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

时事   2024-10-31 17:02   北京  

平谷区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结合本地文旅资源,努力走出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新样板。

平谷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任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结合本地文旅资源,努力走出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新样板。

历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历史上的平谷,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全区有新旧石器、商周、两汉、隋唐、辽金、明清历代古遗址、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184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明代长城、上宅遗址2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北埝头遗址、鱼子山抗战遗址、桃棚抗战旧址、桃棚早期长城段5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项;登记在册文物147项;市级地下文物埋藏区6处。这些散布在平谷大地的众多文物古迹与平谷区充满生机的现代景观、优越的花园式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联系平谷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纽带。近年来,平谷区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上宅文化是推动农业生产的历史底蕴。“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在平谷地区发现的上宅文化,距今约6000—7500年,是北京地区首先被发现有原始农业萌芽兴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北京新石器时代考古史的一段空白。通过出土的石刀、磨盘、磨棒等石器以及禾草花粉,证明7000年前的上宅人已经在这里进行垦殖耕作。依托上宅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一代又一代平谷百姓自信自强、敢为人先,推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如今,平谷已经迈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行列——建设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大研究院等一批科技转化基地,建成京瓦分中心等一批农业应用场景,投产育种猪场、首农畜牧良种奶牛场等一批种业创新基地,为乡村发展铺就了一条全方位、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红色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平谷地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核心区,现存不同时期党的革命活动旧址、战斗遗址等40余处。平谷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山东庄镇、熊儿寨乡等红色资源聚集区,将红色文化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融合发展,形成以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全区红色景区初具规模,红色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产业要素日益完善,红色品牌初步树立。桃棚村是平谷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发展红色旅游后,该村从经济薄弱村变成了收入百万村,同时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称号。红色旅游产业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庙会文化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丫髻山的庙会文化兴盛于明代嘉靖年间,冠盖京师,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谷区依托“福地丫髻山”资源优势,打造历史文化新地标。建设太极广场丫髻山休闲综合服务区,完善景区设施,举办中华医武文化节、太极文化节、丫髻山庙会、蟠桃会、农民丰收季等系列休闲文化活动;将丫髻山所在的刘家店镇打造成为“中国蟠桃第一镇”,提升农产品知名度;通过文化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提升等多种方式,将丫髻山景区与周边农文旅资源串联,每年吸引外地游客10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和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平谷区汇聚了一批知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依托优质的艺术人才资源,平谷区多措并举,努力绘制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本土艺术创作增添乡村文化景观。平谷区南山村是全国首个“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也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为赋予乡村旅游多元文化内涵,2024年平谷区联合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燕山大学等京津冀8所院校,在南山村举办“沃野缤纷·南山艺术季”,创作雕塑、装置和大地艺术作品30余件。不仅如此,平谷区通过举办艺术工作坊、文化讲座、艺术展览、艺术研学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当地民宿、咖啡、露营等业态的发展。近年来,平谷区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如将废弃电站打造成电站美术馆、承接策展艺术家个展、乡村美育及乡村音乐会、学术沙龙等活动,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新融合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书法提升工程塑造乡村文明风尚。2012年,平谷区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平谷区将书法元素融入乡村规划,启动“平谷—中国书法之乡”提升工程,通过培训教学、氛围营造、立体宣传等方式,打造书法镇(乡、街道)、书法村(社区),使得提笔练字成为当地百姓的新风尚。上至84岁耄耋老者,下到3岁娃娃,在平谷地区能够提笔写字的书法爱好者达4万余人。书法之乡提升工程的实施,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村民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如今,平谷百姓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不仅通过卖桃等经营活动带来物质上的富裕,提笔练字更为大家的小日子增添了精神上的满足感。

文化创新设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平谷区整合资源,积极引导文创企业利用平谷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农业与人文、科技、生态等跨界融合集成,开发了一批以非遗技艺体验推广、文创产品制造为主的产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乡资源有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平谷区还启动非遗守护计划,建立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生产销售企业的生产模式,对20余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文创设计生产;搭建“金融+景区+电商”销售模式,打通销售渠道,扩大文化消费规模。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平谷区将进一步加大相关产业支持力度,让创新设计成为激活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为乡村振兴插上创意设计的翅膀。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1年第16届世界休闲大会在平谷区举办,拓宽了平谷“拥抱新消费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的发展路径。平谷区进一步推动区域内文旅品牌建设,促进休闲新业态的发展。

打造文旅活动品牌。平谷区整合区域内多资源要素,统筹各类赛事农事活动,统一打造“桃醉平谷”IP品牌形象。举办各类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区域品牌形象塑造。围绕春季桃花节、夏季音乐节、秋季丰收节、冬季冰雪节等各乡镇活动,丰富完善区镇村三级活动体系。2024年,第26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以“桃醉平谷·美好乡村等你来”为主题,围绕休闲之乐、农业之韵、文化之魂、体育之力四大核心领域,精心策划推出30项系列休闲活动。桃花节期间全区总体接待游客66.74万人次,收入7398.85万元。

扩大文旅直播效应。依托平谷建设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优势,将农文旅与直播电商有机融合,扩大平谷文旅产业影响力。搭建政府+企业+主播的合作平台,打造适宜直播的文旅产品,做好文化主题直播、传统技艺展示、传统美食制作直播、文化景区直播、国学文化讲座直播、传统节日习俗直播,同时搭配相关文创产品销售、推广景区门票或周边产品。推出10部平谷区非遗技艺纪录片,在抖音、快手、微博等视频账号总浏览量达5529万次。培育一批文化直播电商从业者,如本地文旅直播达人“北京王金刚”,年销售酒店、景区门票达1000余万元。直播电商为讲好平谷区乡村文化振兴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文旅休闲产业。平谷区立足区域自然、文化资源特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出台《平谷区促进文旅商体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加快精品民宿、露营地、文化产业园区等休闲产业项目建设。建成露营地30余家,建设金塔仙谷度假小镇、丫吉宿集、桃花坞等民宿聚集区,推进嘻谷拾光、云蹊山居、万达嘻谷美华酒店、西长峪养心谷等20个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落地。建成钨丝邦创意工厂、金海湖H生活馆、东高村美育文化培训创作基地等新型文旅消费空间。积极尝试“大桃种植+桃酒酿造+乡村文旅”新路径,桃花坞项目吸引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选景拍摄,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品牌价值。

打造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文化艺术为引擎、以文旅产业为动力,才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实现文化活起来、文明树起来、村民乐起来、乡村兴起来。

作者:高磊,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金蕾蕾

网络编辑:崔天琪

监制:宋明晏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前线理论圈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