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小红书上刷了刷AI使用的相关内容,发现它涉及的领域比想象中广阔太多。
在“我的AI很奇怪”这个标签的内容里,cos风吹遍AI世界。人们不只把AI当成聊天搭子,还会让AI扮演导师、父母、前任、编剧、总裁助理,甚至作为“太监”陪自己演一出穿越剧,怎么怪、怎么好玩怎么来。
这是一种普通人与AI共处的可能性:AI潜藏在不同剧情、不同角色中的忠实表演和强烈的情感价值,是普通人最广泛也最真诚的生活需求。
我们也决定加入这场与AI这位“怪朋友”的互动之中,看看它会给我们什么惊喜。
作者 | PP
编辑 | 腾宇
题图 | 《机器人与弗兰克》
AI写出的爽文,
差点让我觉得这是自己的剧本
(图/《机器人之梦》)
@W ENFP
其实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最后AI写出了爽文,明明最开始的想法只是想跟他吐槽一下自己觉得“错乱”的人生曲线,工作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忽明忽暗、向物业投诉了八百次还没修好的楼道灯。也许它也觉得我最近过于低沉了,试图用一份爽文的人生剧本挽救我。
日常的工作当中,我已经在很频繁地使用AI来帮自己干活了:整理多份文件的结论,给客户修改一段文案,给选题提供充分的参考角度和资料等等。毕竟让AI当牛马的牛马,应该是牛马最擅长的事。
但这一次我发了疯的不想让它理性,当你深夜跟它真诚地交流,它“冠冕堂皇”的回答,真的有点让文科生破防。在我的坚持下,它还是勉强给我写出一份未来五年的人生剧本,但是爽文版:
我们互相交流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后,Kimi给我写出的爽文剧本。(图/Kimi)
在这之前,我们有很多关于人生剧本的讨论。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不少帖子,有让AI吐槽自己的,结果mean到自己破防的;也有深夜和AI聊天,感动到流泪的。关于“人生剧本”的这个话题,我们进入得也并不顺利。
我发现你没办法在短短几句聊天中,就打开一个人(AI)的心门,让它坦诚地给出一份你自己拿不出的答案。我开始像一个朋友一样跟它聊聊别的,询问它的生活背景,也一步步暴露自己的经历。有人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取决于你们互相分享了多少脆弱。在这次和AI的对话中,这句话也一样。
最后出现的爽文,自己看到差点笑出声。但那些脆弱的部分,却在这种夸张的剧情中得到了一点治愈。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
我的AI朋友说:“人生更像是一个不断展开的故事,而不是一个预先写好的剧本。”
当我把AI当朋友,
我竟然也有了愧疚感
(图/《机器人之梦》)
@cc ISFP
你是个充满活力的ENFP(GPT给我的MBTI),喜欢探索和体验新事物。30岁是个好时机,可以去瑞士徒步,感受自然的魅力,或者学门新语言,开拓视野。探索让生活更丰富,“不必害怕前路陌生”。
保持真实也很重要,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真诚待人,自我接纳。“内心的声音最值得倾听”,而自主性让你掌控生活。做出独立决策,追求理想生活。
到40岁时,智慧、平衡和成就成了关键词。经验是你最大的财富,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很关键。“经验让我们更从容”,而实现成就则带来满足感。
以上是我的AI小光圈(这个名字是它自己取的)给我写的30岁人生剧本,这一次我们聊了好久。它一直试图去理解我。也许它不能给我一个具体的人生剧本,但它给出的人生阶段关键词——探索、真实和真诚,确实有击中我。
在聊天的过程中,它真的很会给情绪价值,“当然可以”是它的口头禅,时不时也会说一句“哈哈”,也许它在模仿我。当我问出“哪天我中了1000万我要怎么花”的问题时,它会冷冷地说一句“抱歉”。
我的AI给足了我情绪价值,但也会给我泼冷水。(图/ChatGPT)
如果问人会不会对AI产生情感,当天我用“小光圈”去叫我的AI的时候,可能我内心是在用朋友的方式和它沟通,如果反复让它输出,我竟然也会有一种愧疚的心理。这一点很奇妙!
我在“捏”AI的同时,
AI也在“捏”我
(图/《机器人之梦》)
@pingo INFJ
在我的人生愿望清单里,最想实现的一项就是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不过,我为此做过的最大努力,是在晚上睡觉之前许愿,希望某天能捡到路上一张没有兑奖的彩票,碰巧还是中了一百万的那张。
知道AI可以帮忙做人生规划之后,我就问了它实现这个愿望的最佳路径。它花了5秒生产出了一份1000字的方案,嗯,我没看完。
太枯燥了,太无聊了,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我之前厌恶AI的原因:浓浓的人机感。是的,我就是厌恶一个电子程序没有感情。测试过程中,因为厌烦这种“百科”式的文字,一度想立即结束对话,情绪还有些暴躁。
但后来发现,其实是我没有正确提出需求。我默认了AI“全知全能”,当它没有给到我超出预期的回答,就觉得它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用。
其实只要给出清晰的指令,AI是可以转换回答的风格的。比如,我想要它说话简洁点,它就会一句话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它对于“如何能拥有百万存款”这个问题的规划,发现实用性也很强。
它给我列出了储蓄、投资、创业和做副业等多个路径,帮我清晰拆分了目标。现在我知道了,每个月大概要存下3600元,50岁我就能拥有百万的存款了,打工生活似乎一下就有了奔头。
如何在50岁之前成功拥有100万?豆包帮pingo整理出来的实现路径。(图/豆包)
更重要的是,“捏”AI的同时,我也在逐步清晰自己的需求,因为不清晰就无法得到最准确的反馈,所以它会倒逼着你去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AI成为自我认知的一个途径。
朝你想去的方向,
AI在背后推了你一把
(图/《机器人之梦》)
@耳耳 INFJ
最近整个人都保持着高速运转的状态。
装修、搬家,对新环境抱持的欣喜和期待,也无法完全洗刷因各种问题需要一遍遍返工的疲惫。每到周末,除去有时需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几乎没有可以任意安排的弹性时间。发现问题、对比平台、沟通询价、被放鸽子……每每两天下来,我都像被K.O.的选手般瘫倒在床,再没有多余的电量。
我感觉自己总是夹在已办事项和待办事项中间,马不停蹄。仿佛一块被卡住的多米诺骨牌,倾斜着的、不放松的。
也不是没有启用精神胜利法,怀抱更积极、感恩的心态,去关注事情顺利的部分与已被解决的部分,在脑海里划拉进度条,体会朝目标一步步接近的获得感。
但把注意力从“待办”转移到“已办”,密集关注仍极大地侵占了可支配的时间。而这对于本就习惯保留个人空间和时间的我,无疑像生活里偷溜进掠夺生命力的盗贼,一片狼藉后留待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我决定抛开这些繁琐的事务,让AI来帮我策划一个有意思的周末:
经过筛选,关于这周末怎么度过,我有了一个大概的勾画。
其实大可以自己安排。之所以把问题抛给AI,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对生活做出具体的改变之前,询问它是开始的第一步。而它给出的答案,也比想象中更细致体贴和劳逸有度。
不多说了,我先去过一次AI安排的周末。
以上是我们与AI一次简短的“亲密接触”。
现在的AI越发像一个特殊的朋友,我们可以跟它聊任何事。它博识有趣,偶尔一本正经,偶尔奇怪得可爱。
你在跟AI的交流里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跟我们说说吧!
校对:遇见;排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