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大剧院举办2023年中国文联文艺理论重大课题结项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创作研究”课题项目进行总结讨论。该项目主要围绕戏曲艺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创作、研发和应用进行创新研究,课题成果分为研究文集、舞台实践、项目研发三大类,以六大板块展现,包括戏曲舞台剧目数字化创作、戏曲动画创作、戏曲游戏数字化创作、戏曲文创数字化创作、戏曲数字人创作和戏曲舞台视觉。会议重点围绕戏曲舞台剧目数字化创作的代表作品——京剧《白蛇传》和黄梅戏《七夕传奇》进行了深度的总结与讨论。研讨会上,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张尧指出,“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创作研究”项目响应中央号召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新时代文化传播的数字化战略,并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邀请业内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合作团队。最终,两部戏曲创新剧目通过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艺术中心的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张尧在采访中提到,我们要借鉴新时代的一些创作手法和最新的手段,要为戏曲插上科技的翅膀。把数字化的应用与传统戏曲结合好,这是时代的发展道路。
此次,由国家大剧院出品制作,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排演的京剧《白蛇传》,以1952年田汉先生编剧的京剧《白蛇传》为蓝本,以中国戏曲学院经典演出版本为基础进行创作,秉承“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的原则,在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新时代的创新精神,以“爱”为本、以“情”叙事、以“技”表达,把戏曲美学风格与京剧表演特点融为现代审美表达,通过增强观众的视觉新体验来满足当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观演需求,切实做到守正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让经典作品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
张尧在会议上总结道,此次新版《白蛇传》的创作由多位顶尖艺术家共同参与。特别邀请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担任艺术顾问,著名导演杨小青担任总导演,京剧名家于魁智和李胜素担任艺术总监。在舞台呈现、音乐、舞美、音响、灯光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音乐创新方面,在保留核心经典唱段的同时,将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相结合。整个乐队融合了传统京剧伴奏、民族器乐和数字音乐,丰富了乐队的表现功能,通过创新的声场布局和特效设计,使全剧音乐效果在京剧韵味基础上焕然一新。
舞美设计方面,利用旋转舞台与动态屏幕交叠构成,承载了西子湖畔的写意场景,又给予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灵动转换:舞台影像中融入了富有中国传统韵味的水墨元素,呈现出戏曲美学独有的写意之美。 杨小青在会上谈到,在剧情方面,新版《白蛇传》对各个传统角色人物进行了新时代的诠释。法海作为佛的代表,普度众生,慈悲为怀。而许仙和白素贞通过一番人间沧桑之后才认识到人间的美好是需要互相忠诚,一起努力去呵护和缔造的。另外,杨小青也表示,此次参与国家大剧院出品制作的京剧《白蛇传》是对自己一生艺术积淀的大考,创作中一直以谨慎态度对待经典的再创造,在保留精华基础上对剧目进行整合,根据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舞台特点,用数字技术在空间布局、色调立意、场次转换、光影调整、声场特效和虚实对比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结合京剧表演特点,用古典美和韵味美提升观众视听享受。杨小青在采访中说道,因为在这一次《白蛇传》的整体创新中,一方面要注重传统表演的完整,另一方面要配合舞美设计和多媒体设计,所以这是一次传统艺术和当代表达的双向奔赴。
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
光影艺术让传统戏曲焕发新魅力
原创元宇宙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是根据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乞巧节)美丽传说打造的原创剧目,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该剧通过讲述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勇敢、坚贞、执着的品格,讴歌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数字化、沉浸式、科技感为创意理念,通过光影艺术让传统戏曲焕发时代新光,赋予这一东方爱情故事浪漫凄美的时尚表达,传递“千古鹊桥在,心动七月七”东方情人节的幸福愿景。张尧在会上说道,该剧通过大胆的舞美创新和调度设计,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于传统戏曲舞台表现的冲击,体现了“七夕”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深厚意义和永恒情感。同时,通过经典戏曲作品的再创造,着力打造戏曲艺术新IP,进一步形成文旅融合新模式,构建戏曲舞台艺术“新视界”。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斑就戏曲数字化创新带来的影响谈到,此次戏曲数字化创新给传统戏曲传递了新的表达,为其他的传统戏剧创新也提供了信心和方向。
王斑表示,想让观众信任我们的表演艺术,就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先守正,再创新。一定要把引领和迎合的关系处理好。
来源:中国文艺网
审核:刘鸿博
《嘉峪关文艺》投稿邮箱:jygwenlian@163.com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419888614@qq.com jyggxg1004@qq.com嘉峪关市文艺界会员违法失德举报电话 622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