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多见于中年人,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腰椎间盘组织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部骨骼老化,腰间盘组织的水分含量下降,弹性降低,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原因。
损伤:长期的腰部积累性劳损,如经常弯腰劳作、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等,会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也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此外,突然的腰部外伤,如提举重物时用力不当、摔倒、交通事故等,也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腰椎间盘。
妊娠: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和体重增加,脊柱的纵向受力增加,同时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对腰椎间盘的固定作用减弱,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也会增加。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易出现腰椎间盘退化和突出。
腰痛:这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可能是轻微的隐痛,也可能是剧烈的刺痛或电击样痛感。在弯腰、扭转或抬重物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而躺下休息时疼痛通常会有所减轻。
坐骨神经痛:疼痛呈放射性,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部分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腹压增加时疼痛会明显加重。
腰椎侧凸:长期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身体会出现代偿性的腰椎侧凸畸形。如果髓核突出在神经根肩部,腰椎会凸向病侧,患者则向健侧弯曲;如果突出髓核在神经根腋部,腰椎会凸向健侧,上身则向病侧弯曲。
马尾综合征: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以及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无力、软瘫等感觉和运动障碍。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相关病史及身体专科检查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然后根据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 X 线、CT 和 MRI。
X 线可以观察腰椎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情况;
CT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位置以及是否有突出;
MRI 则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更准确地观察椎间盘、神经根、脊髓等结构的情况。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营养神经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烤电、腰椎牵引、按摩、热敷等)、康复训练(如进行腰背肌锻炼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马尾综合征、神经受压严重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手术(如射频消融、椎间孔镜手术等)和开放手术(如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等)。
坐姿:选择有良好背部支撑的椅子,保持上身挺直,腰部靠在椅背上,避免弯腰驼背。膝盖应略高于臀部,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避免长时间久坐。
站姿:站立时挺胸抬头,双肩自然下垂,腹部微微收紧。避免单脚站立或长时间站立不动,可以适当走动或变换姿势。
睡姿: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睡觉时最好采用仰卧位,在膝盖下方垫一个枕头,以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如果习惯侧卧,可以在双腿之间夹一个枕头,减轻腰部压力。
避免过度负重:尽量避免提举过重的物品,如需搬运重物,应采取正确的姿势,先蹲下,将重物靠近身体,然后利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加强腰背肌训练:背部肌肉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支撑身体,维持身体平衡并保持正确姿势。需要通过锻炼使背部肌肉保持强健。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健身操、瑜伽、慢跑、游泳及飞燕展翅,五点支撑等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钙摄入,控制体重,钙是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减轻腰椎的负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鲜等。肥胖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此要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保持合理的体重,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腰部保暖,避免受寒:腰部受凉会导致肌肉痉挛,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腰部的保暖。可以佩戴腰围或使用暖宝宝等保暖用品。
避免潮湿:潮湿的环境也会对腰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如果工作环境比较潮湿,可以使用除湿器等设备来保持环境干燥。
定期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如果出现疼痛加重、下肢麻木、无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正确的日常保健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同时,要坚持科学的治疗,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END
撰 文/滕 婕
编 辑/陈思思
一 审/健康服务中心 二 审/医务科 三 审/全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