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懂经也叔的Rust
转载:不懂经
【写在开头】
陪伴我们整整六年的最新版本《2025美本和多国申请工具书》即将发布,欢迎各位读者光临线下发布会并免费领取工具书!↓↓↓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报名:
直播预告
正文
短视频正在批量制造智商80左右的一代废人。作为对照,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智商是75。
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重度上瘾用户,他们的大脑正受到实际的、物理或生物上的损害,然后,以记忆、感知、思考和决策为主的智力,都会相应降低。而更关键的是,这种损伤和低智会进入基因和进化,影响到子孙后代。
《自私的基因》作者、meme模因之父理查德·道金斯,和《人生十二法则》的作者乔丹·彼得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锋。他们俩几乎没有任何共识,但基本都同意一个进化中的概念,鲍德温效应。
鲍德温效应是一个很有趣的生物进化理论,它解释了生物如何通过"先学习、后遗传"的方式逐步进化。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生物经过学习掌握了某种有利于生存的行为,那些更容易学会这种行为的个体就更可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容易学习"的特征会在基因中积累,最终变成与生俱来的本能。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群老鼠,它们生活的地方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有毒植物,但这种植物有特殊的气味。一开始,一些老鼠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了闻到这种气味就躲避。显然,那些学得快的老鼠更容易存活,它们的后代也可能继承这种"学得快"的特点。经过很多代,老鼠群体中就可能出现天生就知道躲避这种气味的个体 —— 原本需要学习的行为,变成了本能反应。
这就是鲍德温效应,标准的定义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体通过学习或其他形式的表型可塑性获得的适应性行为,能够通过创造选择压力,最终导致支持该行为的遗传特征在群体中固定的进化过程。
生物学中有句话,说“不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就没有意义。”
但是,现代技术加速了进化的过程。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一个物种进化出某种新的特征,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但是,如今在实验里,改造生物的进度条,就像步行和飞机的速度区别。更不要说,还可以精准地对基因进行编辑。
讲这么多枯燥的东西,只是想说,继续沉迷于短视频的人和他们的基因,很可能要退出进化了,或者在未来沦为一种“低等人类”。
要想跳出这个陷阱和圈套,就应该马上卸载短视频应用,开始阅读,并练习一种越来越稀缺并越来越赚钱的技能——写作。
本号的老朋友——硅谷创投教父保罗·格雷厄姆刚刚写了一篇短文,他很有把握地预测,20年后,真正会写作的人将寥寥无几。
而且,随着AI的发展,世界将分为会写作的人和不会写作的人,没有中间地带。历史上,技术使很多工种消失,例如铁匠,也没有什么值得挽留的。
不会写作很糟糕吗?
保罗认为问题很大。因为写作就是思考,有些思考必须通过写作才能完成。莱斯利·兰波特的这句话再贴切不过:"如果不动笔就说自己在思考,那只是自以为在思考罢了。"
而显然,在AI的时代,真正区分人的,就是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以下是保罗的文章原文,以及一位博主整理的保罗的写作之道。
wirtes and write-nots
《会写与不会作的分水岭》
保罗·格雷厄姆 2024年10月
我平时不爱预测科技发展,但这一点我却很有把握:二十年后,真正会写作的人将寥寥无几。
作为写作者,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都不擅长写作。就像医生知道多少人为皮肤痣而焦虑,电脑高手了解多少人不懂装机,写作者也清楚有多少人需要写作帮助。
人们写作困难的原因很简单:写作本身就很难。好的写作需要清晰的思维,而清晰思考从来都不容易。可现实是,写作已渗透到许多工作中,而且职位越高,写作要求越高。这两股力量——无处不在的写作需求与写作本身的困难,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知名教授会沦落到抄袭的地步。
