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IS
向“西”行!江西、廣西、陝西
ZWIS學子秋季文化研學日誌
一起去看祖國大好河山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值此秋高氣爽之際
ZWIS學子踏秋色啟程
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中探索
3天時間裡,江西、廣西、陝西
他們在文化和歷史長廊中
用腳步丈量腳下的故土
用行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
用少年人的眼光看世界——
PYP 詩旅廣西——
山水無垠 月色亦無垠
興坪古鎮,作為PYP研學第一站,
早在三國吳甘露元年就已作為熙平縣治,
統轄著陽朔一帶的繁華。
隋代開皇十年(西元590年),
隨著熙平縣的廢置,
興坪古鎮融入了陽朔縣的懷抱,
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變遷。
漫步古鎮青石板路,遊覽灕江的碧波之畔,
PYP學子們乘坐遊船,
沿著灕江緩緩前行,
兩岸碧波蕩漾,山影婆娑,
孩子們欣賞著碧江兩岸的大好山河,
打卡20元人民幣背景處,
領略“甲桂林”的陽朔山水。
“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洲”,
福利古鎮擁有1000多年歷史,
在非遺文化研學老師的引領下,
同學們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技藝畫扇
動手製作自己的畫扇,
“非遺傳承,以勞增智”,
山水入畫卷,
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古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體驗那份寧靜與祥和。
夜幕降臨,
學生們觀賞了由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
這場山水實景演出,
將壯族文化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
讓我們在視覺與聽覺上都得到了極大的震撼。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
一次心靈的觸動,
一次智慧的啟迪。
在古鎮中穿梭,
我們不僅觸摸到了歷史的脈絡,
更在自然與文化的交融中,
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力量。
良田美景,屋捨儼然,山水如畫,
孩子們以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為靈感,
探尋桂林“世外桃源”的神秘面紗和寧靜之美。
大家放聲高歌,唱起了悠揚的山歌,
腳步也隨著的節奏起舞,
體驗著當地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
和豐富的文化傳統。
鐘乳石如何從一滴滴水珠中逐漸孕育,
歷經千年的沉澱與變化形成如今的壯美景觀?
在蘆笛岩工作人員的講解下,
學生們深入探索了“鐘乳石”等喀斯特地質奇跡形成背後的生物化學原理,
了解了石筍、石柱、石幔等地質結構,
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與此同時,
也油然而然對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產的保護
充滿了責任感。
課程結束後,
孩子們踏入了“蘆笛岩溶洞”的神秘世界。
洞內,石鐘乳如冰柱般懸掛,
石筍似春筍般破土而出,
石柱巍峨聳立,
石幔如流蘇般垂掛,
石灰華和泉華則以其獨特的形態和色彩,
為這個地下宮殿增添了無盡的神秘與魅力。
穿梭於這些自然奇觀之間,
仿佛走進了一部活生生的地質教科書。
每一次抬頭仰望,
每一次伸手觸摸,
每一次心靈震撼......
都讓同學們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這些地質奇觀,
每一處都是大自然數百萬年精心雕琢的傑作,
它們就好像靜靜地向我們訴說著地球歷史的變遷......
本次研學的最後一站是聞名世界的桂林象鼻山,
山體橫亙在灕江水上,
宛如一頭巨象在灕江邊暢飲。
傳說中,象鼻山是天界神象降臨人間的化身,
它的故事如同桂林的山水一樣,
歷經歲月的洗禮,
依舊流傳在每一個角落,
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我們站在遠處眺望,
仿佛能夠穿越時空,
感受到那股從遠古時代吹來的風......
