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陈嘉庚倾资兴学
旅行
2024-11-16 07:46
广东
连载227
陈嘉庚倾资兴学
陈嘉庚(1874-1961)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他是爱国华侨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在美丽的厦门海滨,香烟缭绕的南普陀寺下,坐落着一所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大学——厦门大学。一提起厦大,人们都不禁会想起它的创办者——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17岁时就随父亲到新加坡,在国外创办实业,逐渐富裕起来。辛亥革命后,陈嘉庚再三考虑,决心回乡创办学校为祖国做贡献。 1912年(民国元年)秋,陈嘉庚第四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塾师学识平庸,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他觉得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决心创办集美小学,1913年春,集美小学开学,陈嘉庚创办集美小学的夙愿实现后,秋天返回新加坡。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陈嘉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办学上,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陈嘉庚的海外实业仍在继续发展,一战结束后,他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时值四百万元资产的大实业家了。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繁荣和富强,而且在列强的干涉下,这次革命的成果几乎被剥夺殆尽了,陈嘉庚认为中国事事落后,任人宰割,若想发愤图强,一洗国耻,振兴教育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于是他决定筹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回国后,正值“五四”运动蓬勃发展,给他的办学活动以巨大的推动力,1919年7月13日,他在厦门浮屿“陈氏宗祠”召集开了筹办厦大发起人会议,会上,捐款厦门大学开办费100万元:表示常年费分十二年付款,共300万元。 创办厦门大学,首先遇到了觅地建筑校舍的问题。陈嘉庚认为校址设在厦门岛最合适,他认为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又是闽南华侨出人的必经之地,万吨巨轮,畅通无阻,将来必将发展成为更繁荣的海港。 经过实地考察,校址选在五老峰下的演武场一带。演武场是明未民族英雄郑成功练兵之处,其地面积约二百余亩,上为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定,细草如茵。北面奇峰突兀,怪石矗立,主峰下有驰名中外的南普陀寺,南临大海,站在沙滩上远眺,大担、二担等岛屿浮现在天水相连的画面上,点点渔帆,阵阵海风,勾动过多少游人的心!这大自然恩赐的佳境,实在是办学的好地方,陈嘉庚想,如果把东起胡里山炮台,西至厦港许家村的这片公共土地,全部划为厦大校界,面积可达二千多亩,将来不愁没有发展余地,陈嘉庚越想越高兴。 陈嘉庚向当时政府请求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作为校址,得到批准后,他托上海美国技师毛惠设计绘制校舍蓝图,并积极物色校长教师。 1921年陈嘉庚选定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那天举行厦门大学校舍奠基仪式,他亲自修改美国技师设计的方案,第一批校舍建筑改为一字形,“群贤”楼居中,左右是“同安”楼和“集美”楼,当时的校址内,怪石参错,荒冢丛立。陈嘉庚亲自督促工人,清理坟墓,开采石条,就地作为校舍地基和筑墙的材料。次年二月,首批校舍落成,学生由集美迁到新校址上课,随后,又相继建成“映雪”、“囊萤”、“笃行”、“兼爱”、“博学”等楼和生物学院,化学院以及白城教职员住宅等。 陈嘉庚因自己财力有限,便向南洋富侨劝募。他向灌口一位富冠金华,资产在亿元以上的旅荷印华侨写了一封亲笔信,请其认捐五百万元为厦大基金,或捐办一个医学系,以作纪念,信去后,只得到其经理用电话通知说:“信已收到”,一句也不提捐款之事。 陈嘉庚并不灰心,又向万隆、泗水两位富侨为厦大募建一座图书馆也遭拒绝,陈嘉庚毫不气绥,决心按自己的财力陆续兴建教员宿舍和科学实验室。 陈嘉庚的海外实业经过短暂的辉煌后,1926年春起,股价突跌,各胶厂亏损严重,陈嘉庚原计划创办的造纸厂,已付买机器款二十万元只好自动放弃,到1928年的三年间,陈嘉庚每况愈下,资产只剩五、六百万元了。为了创办厦门大学,1926年,陈嘉庚超支180余万元;1927年,超支120万元;1928年,超支160余万元。 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物价暴跌,陈嘉庚各厂各分店所存原料及制成品价值也下跌一百余万元。为了支付集美、厦大两校经费及贷款利息,陈嘉庚又加欠银行一百多万元,无力偿还。1931年8月,被迫接受银行条件,将所有资产折值二百余万元,银行也拨若干现金,改组为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补助厦大、集美两校经费每月5千元。这样,陈嘉庚就从大企业主变成一名为外国金融资本支配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陈嘉庚看到在外国资本的钳制下,前途发展无望,便决计全部收盘不干,到1934年初,尚欠人七万余元。陈嘉庚通知各货主或将原物领回,或取制成品抵数。至此,陈嘉庚股份公司及所属各厂各分店全部关闭。 在经济危机和外国垄断资本压迫的夹击下,虽然陈嘉庚经济拮据,但他仍极力维持厦、集两校的经费。1932年,某外国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集美、厦大两校为条件把陈嘉庚的企业作为附属公司而加以“照顾”,他断然拒绝说:“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 1934年,所有营业全部收盘结束后,他仍向林文庆募捐20余万元,连同出租各胶厂应分利润,以此来维持厦大、集美两校的开支。1936年又亲自向李光前、陈六使等募捐十一万五千元,自捐四万五千元,在马来亚购买橡胶园四百英亩,充作厦大基金。 他曾对厦大校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是永远有希望的,我们的学校是永远会存在的。” 到1937年,他看到厦大虽然维持现状,但设备缺乏,深怕耽误青年的前途,经过反复认真地考虑,终于决定将厦大无条件移交国民党政府接办,改为“国立”。 陈嘉庚为兴学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他曾经说过:如果在企业中落期间停止维持集、厦两校经费,是有足够的财力度过不景气之年,以期东山再起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且从不后悔,这种倾资兴学,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令人钦敬。 陈嘉庚是当代华侨最杰出的领袖,是华侨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