在这些抄袭案例中,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盗用内容的平庸。他们窃取的往往是最基础的套话——任何稍有写作功底的人都能随手写出的内容。这恰恰暴露了他们连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具备。
直到最近,人们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化解这种压力。你要么像肯尼迪那样花钱请人代笔,要么像马丁·路德·金那样抄袭。如果既买不到也偷不到文字,就只能自己动笔。于是,几乎所有需要写作的人都不得不学会写作。
但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写作压力几乎瞬间消散。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职场,你都可以让人工智能代笔。
这将把世界划分为两类人:会写作的和不会写作的。
热爱写作的人当然还会继续写作。但在优秀写作者和完全不会写作的人之间,将不再有中间地带。三分法会消失,世界只剩下会写作和不会写作的两类人。
这真的很糟糕吗?当技术淘汰某些技能时,这些技能消失不是很正常吗?现在铁匠已经很少见了,但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
是的,这确实很糟糕。原因就在我之前提到的:写作就是思考。有些思考必须通过写作才能完成。莱斯利·兰波特的这句话再贴切不过:
"如果不动笔就说自己在思考,那只是自以为在思考罢了。"
所以,写作者与非写作者的分野比表面看起来更可怕。这实际上是思考者与非思考者的分野。我知道自己想站在哪一边,我想你也一样。
这种情况并非史无前例。工业化之前,大多数人的工作需要体力劳动,这让他们身强力壮。而现在,想要强健体魄就得去健身。所以强壮的人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个人选择。
写作的未来也是如此:聪明的人不会消失,但只限于那些主动选择思考的人。
Notes: Paul Graham’s Tips About Writing
by Adarsh Badri
《保罗·格雷厄姆的写作之道》
提到写作建议,很少有人会想到向一位程序员出身的创业者求教。但今天,我要打破这个常规,跟大家聊聊保罗·格雷厄姆。我特别想分享他的写作经验,以及他给我们的写作建议。
保罗·格雷厄姆是科技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创办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成功培育了爱彼迎和红迪网等知名企业。不过,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随笔作家。他的写作涉猎广泛,从科技、哲学到写作、创业文化,无所不包。很多创业者甚至认为,他的文章是创业必读之作。
我算是比较晚才接触到格雷厄姆的文章。读过之后,我被深深吸引了。他不仅探讨思考的方式,更提倡通过写作来思考。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写作能让思维变得更加清晰。
在这篇文章中,我整理并解读了格雷厄姆从2000年代初至今的写作建议。通过研读这些文章,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写出格雷厄姆式的随笔(虽然他的文字有时会显得有些深奥)。要开始写作,首先要大量阅读,从中汲取灵感。有了想法后,还要懂得写作的规律。最终,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目录:
一、先要培养阅读习惯
二、如何获得好想法
三、用说话的方式写作
四、保持文字简洁
五、写作的具体方法
六、什么是好文章
一、先要培养阅读习惯
我们常常都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写作者。比如我,也自认为写得还过得去(说得实在点)。但这种想法往往源于阅读量不够,思考不够深入。这一点我需要改进。保罗认为,要成为优秀的写作者,首要任务就是阅读,而且要广泛阅读。单纯听有声书不算阅读,那只是机械地接收信息。
格雷厄姆说:"优秀的写作者不是先想好再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他们总能有新的发现。据我所知,这种发现是无可替代的。"
要获得好的想法,首先要多读别人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写作的。思考什么样的写作最有效?哪些部分最打动你?这些都很重要。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才能培养对世界的思考。
二、如何获得好想法
假设你已经阅读了大量作品,也研究了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成功之处,接下来该怎么办?你可能会对他们的表达方式、内容选择和论证方法产生兴趣。
