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华中科技大学
“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
—— 胡适
本期好书推荐
《乡下人的悲歌》
(美)J.D.万斯
推荐理由:
从寒门到贵子,J.D.万斯向上之路
——读《乡下人的悲歌》
认识J.D.万斯,是他被提名为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之后。是什么样的魔力让特朗普放弃一众豪门世家,将眼光锁定在这位看似毫不起眼的年轻人身上?又是什么样的优势让年仅四十岁的他在一众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呢?
怀揣着诸多疑惑,我翻开了J.D.万斯于2016年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我对作者产生浓厚兴趣,不仅因为我们都出生于1984年,更因为在当前中美关系的背景下,深入了解我们的对手与了解我们的朋友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这位对手极有可能在未来长期领导美国。
回归到书籍本身,至少有三个理由,值得向大家推荐。
首先,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国。长久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宣传机制,给我们塑造的总是它希望我们看到的样子:它是自由与正义的化身,是威权统治下民众的救赎者,科技领先全球,经济坚不可摧,城市永远灯红酒绿,乡村永远宁静祥和,白人永远高高在上,而广大亚非拉裔通过不懈努力,也有可能实现人生逆袭。如果您对美国的印象还停留在CNN、BBC等欧美媒体的报道中,那么这本书将颠覆您对美国的看法。书中,您会目睹肯塔基州阿巴拉契亚区域至俄亥俄州米德尔敦一带,即所谓的“铁锈地带”,底层白人所经历的艰辛生活。家暴、酗酒、毒品如影随形,懒惰、辍学、未成年妈妈等标签打在每个人身上。在阿巴拉契亚,人们似乎已陷入绝望,甚至自暴自弃。在米德尔敦,更多的人只能依赖政府的救济金艰难度日,他们习惯了所谓的“福利女王”,对好吃懒做习以为常。
其次,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从寒门到贵子的向上故事。J.D.万斯出生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成长在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父母离异,母亲药物上瘾且身边男友总是走马灯似地更换,还有几乎每年一次的搬家,险些导致他被学校劝退。所幸的是,在一次母亲情绪失控差点将他杀死的危机后,善良的外祖父、祖母收留了他,给了他稳定的住所还有宝贵的鼓励,他小小的心灵终于不再漂泊。随着生活环境的稳定和学习成绩的提升,万斯有幸被俄亥俄州立大学录取,然而,高昂的学费却难住了他。这位本应与我们同在2003年踏入大学校门的少年,无奈之下选择了参军,并非是因为多么爱国,而是他太需要那笔可观的退伍津贴了。于是,当我们在2007年迎来毕业季时,他才凭借退伍津贴迈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海军陆战队的四年生涯,赋予了万斯对生活的希望,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夜以继日地学习,仅用1年1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课程,顺利毕业,随后又成功获得了耶鲁法学院深造的机会。在耶鲁的第一学年,万斯坦言,睡眠超过4小时的日子不足39天。在那里,他以卓越表现让一向严格的哈佛教授刮目相看,也让优秀、美丽的乌莎爱上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万斯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从一名几近辍学的“坏孩子”蜕变为耶鲁法学博士,完成了从寒门到贵子的转变,他的故事带来了一丝活力与希望。
最后,这本书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社会,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在中国,我们常感叹寒门难出贵子,谁能想到,这一定律更适用于今日的美国。回溯历史,当“五月花”号抵达新阿姆斯特丹,当林肯总统引领南北战争走向胜利,当罗斯福新政焕发蓬勃生机,当二战后美国成功引领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充裕、阶层流动自如的美国。那时,每一位踏上这片热土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国梦,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努力就能赢得一切。然而,在这本书中,我们目睹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制造业的外迁、阶层的固化及上升通道的收窄,底层民众似乎被囚在绝望和厄运的循环之中。他们信仰上帝却无法相信自己,热爱美国却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再好的社会失去流动性都是可怕的,一旦向上的通道被阻隔,人民便再无希望,这或许正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能激起广泛共鸣的原因。
由于历史、文化与制度的差异,美国的今天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明天,然而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我们来说,绝对有必要。
这也是我将此书推荐给您的理由。
经典语录
世界上有两类人:在第一类人的周围,我的表现是为了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在第二类人周围,我的表现则是为了避免让自己难堪,第二类人就是局外人。
我们周围的人脉和机构组成的网络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人,确保我们有机会并能够传递重要信息。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是单枪匹马作战。
美好的人生从读书开始,让阅读成为终身习惯。
推
荐
人
2023级2班
康乐
华中科技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自2002年首批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以来,始终秉承“科商融合,产业报国”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深厚的科教资源,结合管理学院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坚实基础,汇聚全球优质智力资源,致力于培养具备链接能力(Linking)、点亮能力(Lightening)和引领能力(Leading)的未来科技型产业领袖。办学20余年,形成了“科商融合、道器兼工,中西交通、喻见至善”特色育才体系,累计培养了3000多名社会精英,2024年在校学生达500余人,办学规模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