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人机制造公司斯凯迪奥(Skydio)最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作为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依赖中国的锂电池供应。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对美国相关制裁措施的反制,这一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被“掐住了脖子”。在如今的全球政治大背景下,这家企业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不得不向白宫求助。这一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中美关系紧张升级之下美国企业日益加剧的供应链依赖和“脱钩”困境。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华企业的制裁动作不断,指责中国在暗中“援助”俄罗斯。中国一方面表示不接受这一说法,另一方面也对美国出口管制措施采取了反制,尤其是在关键领域下手,其中包括对美方需求量巨大的电池等产品施加出口限制。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很快便感受到了压力——其用于生产无人机的电池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于中国东莞的日本子公司。就在不久前,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正式生效,导致东莞工厂无法供货。斯凯迪奥面临订单停滞的窘境,整个生产线陷入了瘫痪状态。
面对这样的情况,斯凯迪奥不得不将问题带到白宫。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边向政府呼吁援助,一边指责中国“以政治为动机”。然而,这一指责显然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上,中国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近八成的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来自中国,短期内几乎没有替代供应商。白宫对于斯凯迪奥的求助也难以立刻给出有效方案,只能通过媒体呼吁盟友“关注事态”。白宫官员杰克·沙利文在一次记者会上说:“中方的行动显然让美国企业‘卡脖子’,也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构成威胁。”
然而,这场供应链危机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斯凯迪奥作为一家本土高科技公司,原本就是美国鼓励制造业回归的“典范”,但连这样的企业都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过去几年中,虽然美政府一直鼓吹制造业回流,但效果有限。企业仍然难以摆脱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的全方位依赖。锂电池产业链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政府号召加强关键原材料和制造技术的本土化生产,但受限于成本、技术等现实问题,企业只能无奈继续选择依赖中国。
美国官员似乎也意识到形势不妙。沙利文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中方的制裁措施不解除,未来类似的供应链中断可能会更加频繁。这一事件带来的现实冲击,也迫使美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减少对华供应链的依赖。近年来,美国企业逐步探索“供应链多元化”策略,苹果公司已开始在印度设厂,增加iPhone产量,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逐渐成为美国企业的制造基地。与此同时,美政府不断出台出口管制、投资限制等政策,试图通过限制与中国的商业往来,以实现“去风险化”目标。
除了企业努力多元化供应链,美国政府也在推动盟友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影响。例如,白宫多次召开盟友会议,希望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经济体合作,构建更加安全、可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拜登政府还提出了“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策略,鼓励企业将制造和供应链活动转移到“可信赖国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些措施虽然看似雷厉风行,但要在短时间内找到锂电池等关键领域的替代方案并不现实。
斯凯迪奥的遭遇为美方敲响了警钟。美国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尤其是像锂电池这样的核心零部件。当前的中美博弈将如何影响全球供应链,仍然是个未知数。对于那些已经在美方政策调整中感到压力的企业来说,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难。斯凯迪奥的求助无疑揭示了美国制造业亟需面对的尴尬现状,表面上的“脱钩”口号与现实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在这场“卡脖子”事件中,斯凯迪奥被迫站在了风口浪尖,它的遭遇不仅仅是个案,而是全球供应链变化的缩影。事件本身更提醒人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与经济从来不是孤立的。国际对话、平衡与合作依然是实现供应链稳定的关键。
这场风暴之下,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