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背景、意义与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寅星就《总规》作详细介绍。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国务院批复的《总规》是我市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宁波市各类保护修复和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将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奠定空间基础。
宁波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总规》编制工作。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统筹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并广泛征求了专家和公众意见,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总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总规》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决策部署,衔接二十余项涉及空间的专项规划,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与利用出发,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空间需求,引领市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为宁波全面建设现代滨海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总规》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总规》确定“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空间需求,优化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布局。
《总规》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目标,保障港口岸线与用地,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客货分离的集疏运网络,优化港口后方物流用地布局,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功能。
强化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统筹推进城市市政安全设施、企业生产安全设施和自然灾害应对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城市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陆海统筹、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人海和谐、风景秀美的海洋保护与利用新格局,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此外,本轮规划还同步建立健全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纳入系统。强化总体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一张图”系统上统筹空间需求,协调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在线管理,确保规划实施落实到位。
张佳:本次《总规》是宁波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宁波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宁波的细化落实。《总规》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新理念和新要求,从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宁波城市发展、谋划杭甬“双城记”,推动省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舟山自贸区、上海港的功能联动,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融入国内国际开放贸易网,共建世界级开放枢纽群;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高铁、甬舟铁路建设,融入长三角轨道网;强化沪甬、杭甬等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建设区域智造协同发展桥头堡,融入长三角创新网;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生态共保共治共美,全面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二,唱好杭甬“双城记”,与杭州协同错位发展。提升宁波城市核心能级,增强宁波对舟山、台州、绍兴的发展带动,发挥宁波港航贸易和智造创新优势,共同发挥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作用,共同集聚高端要素,参与全球竞争。
第三,构建义甬舟、甬台温辐射带动廊道。强化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全面提升宁波、金义两大都市圈枢纽功能,高标准推动贸易物流功能一体化整合。全力拓展甬台温滨海产业带,提升宁波对滨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与服务带动作用。
第四,加快建设宁波都市圈,增强宁波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甬舟全面一体发展,推动临界地区协同发展,共建海湾创新城镇群。推动宁波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构建都市圈1小时城际铁路网络。构建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体化运营。
《总规》为宁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提供了基本遵循,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将全面支持宁波实施《总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贡献力量。
励志纲:宁波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国家有关部委、浙江省有关厅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编制了《总规》。《总规》主动承担国家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愿景。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涵:
第一,“现代化”是对发展方式的要求。目前,宁波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重要回信精神,立足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大场景,紧扣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品质跃升,谱写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新画卷。
第二,“滨海”是宁波区位优势。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宁波考察调研时提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2020年,总书记在宁波考察调研时提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宁波牢记嘱托,不断强化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地位。同时,宁波还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港航合作重要节点城市。
第三,“大都市”是宁波城市的新定位。大都市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城市能级、功能布局、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在城市能级上,宁波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要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城市功能上,宁波正在按照行政区功能化、功能区专业化的总体思路,搭建全市“四梁八柱”功能体系,推动市域功能布局变革;在发展模式上,宁波聚力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加快补齐科创资源不足的短板,破解生产力布局碎片化问题,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王寅星:“一体”是指市域一体化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两翼”是北翼都市集聚发展区和南翼都市特色发展区;“多组团”是指全域多中心网络化、高效集约的城镇组团。
“三江”是指姚江、甬江、奉化江串联的三江走廊;“三湾”是指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组成的海陆两侧地区;“大花园”是指以翠屏山、东钱湖、象山港为都市绿心,以四明、天台山脉为生态屏障区,以“连山-串城-通海”的生态廊道为骨架的全域美丽生态大花园。
关于这个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全域统筹。按照市域一体化、全域都市化的大方向,基于发展条件,差异化引导南北两翼整合提升。这一版《总规》首次将市区和余慈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打造北翼都市集聚发展区,强调区域统筹、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加快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宁象地区组成的南翼都市特色发展区,则聚焦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两山”实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山海蓝湾交相辉映的美丽发展示范区。
二是集约高效。转变空间延绵、分散破碎的发展模式,建立全域多中心网络化、高效集约的城镇组团。以重要的交通廊道为骨架,以城镇组团促进城乡统筹,通过引导城市功能向轨道交通枢纽周边集聚,推动城市组团发展。
三是生态为基。以生态空间锚固城市发展框架,彰显资源特色、扮靓滨海都市。聚焦三江资源本底与文化特色,打造甬江创新走廊、姚江文化走廊、奉化江魅力走廊。统筹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组成的海陆两侧地区,形成都市滨海复合发展带。
戴涛:《总规》在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方面,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戴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总规》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王寅星:为了将“目标蓝图”逐步转变为“实景图”,我们要加强规划的全流程管控,创新规划实施路径。
来源: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摄影:鲁宽
编辑:汪心质
审校:张依依、戴巧泽、吕荣、卢科霞
▲点击查看更多▲
转发周知
点个“在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