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归:离家的路,重逢的情

文摘   2025-02-04 18:58   北京  








春节假期,
总是那么短暂而又温馨。
随着节日的余温渐渐散去,
我们不得不背起行囊,
踏上离乡的路。

车辆缓缓驶出熟悉的街道,
后视镜中,是父母依然守望的目光,
那目光中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而我们的行囊里,
装满了家人精心准备的吃食,
那是外面世界无法复制的味道,
是家的温暖,是爱的传递。


离别,
总是带着一丝苦涩。
每一次的重返与远去,
都仿佛在诉说着
岁月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奈。

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
“世间所有的别离
都是为了日后的重逢。
虽然离别让人感伤,
但心中那份对家的思念与期待,
却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谈论离别之时,
不得不提那句广为流传的老话:
“七不出,八不归。”

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认为初七不能出门,初八不能回家。
这样的误解,让不少人
在春节期间多了几分忐忑与不安。

然而,事实上,
“七不出,八不归”
并非封建迷信的糟粕
而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做人准则。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
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古代,
出门的人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
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
因此,在离家之前,
他们必须确保家中的生活
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

这七件事,看似简单,
实则涵盖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离家之人对家人责任的体现。
只有将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
他们才能安心地踏上旅程,
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事业。


“八不归”,
则是对出门在外之人的道德约束。
这八件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

孝,即孝顺父母;悌,即尊敬兄长;
忠,即忠于国家;信,即诚实守信;
礼,即讲究礼仪;义,即重情重义;
廉,即廉洁奉公;耻,即有羞耻之心。
这八条准则,
涵盖了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
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塑造。

如果一个人在外
违背了这些准则中的任何一条,
那么他就没有脸面回家面对家人和祖宗
因为,他辜负了家人的期望,
违背了社会的公德,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在现代社会,
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七不出,八不归”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
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
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在离家之前,
我们要确保家人的生活
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
让他们在我们不在的日子里
也能够过得安心、舒心。

而在外打拼的过程中,
我们更要坚守道德底线,
做到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廉洁奉公,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古人的教诲,
去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离家的路,
总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家,有爱,有责任,
那么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坎坷,
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我们知道,
在那个遥远的地方,
有一盏灯永远为我们亮着,
有一群人永远在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重逢,
是离别后的美好期盼。
每一次的重逢,
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让我们在忙碌与疲惫中
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温暖。

当我们再次踏入家门,
看到父母那熟悉的笑脸,
听到他们那亲切的话语,
所有的疲惫与烦恼
都仿佛烟消云散了。

那一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
家的温暖与力量,
也更加坚定了
我们为了这个家
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然而,重逢总是短暂的。
每一次的重逢之后,
我们又要再次踏上离家的路。
但这一次的离别,
因为有了重逢的期盼
而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只要心中有家,有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都不会感到孤单与无助。
因为,我们知道,
在那个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人永远在
牵挂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离家的路,是成长的路;
重逢的情,是家的温暖。
在这条路上,
我们学会了坚强与勇敢,
学会了责任与担当。
而每一次的重逢,
都让我们更加珍惜
家的温暖与亲情的美好。


愿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
都能找到自己梦圆的地方,
也愿每一位在家守望的父母妻儿
都能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家人的幸福与安康,
最重要。


本文「古典书城」原创,作者:古典君图片来源于本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
点击下面,即可播放

这是美物计视频号,欢大家点赞关注!

古典书城
为您分享国学经典、古典文学、历史趣闻、诗词歌赋、名人轶事、秘闻野史、神话传说、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共同品味古典文化知识的神奇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