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本文摘自王受之所著《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二版》一书第五章第三小节关于「路德维格·密斯·凡·德·洛」的部分内容。
王受之,1946年生,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自出第一版以来,在国内关于世界设计史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是被普遍采用的重要参考书。本书是修订版。本书最初的撰写目的是给大众看的,给喜欢设计的人看的,给青年学生看的,主要是为学习设计的学生而写。因而,在修订过程中,仍然保持了第一版的通俗写法,注重可读性。本书撰写重点不在于详细介绍具体设计范畴的发展,而在于把影响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设计发展本身联系起来讨论,给读者建立一个对于现代设计发展脉络的宏观认识。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纸质书籍。
密斯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市一个普通的石匠家庭,他的原名为玛利亚·路德维格·迈克·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后来为了纪念母亲,改为路德维格·密斯·凡·德·洛(凡·德·洛是他母亲的名)。与他在彼得·贝伦斯设计事务所的同事格罗皮乌斯相比,密斯的家庭是相当卑微的。密斯受到彼得·贝伦斯很大的影响,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奠立了自己在建筑界的地位-1929年为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德国馆,以及内部的家具、室内,进一步稳定了他的大师地位。1931年他接任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1938年离开欧洲到美国,长期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担任建筑系主任,并且大量进行建筑设计,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和“上帝在细节中”(Godis in the details)的设计原则,影响了世界。
从政治上来讲,密斯是非政治化的代表。他与格罗皮乌斯的“左”倾立场完全不同,对于任何政治问题都漠不关心。对于他来说,建筑就是建筑,他的关注点仅仅在建筑之上,至于为谁设计,对于他来讲并不重要。1920年代、1930年代,他在10年之内设计了三个政治目的完全不同的建筑:为德国共产党领袖卡尔·李卜克内希(Karl Liebknecht,1871-1919)和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设计的纪念碑,为魏玛共和国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为德国纳粹党设计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未建造,1935).1920年代中期,密斯拒绝了一个市政建筑师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过于政治化,他认为他寻求的是“精神政治目的”(specificspiritual-politiacal goals,德文geistig-politische Ziele)。
密斯在1907年进入贝伦斯设计事务所时年仅21岁。与此同时,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另外两位重要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也先后受聘于贝伦斯,3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在贝伦斯这位大师的指导下工作了3年多,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建筑技巧和现代建筑思想,对于他们毕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密斯不久后就对于商业化的建筑应付自如了,但是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期间,他基本上是生活在既聪明又具有明确社会主义倾向的格罗皮乌斯的阴影之下。
贝伦斯是德意志“工作同盟”的重要成员和领袖,通过他,密斯得以与“工作同盟”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并且认识了当时德国最杰出的一批建筑家、艺术家和设计家。“工作同盟”的成员都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希望能够在以手工艺为中心的艺术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技术之间建立某种关联,以此来改造德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提高总体水平。他们认为,新的设计传统只能建立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包括工业化批量建造的建筑上。具体到建筑,他们提出,要设计标准化的、不讲求个性的、大批量的、组装的、采用工业材料-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结构的城市建筑,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他们称这种建筑为“功能主义建筑”,认为这才符合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面貌和功能需求。他们企望,通过设计建立一种具有国际面貌的新文化(Gesamtkultur),建立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就是他们希望的国际主义设计、国际主义建筑体系。
在贝伦斯设计事务所工作期间,密斯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贝伦斯强调单纯、简洁的新古典主义倾向的影响。贝伦斯虽然是现代建筑思想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意志“工作同盟”的主要领导人物,但他对德国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建筑家卡尔·佛列德里克·辛克尔的建筑方式和设计思想相当崇拜,辛克尔也强调所谓的“国际文化”“普遍文化”这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国际主义设计文化。这种思想方法和具体建筑实践上的探索,给年轻的密斯以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建筑思想方法上追寻一种国际主义的风格,一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的、批量化的建筑风格,成为密斯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且达到了无论是辛克尔还是贝伦斯都没能达到的高度。在密斯的一生中,辛克尔典雅而简明的建筑一直影响着他,他努力要通过现代技术条件来改造现代都市的整体面貌。
在贝伦斯事务所时期,他还通过贝伦斯的引导受到另外一位建筑家的影响,那就是荷兰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亨德利克·贝尔拉格(Hendrik Petrus Berlage,1856-1934).贝尔拉格的现代建筑非常简洁,采用传统的砖作为主要材料,但是却具有现代的功能和形式特征,他强调建筑的结构必须和功能目的一致,而结构是为功能第一服务的。他的建筑思想和哲学在于强调“建筑的统一性”“结构的诚实性”(所谓“诚实性”,在很大程度是要求能够从视觉上就能了解建筑的整个结构,不要用装饰把它遮掩起来)-这两点都成为密斯日后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密斯后来对于“结构的诚实性”这点比任何一个建筑家都走得更远,他的建筑在结构上往往一目了然,毫无遮拦。
1910年,密斯也离开贝伦斯设计事务所,自己开业,从事建筑设计。格罗皮乌斯在1911年就完成了使他得到国际声誉的“法格斯工厂”建筑设计,而密斯却没有这样成熟、投资大的项目来实现自己的建筑理念。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密斯也被征入伍,派往巴尔干地区建设军用桥梁和道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密斯作为政治难民移居美国,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组建建筑学系。他在美国时期,完成了一系列“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他的国际主义建筑思想,特别是他高度强调和提倡的“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日趋成熟,对于全世界的建筑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改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