一,于时代风格的取向上,在不排斥魏晋的前提下,更多地崇尚唐代,诗宗杜甫,书尚鲁公,提倡雄浑刚健的盛唐之韵。这便与一般正统韵论产生了歧异。正统韵论,以司空图、苏轼以及后来的王世慎为代表,崇尚魏晋“萧散简远”的艺术风格,诗宗陶潜、王维、韦应物、柳宗元,书宗二王,这种美学观成为中唐以后的一种美学思潮,明清书论中所谓“晋尚韵”的观点也正是这一思潮的反映。这种美学思潮最终淹没了黄庭坚的“韵”论,所以后人对黄庭坚的“韵”论感到陌生,对黄庭坚“韵”论的内涵产生误解,竞至于对黄庭坚书法以“韵”取胜的观点感到惊异,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书法全书》
礼盒珍藏纪念版
博物馆级图片质量
深度&广度兼备
—— 月雅好
书
推荐 ——
关联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4MTM4Mg==&mid=2652609744&idx=4&sn=e47f8ac34c5edafeff2459b2e02c98fc
最美艺术
发布中国书画艺术最前沿的业界动态:学术研讨会、展讯热播、人物观察、热点追踪等快讯,为业界提供权威、快速、深度、广泛的交流与信息发布平台。\x0d\x0a
最新文章
蒲华 | 以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得山川之真、石林之秀(附蒲华绘画高清百幅赏析)
百年故宫,文物专家亲创献礼!绝美惊艳《金銮瑞雪》隆重上市!
清奇古怪,何绍基书法作品高清特辑
林散之:王铎草书是怀素后第一人,这样学才能学好
文人画不必去临画谱、不必下苦工,就可以获得名利?
陆抑非|切记!笔为骨,墨为体,笔墨两全是中国画的根本
最美100幅传世书法
书法不一定要会写,但一定要懂得怎样欣赏!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一篇文章讲透渐江山水画构图特征
朱新建:有品位的画家不会拿钱来衡量自己的成就!
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书画的“标尺”——董其昌
学画山水当从画树入手
沈尹默:不是每个书法家所写的字,都是艺术品
弘一法师:最上乘的艺术,皆来自佛法
恽寿平: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传神
张大千:一个成功的画家,需要七分人事三分天赋
天惊地怪见落笔,独树有门户——一代大家 潘天寿
陆抑非先生教学示范作品之白描画稿
陈子庄:最高尚的艺术,在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中
宋画,何以流传千载?
晚清书法第一人:道县何绍基
书法艺术之美,是形式美还是内涵美?
陈子庄:最高尚的艺术,在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中
溥心畬 | 昔年旧王孙,续写文人画的最后一笔!(附高清作品集)
沈曾植:不应被遗忘的书家
书法空间处理技巧,看看王铎怎么做!
沈周,文人花鸟画的一代转折者
朱良志:超越美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思想!
苏轼墨本尺牍合集
文人画 | 倪瓒的世界
李叔同:书法如何褪去烟火气?
沈周山水高清百幅欣赏
赵之谦——开前海派艺术之先河(附作品高清40幅)
边放牛边画画,寂寞的人生成就陈子庄以简驭繁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在我的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
弘仁山水画构图特征,对清代画坛及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功不可没!
李叔同书法好在哪里?用超越艺术的眼光才能欣赏“弘一体”
孙晓云 |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
工笔花鸟的临摹与写生知识讲解
欣赏陈之佛工笔花鸟48图,他的工笔花鸟难于逾越!
一部陶瓷史,一部美学史
石涛: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张旭光:书法如何才能创新?
张大千论山水画(附青绿山水高清百幅)
造型能力超强,组织画面章法极为娴熟的蒲华(附蒲华绘画高清百幅赏析)
书法也讲究“墨分五色”
张大千精品200幅,美艳至极!
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期待一年的《养生日记本》终于来了!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