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气温低于零摄氏度,西递村里还飘着淡淡晨雾,70岁的胡晓雯和往常一样,准时打开敬爱堂的大门,“吱呀”的开门声在安静的古村中清晰可闻。
先清扫天井的青石板地面,再检查木柱和房梁有无腐蚀情况,“这么多年了,几乎每天早晨都是这样。”胡晓雯说。这已经是她担任敬爱堂文保员的第33个年头了。再过一个多小时,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祠堂就将热闹起来,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12月18日,胡晓雯在敬爱堂内打扫卫生。
此时,在离西递村十余公里外的宏村,41岁的舒建军正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从前一天上午8点开始,他每次值班要持续24小时。作为宏村镇专职消防队的队长,下班前,他需要和接班的同事做好交接,比如夜间巡逻发现了哪些问题,村里消防设备有无报警等,交代清楚后他才放心离开。12月19日,舒建军(右)与同事谢晓强在黄山市宏村内进行日常巡逻。
胡晓雯和舒建军所在的西递和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两座村庄均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们依山傍水,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2000年,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图为12月18日拍摄的西递村,下图为12月19日拍摄的宏村(拼版照片)。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西递村中最大的祠堂,占地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胡晓雯自1991年成为敬爱堂的文保员起,她3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敬爱堂的保护工作中。一砖一瓦、一椽一木、一榫一卯,祠堂内的每一个角落,她都很熟悉。每天早晚,胡晓雯会对敬爱堂进行全面清洁,“墙壁、柱子的缝隙和楹联后面尤其要注意,经常会有蝙蝠留下粪便,要仔细清扫干净,否则会特别难闻。”类似的经验,她已经总结了很多。从早上开门到下午关门,胡晓雯几乎全天都待在敬爱堂里,“这里很多木结构,遇到吸烟的游客要立刻劝阻,防止火灾隐患。”除了管理工作外,她还经常进行义务讲解,“我喜欢给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当导游,给他们介绍敬爱堂的建筑特点、西递村的风俗文化,我就是本村人,我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胡晓雯说。12月18日,胡晓雯(中)在敬爱堂内为游客讲解。
与胡晓雯的事无巨细不同,规律性的“值守、巡逻、上户”是舒建军工作的主要内容。宏村镇专职消防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24小时值守。“宏村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防火是第一要务。”舒建军介绍,做到及时响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我们全天候巡逻,白天查看有无电线裸露、飞线充电等现象,晚上则要提醒商户闭店时及时关电源、关火源。”除了日常巡逻外,他和同事要定期对村里的商户、民宿等进行消防检查,今年以来,他带队排查的消防安全隐患就超过130项。在监控中心,电子屏幕占据了一整面墙。“这是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全村重点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的互联互通。”舒建军介绍,这些年来,科技手段在消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村的重点建筑里都安装了温感、烟感、燃气等各类报警器,并有一键求助功能,哪一户发生报警,信息会立即反馈到我们监控中心。”12月19日,舒建军(前)与同事潘建生使用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对宏村消防整体情况进行监控。
“我们正和多个院校、企业合作,测试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打算将来在村里普及。我还想招聘更多年轻、高学历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说起接下来的打算,舒建军滔滔不绝。“现在身体好着呢,只要健康,就会一直干下去。”胡晓雯笑着说,“我喜欢这份工作。”
编辑:谢倩
一审:胡胜
二审:汪玮
终审:李仕清
出品:黟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