象鼻山不僅是一處風景,
它是一部活的歷史,
一本翻開的地理書,
讓我們在研學的最後一站,
深刻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PYP“桂林山水”
探索研學群
16:00
MYP&ZWA 文旅江西——
遊歷史文脈,看壯闊山水
看中學,學中思。
滕王閣,這座江南名樓,
屹立在贛江之濱,
如一位千年的智者,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同學們踏入滕王閣,
仿佛穿越時空,
回到了那個文人墨客雲集的時代。
雕樑畫棟間,
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古代建築藝術的精湛。
同學們聆聽著導師對滕王閣歷史的講解,
感受著歷史與文學在這座樓閣中完美交織,
深刻領悟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千。
千年廬山秀峰,
以其奇峰異石和飛瀑流泉吸引著眾人。
緣山拾階而上,風光壯美,其樂無窮
除了美景相伴,這一次的旅程
還有令人動容的同學情誼——
王啟瓏同學腳部受傷,
本以為會無緣山頂的壯麗風光,
但胡家希、李懋两位同學伸出了援手。
他們相互扶持,
一步一個腳印,
在陡峭的山路上留下了溫暖的身影。
當最終登頂的那一刻,
眼前的雲霧繚繞、山川壯麗,
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
更是同學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
這一路的艱辛與堅持,
如同人生道路上的一個縮影,
讓大家懂得了在困難面前團結互助的力量。
白鹿洞書院,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
承載著千年的文化歷史。
懷著崇敬之心,大家走進書院,
學習古老的書院學規,
感受古代學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在莊重的氛圍中,祭拜孔子
向這位偉大的教育家表達深深的敬意。
體驗拓碑活動中,
同學們親自動手製作,
觸摸到歷史的痕跡。
每一次捶打、每一次宣紙與石碑的貼合,
都像是在與古人對話,
傳承著古老的文化技藝,
讓傳統文化在同學們心中生根發芽。
在古窯民俗博物區,
同學們仿佛走進了一座陶瓷藝術的殿堂。
從古老的窯爐到精美的瓷器,
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景德鎮陶瓷的輝煌歷史,
凝聚着匠人們的專注與堅持。
篁嶺古村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築、曬秋的獨特民俗,
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在這裏,同學們體驗拉胚,
感受泥土在手中逐漸成型的奇妙過程,
仿佛賦予了泥土新的生命。
景德鎮-體驗陶瓷製作
同學們在成型的瓷品上進行釉上彩的繪畫,
將自己對江西的美好印象用色彩和線條表達出來,
為這次研學之旅留下了獨一無二的紀念。
MYP&ZWA文旅江西研學群
16:00
DP陝西研學之旅,行在當前
探究大國歷史與文化
—尋找個體與社會認同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歷史和文化如何在今天依然和我發生著聯繫?
行走在十三朝古都,
如何感受千百年前人們的生活節奏?
穿越時空隧道,
古人如何給予我們在科技發展上的指引?
作為CAS(創新、服務與行動)課程的一部分
DP學子帶著思考與探究任務
踏上了尋找歷史與我關係的研學之旅。
此次研學的第一站是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
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
是古印度佛寺建築“佛塔”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
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
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
這裏見證過大國的光輝,
也是多元文化交織的印記。
穿梭在大雁塔之中,
在導師的講解下,
學生聆聽者關於過去的故事。
瞭解佛教文化的同時,
也喚醒了沉睡的文化記憶。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門,
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也是我們現代人研究歷史的重要紐帶。
在歷史的長廊中,
學生們找到了另一種與文化歷史接觸的方式。
秦始皇陵兵馬俑,也被稱為秦兵馬俑或秦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
再到秦始皇的大一統時期。
兵馬俑見證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進程。
也見證了古人卓越超群的智慧。
在兵馬俑製作活動的體驗中,
同學們用自己雙手的溫度去感受一個國家的歷史。
他們從挖泥到成模再到雕刻。
深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在歷史的脈搏中用現在和過去的溫度
去感受,去體驗。
兵馬俑製作
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著名書院,
為明代官辦的地方性學術機構,
明清以來享有盛名的學府。
在關中書院,同學們親自體驗活字印刷,
從老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
同學們仿佛聽到先人留下的教誨。
從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中找到靈感與啟發。
正是這一個個方塊字延續了我們的華夏文明。
在陝西省博物館秦漢分館的參觀中,
同學們從秦漢兩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對外交流等方面,
多層次、多角度地
瞭解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成就和作用——
這不僅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創建的時代,
也是學術思想奠基的時代,
更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形成的時代。
這樣的震撼也讓同學們們開始陷入深刻的反思,
歷史的終究被記載在人們的記憶中,
但是我們的足跡卻才剛剛開始。
我們要從過去的歷史總汲取經驗和智慧,
珍惜每一次體驗和學習的機會。
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世界的維度!
Jimmy老師 @廣州市中黃港澳子弟學校
💗 #ZWIS DP 古城CAS日誌
這次旅行,收到了很多同學們的Reflection,大家都收獲滿滿!我們的旅程還在繼續,精彩未完待續!
2024 年 11月17日 15:00
赞
评论
少年芳華,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旅途漫漫,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靈遠航,
少年們在不同風景中看世界、看自己,
收穫知識,收穫成長。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
大家能讓帶着這份獨特的記憶,
繼續探索世界的廣闊與美好。
撰稿:Alice、小霞、Coco、Jimmy
編輯/排版:Ev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