格雷厄姆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获得新想法的秘诀是留意反常现象:什么地方显得奇怪?缺少了什么?哪里有问题?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这些反常现象(很多单口喜剧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但最好的发现地点是在知识的前沿。"
他进一步解释说:"知识像分形一样生长。远看时边界显得平滑,但当你深入学习、靠近它时,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缺口。这些缺口往往显而易见,甚至让人不解为什么没人尝试过这个问题,或思考过那个方向。"
因此,发现想法的关键在于找到阅读中的反常之处。保持好奇心才能突破瓶颈。作为学生和学者,我们经常会遇到思维的困境。
三、用说话的方式写作
学术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术语太多。我以前就特别喜欢用专业术语,这一点我认错。不过,我在努力改变,就拿这篇文章来说。
格雷厄姆坦言自己不是个好演说家,说话时常带"嗯"字。我不确定自己如何,但我们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简单的意思。看看一些底层研究学者的文章就知道了,他们用的术语太深奥,反而让研究对象——底层群体无法理解和参与讨论。
格雷厄姆认为写作和说话是相通的。他在2015年的文章《像说话一样写作》中提到:"让更多人愿意读你的文章有个简单诀窍:用口语化的方式写作。"
写得好就是要与读者产生共鸣。要像跟朋友聊天那样写作。格雷厄姆说:"如果你希望别人读懂你的文章,就要学会用说话的方式写作。书面语往往过于复杂,增加了阅读难度。它太正式、太疏离,容易让读者走神。更糟的是,复杂的句子和华丽的词藻会让作者产生错觉,以为自己说了很多东西。"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大词只是为了显得很懂行。这很容易做到,随便用几个生僻词就能装得很高深。但要像说话那样写作并不简单。说话是随意的,而写作往往给人一种正式的压力。
格雷厄姆建议:"也许最好的方法是先按自己习惯的方式写出初稿,然后检查每句话:'如果我是在和朋友聊天,我会这么说吗?'如果不会,就想想你会怎么说,然后用那种方式改写。"
他还补充说:"发表新文章前,我会把文章读出声,修改所有不像对话的部分。我甚至会改掉发音不顺的地方。虽然不确定这么做是否必要,但也不会太费事。"
因此,如果你能用说话的方式写作,"你就已经超过95%的写作者了。这很容易做到:每句话都要符合你跟朋友说话的方式就行。"
四、保持文字简洁
写作要简洁就是要用普通的语言、简单的词汇和短句。格雷厄姆说:"我总是尽量用普通的词。这样的文章更容易读懂,而且越容易读懂,读者就越愿意深入了解。"
我经常写学术期刊文章,但几乎无人问津。相比之下,我的博客却在网上广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虽然博客的内容并不特别深奥,但它能引起共鸣。而我为《国际事务》写的那些文章,读者寥寥无几。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心,人们也更容易从中学到东西。
复杂的东西总是让人望而生畏。当你刻意追求高深(用华丽的辞藻反而显得不够聪明)时,很多读者(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非英语母语者)就会觉得晦涩难懂。文章越复杂,愿意读的人就越少。
在2021年的文章《写得简单》中,格雷厄姆写道:"华丽的文字不仅会掩盖想法,还会掩饰想法的缺乏。有些人之所以写得复杂,就是为了掩饰自己无话可说。相反,简单的写作让你保持诚实。如果你用简单的话说了无意义的内容,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包括你自己。"
因此,格雷厄姆坦言:"我写得简单,主要是因为复杂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别扭。"如果你写得太复杂,一定会显得笨拙。他分享说,他会先写出初稿,然后花几天时间反复修改,直到完全满意为止。修改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文章变得更简单。
五、写作的具体方法
格雷厄姆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他的写作方法:
1. 快速写出初稿,不用在意质量;
2. 反复修改;
3. 删掉所有多余的内容;
4. 用聊天的语气写;
5. 培养识别不好写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
6. 学习你欣赏的作家;
7. 如果无从下笔,先跟别人说说你想写什么,然后把说的内容记下来;
