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拼多多发布业绩公告:
总营收为970.6亿元,同比增长86%,低于市场预期的999.9亿元。调整后营运利润349.87亿元,同比增长139%;调整后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344.32亿元,同比增长125%。
客观说这个数据虽然没达到预期,但也不能说差。
但是拼多多开盘之后就一路下跌,下跌幅度最多时候超过了30%。
这个和拼多多高管在电话会上的表态很相关:
管理层表示,未来电商行业的挑战巨大,公司不得不牺牲短期利益。未来的业绩虽然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公司增长会放缓,利润率的下降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各条业务线的竞争激烈,未来几年没有分红或者回购的打算。
在投资者看来,这些话可以直接翻译成:
●未来短期的业绩不好看,基本面恶化;
●未来长期的业绩和增长没法保持,趋势变化了;
●公司没准备主动维护股价。
那投资者还等啥呢?赶快卖啊。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如此巨大的跌幅还让人浮想联翩。
比如有很多小道消息说,黄铮不想当首富了,所以主动引导股价下跌。
这有点过于阴谋论了,真的不想当出头鸟,捐赠、转让,有无数种办法逃开媒体的视线。
还有消息说,国内很多投资大佬(包括高瓴、高毅、景林、今日资本等等)集中持仓拼多多,他们的成本还都不低,他们可能知道了啥,导致减仓。
这个也有问题,中概股投资,虽然国内大佬参与的不少,但持仓最多的还是贝莱德、先锋、富达这些海外资本。国内投资者抢跑很难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我更倾向于,还是高管电话会发言后,吓坏了主流的美股投资者,造成了争相出售。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美股投资者特别需要“预期管理”。
所谓预期管理,就是对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进行管理层预测,给投资者做做铺垫,别到时候下个季度出来财报的时候,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习惯了国内股市的人,对投资者的预期管理做得一直很不好,在A股这么干,问题不大;但是在美股这种成熟市场,预期管理做不好,影响就很大了。
实际上美股的投资人,一直对中概股的投资者预期有诟病,觉得要么是不怎么说,要么是总说一些没有营养的事情。
这次的财报,客观上拼多多的业绩,虽然低于预期,但没那么差。
但高管跳出来看空行业和公司未来的经营,美股投资者就坐不住了,直接来个30%大红柱子。(美股下跌是红的)
美国分析师听完以后也很困惑,管理层这么悲观么?
大多数中概股对于引导投资者预期这事情,经验确实不如欧美企业。哪怕你是悲观,但鉴于这里投资者持股时间都比较长,很多时候也要“委婉”一些。
简单说,得学会美股里,说话的艺术。
股市参与者里,仅看基本面这块,没有人比公司更清楚发生了什么,美国人脑回路又比较简单——你自己都这么悲观了,那我不跑等啥呢?
咱们可以对比一下,英特尔发布财报的时候,也是跌了20%多,那是又裁员、财报业绩又不咋样,就这样财报电话会的时候,高管也还在安抚投资者。
拼多多的数据并不很差,高管的发言就能造成这么大杀伤力,可见对投资者预期的引导有多重要了。
随着股价下跌,海外财经新闻对拼多多基本面的解读,也开始转向。
例如什么中国消费要不行了,连拼多多都这么悲观;例如拼多多高管说要提升消费品质,应该是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了;再比如拼多多不分红,应该是面对阿里和京东跟进补贴,已经打不动了。
之前也有类似的观点,但并不成气候,来了个暴跌之后,什么观点都来了。
美国投资者就是这样的,很少有人去理解“东方智慧”,比如提防否极泰来,面对风险曲突徙薪,比如不愿当出头鸟。
美股的玩法是,你基本面还不错的情况下,说自己不行了,那就是真不行了,同时会有一大堆分析师立刻凑上来说,你为什么不行。
这个好像也不只是美股,宏观经济、做生意很多领域都这样。明明没那么差,说自己不行,那美国人真心觉得——你不行。
(拼多多在美股投资者态度没明朗前,不建议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