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都·跨学科主题研究·节气丨秋叶未落尽 万物始冬藏

文摘   2024-11-07 10:42   山东  


二十四节气

立冬

2024年11月7日

立冬来临天渐冷

北风潜入悄无声


跨学科融合,展文化之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范畴、途径和策略,引导教师深度关注和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肥城市桃都中学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探本溯源,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于课堂、贯通于生活,引导帮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去探索和发现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实践和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携手发现更美、更具创造力的课堂。11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语文中的立冬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早冬》

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代: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

宋代: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地理中的立冬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生物中的立冬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冬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农作物基本已经收割完毕。“秋收冬藏”,人们尽情享受休养生息的喜悦。立冬三候:

1.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立冬后温度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


2.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


3.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古人认为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其实这是浪漫主义说法,现实是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南迁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历史中的立冬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天,他看见南阳一带的老百姓饥寒交迫,缺衣少食的人们两只耳朵都被严重冻伤了。


当时伤寒病流行,这在当时是一种治不好的传染病。从冻伤耳朵到得伤寒病,因此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起了恻隐之心,他凭着自己的经验,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大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吃。


老百姓吃了这个奇怪的“药”,既治好了冻耳朵,又抵御了伤寒病。从此乡里人就模仿制作,并把它称为“娇耳”。


END



图文:刘   静  七年级

编辑:安   丽

审核:胡俊惠

肥城市桃都中学
品牌宣传 教育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