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征程赴边疆,师者仁心润旱荒。在遥远的南疆,有一群来自浙江的教师,他们怀揣着满腔热忱和教育梦想,跨越千山万水,投身于援疆教育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就是第十一批第一期浙江援疆教师,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不仅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阿克苏,将浙江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到了边疆,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团式”帮扶的深刻内涵。他们在南疆留下的足迹和影响,如同种子一般,深深扎根在了那片热土里。
援疆岁月谱华章,师德高标永流芳
我校教育学院小教系书记、副主任刘海霞老师在该任务中担任阿克苏教育学院的老师,主要培养小教师资,同时也担任阿克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研员。在援疆工作期间,刘老师开展了许多的工作:开展教研讲座、教研辅导、专升本辅导、培养一批专升本学生,辅导学生普通话……
援疆期间,刘老师与新疆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许多温情的瞬间。在最后一堂课上,第一年第一批考上本科的同学们依依不舍地主动要求和与刘老师合影留念。一位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亲手制作的新疆烤馕,真诚地感谢刘老师对他的普通话进行专业的辅导。刘老师不求回报的付出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许。
初到阿克苏的南方人都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风沙的干扰、饮食的差异、身体的不适……刘海霞老师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工作,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当被问及援疆工作中的收获时,刘老师笑着说,“在此次援疆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新疆土地的丰饶、自然人文景观的丰富,新疆之大、新疆之美对祖国发展的意义,也意识到新疆发展的迫切需要,即使是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普通话培训工作也与我们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息息相关。”
对于即将参与援疆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刘海霞老师有这样的寄语:“参加这样的活动,于国有利,于己有益。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援疆工作中,虽然是萤火虫发出的微光,聚集在一起也能拥有太阳的力量。然而,参加援疆计划要有心理准备,会比较艰苦,无论是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都需要我们抛弃以往固有的经验,开创性地去做一些工作,在这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一定要有信心。我们能参加这样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被时代选中了,本身也是收获很多,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
风沙难阻育人梦,桃李花开映远方
远赴边陲育栋梁,汗水倾浇桃李绽。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户新宇老师在新疆理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在新疆工作的那段经历也让她久久难以忘怀。
刚到新疆时,户新宇老师要面对时差、天气干燥等困难,连着两个月的早晨户老师都因气候干燥而流鼻血,但是她没有停下援疆支教工作的步伐,每日的工作和会议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一天某次会议之前,户老师感到小腹不适,后面疼痛逐渐加重,紧接着身体开始痉挛无法动弹,面对这种情况户老师十分害怕无措,向居住在楼上的援疆老师拨打电话求助,幸亏援救及时,户老师才脱离了危险。面对这次突发的状况,户老师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然而这并没有动摇她继续留在新疆工作的念头。这不得不让我们为户老师的坚守而感到佩服。
户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此次援疆之旅中发生的许多趣事。新疆的美食和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都深深吸引着户老师。户老师向我们讲起一件特别的事,她说,“温大老师与新疆有着不解的缘分,有一次我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中拍了一些照片,拿回来和温大的其他老师分享时,竟发现其中一位是某位老师的爷爷,这位老师也生在新疆,这奇妙的缘分令在座的每个人都感到惊奇。”
户老师用“情怀”“壮美”“情谊”三个词来形容这次援疆活动,前有三五九旅克服艰难困苦进疆到建设新疆,现有温大和新疆学校持续不断进行的交流联系,这份情谊延绵着过去和未来。援疆老师为新疆教育事业做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令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虽然是萤火虫发出的微光,聚集在一起也拥有太阳的力量。”这便是刘老师、户老师与南疆之间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只是援疆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缩影,她们的援疆之旅,展现了千千万万援疆教师的坚持与勇气、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他们不仅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着爱与希望。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秉承的仁爱之心,已经成为连接浙江与新疆、链接内地与边疆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曲壮美的赞歌,唱响在新疆的山川湖海之间,声声不息。
▲live大放送!!捕捉每一瞬的流光溢彩🤩
▲捕鱼喽!劳动课+美食节+生态课🥳
▲超强台风“康妮”登陆!瓯海预警升级
来源:温大记者团
学生记者:陈彦扬 洪梦兰 俞晶晶
排版:陈佳雯 陈香瑞
责编:吴梦柔
终审:杨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