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各地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和养护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管养经验。如今,在临沧,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今天的《云南日报》刊发文章关注临沧“四好农村路”建设。
临沧市
致富之路在延伸
近年来,临沧市共建设建制村硬化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直过民族”及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等1.4万公里,建制村(社区)实现100%通邮、100%通客运车辆;拥有916辆农村客运车辆,全市77个乡镇均实现乡村客运公交化运营。
“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临沧各地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和养护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管养经验。
如今的镇康,产业大道互联互通,彰显着经济的蓬勃活力;边防公路蜿蜒曲折,捍卫着一方安宁;昔日的危桥已修缮一新,桥下河水潺潺,桥上人来人往。镇康县对17条县道实行专业化、市场化养护,82条乡道实行分段包干进行常态化管养,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公路养护责任体系,打造出“畅、安、舒、洁、绿、美”的交通运输环境。日前,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结果公布,临沧市镇康县榜上有名。
走进临沧市云县涌宝镇大山深处的茶山村、胜利村,平整干净的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户家门口。走出大山天地宽,茶山村和胜利村新建成的一条条农村公路是云县按照“三子模式”打通农村公路“最后100米”的缩影。
云县研究制定《云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实施意见》,综合考虑政策支持、建设成本、群众意愿,探索创新提出“群众开条子、乡村打底子、部门铺面子”的“三子模式”,破题农村公路建设。“自云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以来,茶山村的村头组、老李组、李家组等5个组244户925人主动捐资及投工投劳,历时38天,仅花费5.64万元就打通了3.89公里的通组硬化道路主线。”茶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明介绍。
“过去道路不好,运肥、收粮都是靠肩挑手提,现在路面硬化了,家里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运肥、收粮都省时省心省力。”茶山村村民李绍尧高兴地说。
驾车行驶在通往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上龙乃自然村的乡村公路上,道路两旁鲜花盛开,佤族特色的农家小院星罗棋布。这条路已经成为上龙乃自然村的便民路、产业路和旅游路。村民赵艾嘠高兴地说:“路修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了。”旅游业的发展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山区,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农村公路的延伸,客货邮融合发展不断加速,农村客运和物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县至漫湾、凤庆至习谦、南伞至凤尾等多条农村客运公交线路通车运营;永德县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下单、线下采摘,村民在家里就把芒果卖出好价钱,“四好农村路”让幸福直达群众家门口。
凤庆县通过向第三方购买农村公路管护服务,替代原有完全由线路管理员进行管护的模式,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精细化;沧源县每村安排1名副主任专门负责、选出1名群众作为村级协管员,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开展公路养护;通过建立县(区)长为总路长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工作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通过“法约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公路的管理和保护。
公路沿线风景如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临沧,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来 源:云南日报 李春林 李 彤 隋 鑫 何文著 王应良
编 辑:杨文灿 冯永富
审 核:杨晶晶
终 审:彭 萍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