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读马·理解中国”第七期读书会顺利举行——《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教育   2024-11-19 20:28   云南  

“在马读马·理解中国”

第七期读书会顺利举行

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文章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重要选择,汲取赓续前行的奋斗力量,2024年11月8日,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读马·理解中国”读书会第七期活动在学院30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读书会主讲人张敏围绕《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这一著作,分享了书中关于我国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最终转向改革开放的五次关键性路径选择的感悟见解。此次活动由张雪瑶主持,读书会成员对书籍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书目简介


      书籍版本信息:《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0月。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从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五次历史选择。这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入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走上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作者认为本书的学术态度是:力求每一判断都立于可靠坚实的材料之上,收敛过度解读的冲动,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着重于发掘历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拒绝用某种既成框架来框定历史。通过分析领袖人物个人意志和党内分歧背后起作用的历史的、制度的和观念的因素,为人们思考中国未来走向提供某种历史经验的支持。


二、感悟与分享


主讲人张敏首先对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境况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正题。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实际行动中注重与现实相结合,继承了自1840年以来历代革命志士一脉相承的使命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终要完成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从这个点来看,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的五次选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五次实践探索。

张敏提到,改革开放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探索,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崎岖,伴随着难以估量的沉重代价,却也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其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勇于拥抱现实的挑战,毅然决然地推进自我革命,毫不畏惧地纠正错误。这一份果敢与坚决,深深植根于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便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因如此,当20世纪苏东地区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屹立不倒,反而更加坚韧。这一事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前行的道路,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这一发展路径的正确性与生命力。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与强大生命力。


三、讨论与交流


      在主讲人张敏和主持人张雪瑶的引导下,大家就主讲人提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涟漪在分享中荡漾,整个会议室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对真理不懈探索的热情。

1.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我国全面走苏联道路仿效苏联模式却行不通?

202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白云提到:效仿苏联模式走不通的原因主要在于苏联模式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首先,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民主,政策制定完全依靠领导的个人意志。这种体制在苏联国内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等。其次,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适应了苏联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中国的国情与苏联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简单照搬苏联模式并不能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反而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综上所述,效仿苏联模式走不通的原因主要在于苏联模式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2024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尹莉提到:从1953年开始,我国全面走苏联道路仿效苏联模式却行不通,我认为是因为两国国情不同。在经济上,通过一五计划、二五计划苏联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情况、经济实力较我国好。且苏联有大量卫星国的粮食供给,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政治上,苏联模式强调高度集权,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现,且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发展日益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我国发展。

2.哪些因素或社会力量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2023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自敏提到:我认为党和人民在思想上的转变对推动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至关重要。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得人民的思想解开了长久以来的束缚,逐渐认识到我们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民需求去制定发展策略。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中国存在的问题,才会针对不足去做出改革的举措,只有正确认识到我们处在世界的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才会思考要开放、要去学习他国先进的地方,才会思考如何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2023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建芳提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中国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内在统一。改革开放前,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仍然落后于世界,国家建设百业待兴。人民群众普遍希望迎来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教育勃兴、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农村“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城市“个体户”等许多改革举措都来自于基层群众的自发创造。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期盼最强烈、要求最直接,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党和国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2024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孟纯羽提到:我认为这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为了追赶时代潮流,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开辟新的道路。我认为这一重要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选择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3.结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谈谈从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中获得的经验与启示?

202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玮林提到:我认为,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的目标指向都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模仿斯大林模式,亦或者是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带领人民,在艰难困苦中进行一次次摸索。中国共产党最终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具有鲜明的人民价值取向。

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孟滢提到: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五次路径选择,从最初模仿苏联模式到后来的改革开放等,都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样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还是改革开放等,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林提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重大选择,不仅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充分彰显了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执政党对于引领国家前进的至关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五次关键性的路径选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智慧,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完善,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本期寄语


此次读书会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解,更为大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这五次中国社会主义路径选择的历史过程,不论是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是付出的惨痛代价,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过往的历史事件终将成为照亮后人继续前行的灯塔。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继续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虽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即使筚路维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的未来注定是光明的。

图文编辑:朱瑜  张敏

图文排版:杨占廷 

一审一校:杨 荣 颜 曌

二审二校:朱 丹 高 少

三审三校:李维昌 张昌山

云大马院
学院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