8. 要记住,写作时80%的想法都是写着写着才有的,而最初的想法中有一半可能是错的;
9. 要有勇气删减内容;
10. 找值得信赖的朋友阅读,请他们指出哪些地方让人困惑或拖沓;
11. 不必每次都做详细大纲;
12. 写之前先用几天时间酝酿想法;
13. 随身带个小本子或便签,记录灵感;
14. 想到开头的第一句就开始写;
15. 如果截稿在即没时间等灵感,就把最重要的内容先写下来;
16. 写你感兴趣的话题;
17. 不要刻意追求深奥;
18. 写着写着有了新想法就大胆转换方向;
19. 用脚注来处理题外话;
20. 用重复的句式来连接段落;
21. 把文章读出声来,看看哪里读着不顺口,哪些部分让人提不起兴趣(就是你不愿意读的那些段落);
22. 努力给读者带来新的、有用的内容;
23. 保证有足够长的连续写作时间;重新动笔时,先把已写的内容读一遍;
24. 结束时给自己留个容易上手的开头,方便下次继续;
25. 在文档末尾记下计划写的主题;
26. 不要觉得必须要写完所有列出的主题;
27. 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他们不会像你那样仔细阅读,就像流行歌曲要考虑在普通收音机里也能听得清楚;
28. 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
29. 让朋友指出哪句话可能会让你后悔;
30. 回过头来调整措辞过激的部分;
31. 把文章发到网上,有读者关注会激励你写得更多,产生更多想法;
32. 看打印出来的草稿,不要只在屏幕上看;
33. 用简单易懂的词;
34. 学会分清意外发现和离题万里;
35. 要能感觉到结尾的临近,一旦想到好的结尾就及时把握住。
这是一套非常实用的写作方法。
我自己也会遵循其中的一些建议。不过我很少在写完初稿后粗略浏览一遍就完事。我习惯写一句推敲一句,所以第一稿往往就是成稿。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因为某个方法对别人有效就强求自己。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六、什么是好文章
在人工智能(AI)时代,ChatGPT常常写得比人类更好。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写作吗?如果把写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任务,确实没什么意义。AI在很多方面都会超越人类,而且只会越来越强大。正因如此,写作者更要着眼于表达独特的东西,写出AI无法替代的内容。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保罗说:"好的写作当然要有说服力,但这种说服力应该来自你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靠高超的论证技巧。"这与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大不相同。一篇好的随笔不是光提出问题,而是"要提供答案"。它应该像河流一样自然流动,即使遇到障碍也能继续前进。
一篇好文章要有趣,怎么做到呢?格雷厄姆说:"有趣就是要有意外发现。意外发现不仅是你不知道的东西,而是那些与你原本认知相悖的东西。"要写出令人惊喜的内容,你得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写下那些让你自己感到惊讶的发现。
格雷厄姆建议:"如果要给写随笔提一个建议,那就是:不要循规蹈矩。不要被固有观念束缚。不要写读者期待的内容,因为人们从意料之中学不到东西。也不要用学校教的方式写作。"
在2024年的文章《最好的随笔》中,格雷厄姆写道:"现在最好的文章应该是描述一个我们尚未发现的重大突破。"写随笔就是在写作中发现新思路。为此,你得先找到一个"足够令人困惑"的问题,然后试着解答它。同时要敢于删减内容。
保罗说:"写作(包括编程和绘画)最大的诱惑之一,就是保留那些不够好的内容,仅仅因为它包含了一些亮点,或者你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写在最后
视角学社和翠鹿升学榜即将发布2025版《美本及多国留学申请工具书》!每年发行的这本工具书,不知不觉已陪伴了我们整整六年。
这本有着“全局视野、最新洞察、超强实操”的工具书今年也会迎来全新改版!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和孩子,一同光临2025年《美本及多国留学申请工具书》发布会并现场领取工具书!工具书、大咖顾问和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各个会场恭候大家光临。届时将为到场家庭免费送出本工具书。
↓↓↓参加苏州场压轴活动请扫描下图
相关阅读:
作者:不懂经也叔的Rust,转载:不懂经,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