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乐融合,悦享成长
——崇文幼儿园2024届大班:
儿童本位下体能大循环课程探究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倾听、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眼中的体能大循环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跟随我们一起,
开启探索儿童、发现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吧。
为进一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落实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同时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体乐失衡”现象。崇文幼儿园课题研究小组运用马赛克方法和行动研究法,倾听并支持幼儿行动,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愉悦情绪,丰富园本运动课程,开展了儿童本位下优化大班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践研究。
为了更好地倾听、收集和支持儿童的想法,提升幼儿体能大循环的活动质量,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倾听儿童——马赛克方法》,小组成员深入研究并掌握了马赛克方法以及梳理出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和幼儿运动表象评价表,并制定了实践研究思路。
连续一年半,每周日复一日进行的体能大循环活动,在孩子眼中,究竟会有怎样的活动体验呢?我们运用幼儿绘画、访谈、儿童会议、儿童投票、儿童评价等马赛克方法调查儿童对现有体能大循环活动的体验,多角度倾听儿童的声音。
一起看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幼儿绘画作品中
我喜欢和不喜欢的项目
幼儿访谈中的活动感受
幼儿投票
幼儿眼中的体能大循环汇总
“不喜欢翻滚,因为垫子太臭,头会晕”、“喜欢在山坡上奔跑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孩子们稚嫩纯真的话语,向我们揭示出许多被成人忽视的活动细节,也加强我们和孩子一起改造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决心。
(一)小组合作,实地调研
前期,老师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汇总整理出场地、器械和动作三方面的活动体验。经过是否想要改造体能大循环的讨论,90%的孩子都同意改造,并自发成立了动作调查组、场地调查组和器械调查组,对幼儿园的场地和器械进行大调查,并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各组代表进行分享。
场地调查组
“我们调查了幼儿园一楼到三楼的场地:有综合操场、音乐厅、跑道......每个场地的特点都不一样,有的软一些适合跳跃,有的硬一点适合跑步。”
器械调查组
“我们统计了幼儿园一楼、二楼和四楼的器械,我们发现四楼有很多器械可以用进体能大循环活动,比如绿色攀爬架、彩虹伞、泡沫绳等,幼儿园的器械可真多啊。”
动作调查组
“我们和器械组的同伴合作,对适合用作体能大循环的器械,设计各种走、跑、跳、爬等动作,比如雪糕筒可以跑S型,还可以变向跳,这可真是太有趣了。”
(二)儿童会议和公告栏,共享级组信息
我们设计的是整个大班级组一起使用的体能大循环路线图,怎么知道其他班级的调查结果呢?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提出可以和其他班级的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说一说各自的调查结果。于是,我们召开了儿童会议,各班发言人负责介绍调研结果,记录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向班级孩子传达会议内容。
崇文园第一次儿童会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各班出三个代表分享调研结果
因传染病影响,大一班线上参与会议
二楼特设“体能大循环活动公告栏”
及时更新幼儿调研信息
(一)师幼讨论,达成设计共识
开始设计体能大循环方案前,课题组成员针对“体能大循环活动设计要点”进行研讨,最终确定“八三三设计共识”,即八动作:走、跑、跳、钻、爬、滚、投、翻越;三重点:平衡、投掷、柔韧性;三原则:全面性、挑战性、趣味性。
师幼讨论设计要点
(二)因地制宜,设计方案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讨论,孩子们设计体能大循环的热情高涨,孩子们小组分工,根据已选择的场地,合作搬运器械,摆放器械,并设计和体验动作,再小组讨论完成设计图。
小插曲:找中班老师借用体能场地——双土坡
一起来看看各班的设计图纸吧!
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大四班
(一)级组轮流体验各班方案,发表想法
开始圆桌会议之前,孩子们轮流体验其他班级的体能循环设计图,在亲身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熟悉其他班级的设计图纸,并以批判性的思维、公正客观的表达对活动的看法。
(二)筹备圆桌会议,幼儿及教师代表投票
“我们需要的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场地、器械, 需要和谁确定呢?”“怎么确定大班级组共同使用的体能大循环路线图?”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开始了一场关于“圆桌会议”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圆桌会议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方式,可以和园长伯伯和主任老师们坐在一起商讨事情。
孩子们开始筹备圆桌会议:向园长伯伯和主任老师们发放邀请函,班级代表准备发言......
叮叮叮~
崇文幼儿园第一次圆桌会议开始啦,借助电教设备,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保证所有大班级组都能参与会议,当天,各班代表在班级老师的陪同下,有序入场,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一起来看看精彩的活动瞬间吧!
最终,大二班设计图纸得到六个小红花,并被推选为级组体能大循环图纸。
(一)级组实践方案,不断优化设计
整个大班级组体验大二班体能大循环设计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环节存在拥堵、器械操作不方便以及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孩子们从活动安全性和流畅性出发,参考其他班级的设计图纸,更改现有设计的部分器械和玩法,进而确定了最终的大班级组体能大循环路线图。
(二)增加情绪愉悦度,设计体能大循环打卡点
孩子的提问“可以记录我们跑体能循环的圈数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随后,各班通过讨论,确定了各班的体能打卡点设计。
为期两个多月的体能大循环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儿童本位”,聆听儿童的想法,全方位支持儿童的行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调整优化-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得到螺旋式提升。集整个大班级组的力量,孩子们真正设计出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全程参与设计的体能大循环活动,这一次,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借着南山区学前教育第十八学区二级研训的机会,我们决定在二级研训当天进行活动展示。
大二班代表鲁上然,向客人老师们分享大班级组共同设计的体能大循环设计图。
大一班代表邓凯允,向客人老师们介绍本次体能大循环与之前的不同:全部是大班孩子自己设计的。
他还分享了活动感受:很开心,很喜欢打卡,喜欢跳鞍马、变向跳、障碍跳、拍西瓜球.....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对儿童的力量应加以信仰,把他们看做小思想家、小创造家和小建设家。”本次体能大循环课程实践中,大班孩子们积极迁移游戏经验、合作解决实践问题、大胆与他人社交协商.......他们作为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真正成为体能大循环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来建构“4Y课程——运动、阅读、游戏、愉悦的情绪”。倾听儿童的声音、看见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想法,助力孩子成长。
文案/排版:段贝
图片来源:大班教师、唐新林
审核:薛成苗
编辑: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