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遇见是“久别重逢”
最美的等待是“未来可期”
新的一学期如约而至。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要开学啦!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随着金秋九月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在这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孩子们将开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愉快地顺利返校,我们特此准备了这份指南,请你认真阅读,并做好各项开学准备,为新学期打好坚实的基础。
1.假期生活相对松散,为提前规避孩子开学后的不适感,请家长在暑期的最后阶段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做到起居有序,一日三餐按时吃,逐步向开学状态过渡。
2.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打游戏、外出玩乐的时间,让孩子尽快适应在校生活的时间规律,从松散的假期生活中走出来。
1.临近开学,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情绪,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内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放平心态。
2.多与孩子聊聊学校生活,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
1.开学在即,请家长协助孩子查漏补缺,对于未完成的作业,合理安排余下的时间完成;如已经完成,请检查孩子的作业质量,并督促孩子标记疑难题目,以便回校后向老师请教。
2.留意学校的通知,监督孩子完成其它假期任务。
1.暑假后期是预习下学期学习内容的大好时机,请各位家长在这段时间多多督促孩子,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为新学期夯实基础。
2.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新学期计划,不仅包括学业计划,还包括个性发展、兴趣特长等内容,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和孩子一起罗列开学物品清单,准备好开学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做好硬件准备,增强仪式感。
暑假正值汛期,孩子好奇又好动,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要到沟、河、池塘或其他危险区域玩耍游泳。帮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提醒孩子若发现有人溺水,要及时向大人求救,并拨打110报警,不能自行下水施救,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1.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和报告;
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1.知去向——知道孩子去哪里;
2.知同伴——知道孩子和谁去;
3.知内容——知道孩子去做什么;
4.知归时——知道孩子何时返回。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三大杀手”之一。暑假期间,家长与孩子出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告诉孩子外出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在人行道上行走;
2.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3.不在马路边或者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等;
4.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它事情。
1.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2.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3.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攀扶其它车辆。
1.教育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遵守乘车规范,待车停稳后,有序上下车,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了解车上的紧急装置及逃生出口的位置。
2.不要在车上吃食物或喝饮料,防止车辆颠簸或紧急刹车时造成食物或饮料误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身体部位伸出窗外,不坐超员、超载车辆,不坐“三无”车辆。
开学后学校人员密集,传染病传播风险大。请各位家长密切关注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做好疾病预防的相关工作。
1.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不随意用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刷牙杯等卫生洁具。
2.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做到居室卫生常打扫、通风、消毒。
1.与孩子商定每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约定好开学后在校期间不上网。
2.为预防孩子遭受网络诈骗,请不要向孩子透露自己的支付密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教育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1.不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在学校或学校周围遇到可疑人员及时向老师或学校保安报告。
2.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斗殴,不欺负他人。
3.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4.课间文明玩耍,不追逐,不打闹,以免误伤自己或同学。
5.有序上下楼梯,不推挤,不抢行,不去攀爬楼梯护栏,避免发生摔伤和踩踏等意外。
6.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禁止在校内焚烧物品。
7.远离高楼护栏,拒绝高空抛物。
8.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掌握面对各种灾害的应急技能。
开学在即,愿家长朋友们积极配合,家校合力,共同携手帮孩子们平稳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图片|邓淑梅 魏荣华
编辑|邓淑梅 魏荣华
审核|陈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