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曾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求学的非洲留学生卡里乌依旧难忘——2024年1月17日收到的那封“大国来信”。
“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
在此之前,卡里乌广泛征集40余名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的想法后,主笔起草了给习近平主席的信。
卡里乌在信中介绍他们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的经历,表达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随着信一起寄出的还有他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一张蒙内铁路的全程车票。
◎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接受采访
在卡里乌看来,这张小小的车票连接着“两条路”。一条路,是惠及他本人的蒙内铁路。另一条路,是让更多人受益的“一带一路”。
这些幸福思绪起源于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在此框架下,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内企业签署“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设立奖学金,资助肯尼亚青年到中国留学深造。
如今,无数像卡里乌一样的“文化使者”往来于中非之间,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在海上丝绸之路架起一座金桥,共同谱写着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6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举行,这场研讨会旨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年轻专业人士和学者之间的合作。
◎青年专业人士全球路径研究项目首届年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举行
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名为“青年专业人士全球路径研究项目”,吸引了包括非洲留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积极参加,集中关注四个关键领域:优质教育、气候行动、健康与福祉以及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留学生举行了首次年度面对面会议,展示了研究成果并讨论了未来的策略。
◎留学生参加山东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
相知无远近,情谊永相连。
作为一个国际化校区,先后有百余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求学深造,他们在这里学习中国文化、铁路技术,学成后回到非洲,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5月,全长约480公里的蒙内铁路通车,肯尼亚有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这条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典范。这条快速便捷的现代化铁路不仅助力国家的发展,更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阿布接受人民网采访
卡里乌的同学,同样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肯尼亚留学生阿布,毕业后回到家乡,在蒙内铁路工作了一年,担任铁路信号工程师。在他看来,蒙内铁路令蒙巴萨到内罗毕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去年,阿布回到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学好专业知识后,他将再回到肯尼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们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具象成自己家门口的一个个工程项目,具象成支撑小家庭的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具象成蒙内铁路上的一张火车票。
◎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肯尼亚项目第三批留学生开学典礼
今年,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又将有一批包括非洲学生在内的国外留学生来此进修,他们会和学长学姐们一样,喜欢中国的春节,喜欢龙舟比赛,也喜欢胶东花饽饽,在学成回到家乡的时候,这份情谊会永远铭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中国古话如今在“一带一路”上重新绽放光芒。
◎赞比亚—“班·墨学院”(中国土木)授牌仪式
2024年8月,赞比亚—“班·墨学院”在中国土木(赞比亚)有限公司挂牌。这是威海职业学院与中国土木(赞比亚)有限公司、赞比亚铜带大学合作共建的海外办学品牌项目。
该项目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主要任务,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以“中文+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为走出去企业培养赞比亚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国际产教融合新格局,构建非洲青年技能提升新方式。
◎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求,2024年1月,威海职业学院在北京牵头成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力求推进中国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职教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精神,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威海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将非洲作为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点地区。
◎威海职业学院组团拜访中国驻赞比亚使馆
为推进赞比亚—“班·墨学院”建设进程,7月28日至8月3日,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华率团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先后拜访了中国土木(赞比亚)有限公司、赞比亚—中国友好协会、赞比亚教育部高教司、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中国工业集团(津巴布韦)有限公司、桑德兰投资有限公司等,洽谈共建海外“班·墨学院”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事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赞比亚—“班·墨学院”合作三方签约备忘录
此次非洲出访,有效推动了“班·墨学院”在非的落地,是探索职教出海1333新模式的具体实践和有效行动。
◎“1+3+3+3”模式导图
未来,威海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入加强中非教育合作,实施职业教育赋能行动,推进技能人才共育、职业教育标准共建,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以教育之力携手助推非洲现代化。
非洲·威海馆,是坦桑尼亚最大综合性商业项目——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聚力打造的发展板块之一,目前装修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不久后将精彩亮相。
参照韩国仁川·威海馆建设,非洲·威海馆将设置5个功能区,分别是城市名片展示区、城市VR体验区、名优产品展示及洽谈区、城市文化展示区、会议推介区,集中展示农业、家纺、工具、地毯等“威海造”名优产品。
既是开放的威海之窗,也是不落幕的“产业展”。可以说,非洲·威海馆是非洲认识威海、了解山东、展望中国的一个窗口,更像是链接珍珠项链的丝线,将威海与非洲各国紧密链接在一起。
◎东非商贸物流中心效果图及施工现场
不仅如此,落成后的非洲·威海馆将为入驻企业搭建一处商品展示、洽谈合作、宣传推荐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依托合作区的功能定位,享受线下交易、供应链金融、通关物流、跨境业务“一站式”办理等服务,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经济性和海外交付的及时性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在合作区内,还设有华坦海外仓、境外展示中心、桑给巴尔机场保税仓储物流园实体功能区。未来,威海馆的载体优势会得到新的提升,帮助企业密切与华坦海外仓、境外展示中心间的联动,为威海企业在非洲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展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长期以来,在“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大背景下,热情开放的威海与非洲也书写着“非”比寻常的友谊篇章。
◎威海友好城市展示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威海,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世界城市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有更多机会去参观威海的一些企业。” 在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现场,塞内加尔瓦卡姆市市长阿卜杜勒·阿齐兹·盖伊说道。
◎中国·威海与塞内加尔·瓦卡姆市“友谊树”
去年,威海与塞内加尔瓦卡姆市正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阿卜杜勒·阿齐兹·盖伊在访问威海期间,亲手种下了象征两市友好的“友谊树”,双方的友谊就此生根发芽。今年,阿卜杜勒·阿齐兹·盖伊受邀来威海参加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再次为“友谊树”浇水施肥。
阿卜杜勒·阿齐兹·盖伊表示,希望今后与威海在经贸往来、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加强两座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国际友城是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与平台,是威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窗口。目前,威海与突尼斯苏斯、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塞内加尔瓦卡姆、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5个城市结好,成为山东省对非交流最活跃地市之一。
未来,威海将积极开拓津巴布韦瀑布城、安哥拉卡宾达等基础条件好、合作潜力大的意向友城,不断壮大对非友城合作朋友圈,同时携手非洲友城,推动友城交往与各行各业相融共促,不断谱写友城合作新篇章,扩大城市人文国际化影响力,绽放国际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