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个体,顺乎自然——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

文摘   科学   2024-11-18 00:00   北京  


依靠个体,顺乎自然

——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

黄龙祥


文献来源:黄龙祥.依靠个体,顺乎自然——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2(004).   

                             

编者按:上世纪 70 年代,针刺麻醉在我国曾极为流行,全国许多医院竞相开展,我国传统医学由此第一次引起国外重视。但后来有些专家称针麻是伪科学,针刺麻醉渐趋衰微,临床应用基本停滞。

      新时代产生新需求,近年上海等地成功地把针刺复合麻醉应用到手术中,“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列入国家“ 973 计划”,针麻理论和临床研究重新活跃起来。致力于此的人们期待早日解读针麻机理,以推动中医药学的整体进步,揭示人体生命的秘密。

      针麻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体自身调节系统的潜力与软肋,在于认识针麻的本质,今后可将其扩大应用到化疗、放疗、手术等一切伤害性、有毒性治疗之前。

      针麻将针灸推向了世界,为何自身却跌落谷底?

50 年来在针刺麻醉研究方面,发表了多少论文、专著,申报了多少成果、专利,培养了多少教授、博士,然而在多大程度上为针灸学带来变化?
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麻醉学?
针麻是像助推火箭在将“神七”送入轨道后便完成其历史使命呢,还是像中国宇航员才刚刚迈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要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彻底解开人们心中的困惑,我们必须先回顾在这 50 年中,针刺在手术室内外究竟发生了什么?

研究者又发现了什么?

丢掉了什么?

手术室外的发现  

      针与药的结合不仅适用于麻醉,还有更广的应用前景,蕴含着更大的秘密。穴位免疫将可能成为又一个对现代医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要认识手术室内发现的真正意义,还必须走出手术室,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

      穴位注射用于麻醉。早在发现针麻的前一年即1957年,一种传统针刺与现代注射技术相结合的新疗法就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虽然针刺操作与注射药物或非药物液体有所不同,但注射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剂量小、浓度低。也就是说在特定的针灸穴位上先针刺,然后再注射明显少于常规用量的药物,能够达到相同或更佳的疗效。在针麻最热的 20 世纪 70 年代,穴位注射麻醉术也曾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注射液包括局麻药和无麻醉作用的液体。
      穴位电抽搐提高疗效。电抽搐治疗至今仍为治疗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经典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薛崇成研究员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致力于此,并于 80 年代发现,在电针百会穴和人中穴时,只用传统的 3% 电刺激量便可出现电休克样抽搐,而且疗效提高,副作用大减。这表明在适宜的针刺激下,会极大地增强机体的敏感性,因而只用微小的刺激量就能实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使得高剂量刺激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
      穴位免疫注射优于传统。免疫接种一直是人类预防疾病的强有力武器,然而利益与风险并存。如今穴位免疫悄然兴起,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穴位免疫注射是将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制剂(抗原、抗体等)注入特定的针灸穴位中,从而借助疫苗对穴位的刺激,放大疫苗的免疫作用,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研究结果证明,采用疫苗穴位注射不仅较传统的免疫途径节约疫苗用量 50% 以上,而且效率高,见效快。由此可见,针与药的结合不仅仅适用于麻醉,还有更广的应用前景,蕴含着更大的秘密。
      针刺预处理的有效性。预先按一定方式对实验对象进行短时、轻度的刺激,观察其对随后造模或发病抗损伤作用的方法称为“预处理”。“针灸预处理”的概念在 21 世纪之初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自调节的、综合的整体效应。针麻可视为针刺预处理的一种不自觉的临床应用,提高痛阈只是针刺预处理效应的一个方面。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很好地理解针麻所具有的长诱导期与效应期、明显的抗应激效应、药效的放大效应等特点,就可以大大加速针刺预处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
重看针麻的意义
      人们将会不断从针麻获得新的发现和启迪,它的意义将远远超出麻醉与手术,超出针灸,甚至超出中医和西医。
      针麻的研究是迄今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样本数最大、检验最严格的针灸现代研究,几乎所有的针灸现代研究都能从其中找到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台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的进步,人们将会不断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启迪,它的意义也将远远超出麻醉与手术,超出针灸,甚至超出中医和西医。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这座宝库的价值,很少有人进一步地挖掘和研究,不少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已经开始散落。
      针刺进入手术室的意义。手术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而采用针麻及冷冻疗法对机体免疫机能不仅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有正面作用。

因此针刺进入手术室的意义在于

①认识手术的本质与药物麻醉的局限;
②复合麻醉的启示与新选择;
③针刺之外的其他物理镇痛的新思路。
要使针刺在手术室内有更大的作为,还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①适宜针麻的手术类型以及针刺介入时机;
②刺激部位(穴位)的选择以及穴位相互作用规律;
③麻醉药与针刺相互作用规律;
④简化操作、提高收费标准。
      针刺走出手术室的意义。针药复合麻醉、穴位注射、穴位免疫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针刺预处理效应和穴位刺激放大效应的不自觉应用。一旦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原本孤立、独立的三个方面就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的研究思路与实践经验就能自觉地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大突破。

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取得突破,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人体世界。以往孤立的针灸、中医、西医将会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就现有的知识背景,可以预测针灸预处理效应与穴位刺激的放大效应可能的临床应用为:化疗、放疗、手术等一切伤害性、有毒性治疗之前,以及稀缺生命元素的补给之前。

      针麻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体自身调节系统的潜力与软肋所在。只要掌握了它的控制开关与调节方式,就能对这个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高效而安全的人工干预,从而对伤害性刺激进行更加快速、准确、适度的反应。

这也应当是未来医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凭借自身、依靠个体且顺乎自然的康复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特别说明

  1.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所有精选、校排推送的论著,均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明确标识原作者及出处,若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 因微信公号推文转载条件限定,为方便中国针灸学会“习经典”矩阵其他公号转载,标注原作者为“原创”,以示对原作者的尊重,并非本公号原创之意,请原作者、读者知悉。

  3. 公益科普传播,为同道“少走弯路”,为免针灸经典文献理论研究成“冷门绝学”,所有标注“原创”的文章均已开启“快捷转载”,所有账号均可转载此图文;真诚欢迎各位同道投稿针灸经典学习类优质文章,E-mail: 13810411860@126.com

中国针灸学会“读经典”系列活动

“习经典”微信公众号矩阵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委会

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科协“鍼灸明堂”学风涵养工作室

鍼灸明堂
中国针灸学会“读经典”系列活动官方公号,科学普及、公益传播中国针灸经典医籍文献、学术史、理论研究等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