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成果提成色 振兴路上阔步行
今年以来,崇信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以“3533”工作思路为抓手,推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中提质、持续向好。
突出“三个强化”,推动高标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群众参与”的推进落实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一线督促落实,“一对一”交办压责任,“过筛式”检视查漏洞,推动责任压力直达基层末梢;30名县级领导深入包抓乡镇和帮扶村督导工作,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县直相关部门深入村户督查指导,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力抓好本系统、本领域工作任务落实;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进村入户,督促乡村干部全力以赴抓落实,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形成了高效运转、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
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定措施”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崇信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崇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清单》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县、乡、村、户”四级任务清单,科学设置指标,实行专班式推进、清单式管理,做到任务清单化、清单方案化、方案要素化,切实拧紧上下贯通、衔接有效的责任链条。
强化督查调度。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议、专题会议等,学习研究政策,分析研判形势,部署推动工作。建立“月督导、季督查、半年考评、年终考核”机制,印发了《崇信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实行“目标+任务+督查”闭环管理,采取“线上”数据核查、“线下”进村入户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反馈交办、全程跟踪整改,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以真督实查、严督实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落实“五项机制”,守牢防贫底线
落实“甘肃一键报贫”机制。把“甘肃一键报贫”机制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手段牢牢抓在手上,明确专人负责,对申报对象以函件形式提醒乡镇入户核查,对不符合纳入条件要求的以书面形式当天进行答复,对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识别流程15个工作日纳入监测对象,对申请的农户按照村委会核查、乡镇初审、县农业农村局审批的程序要求,三级层层把关,有力杜绝错报、漏报等情况的发生。目前,全县自主申报351件,办结率100%。
落实监测流程“五项制度”。继续健全完善发现响应、评估核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风险消除5项制度,逐村逐户排查抓监测。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项”的原则,坚持常态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全面筛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严把发现、核查、纳入等关键环节,对就医、就学、产业等方面存在风险全面摸底排查。止目前,全县共监测365户1345人,户均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一户一策”帮扶措施4.15条,250户906人已标注消除风险,风险消除率68.49%。
落实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建立以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的四级网格责任机制,全面激发“农户在网格整合、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民情在网格汇聚”的集成效应,全面压紧靠实乡村社工作职责,重点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低保对象、患大病户等重点对象,按照“六必查、六必访”要求,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帮扶队员走访79个村2.1万户,排查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帮办各类实事好事,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形成了“一有求,众呼应;心相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落实数据共享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监管预警机制,教科、卫健、医保、住建、水务、农业农村、人社、民政、应急管理、残联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接,严格按照“谁采集、谁签字,谁录入、谁负责”,紧盯脱贫人口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统筹行业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每月5日前提供上月数据比对,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切实做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你数我用、一数多用”“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提升整体工作能力。今年以来,行业部门共反馈各类预警信息696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2户101人。
落实“两个全覆盖”机制。强化防贫监测和帮扶政策宣传,印制了《崇信县行业帮扶政策明白卡》《“甘肃一键报贫”申报指南》等宣传资料,结合开展政策大宣讲、大培训、大走访,发放宣传彩页2万余份,实现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对所有农户全覆盖、帮扶政策“明白纸”对所有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对农户详细讲解说明“甘肃一键报贫”APP使用和操作办法,确保农户在掌握政策的同时能正确使用,实现“一键报贫”系统户户皆晓、人人皆知,申报流程人人都懂。
织牢“三张联网”,铸牢巩固之基
织牢防止返贫“保障网”。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这个基本标准和核心指标,深入实施乡村教育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慢病管理、大病救治等政策,落实医保政策,脱贫人口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建立健全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扎实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农房抗震改造38户。紧盯“饮水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责任,以补齐农村饮水工程短板、提升水源稳定、强化运行管理等任务为重点,实施重点水利项目6个,维修改造供水管道37公里,全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织牢常态化帮扶“协同网”。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包乡抓村、组长单位统筹协调、牵头单位归口管理、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工作机制,各级帮扶责任人围绕帮扶重点任务,逐村逐户开展走访联系,摸清底子、掌握情况,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深入开展经常性联系和常态化帮扶,下沉一线问需求、解难题,统筹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就业等政策扶持,因村因户完善帮扶计划,跟进抓好措施落实,累计开展政策宣传775场(次),化解矛盾纠纷359件,解决群众急事难事319件,落实帮扶资金47.52万元,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织牢资金使用“监管网”。坚持把用好管好衔接资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按照“规划引领、靶向精准、权责匹配、全程监管”的原则,聚焦项目谋划、工程施工、资金支出、绩效管理、联农带农、资产移交六个关键环节,建立“联合审查”“联席监管”“评价考核”等管理机制,多措并举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全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20501.6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15项,累计支出资金17492.73万元,支出率85.32%,有力巩固“三保障”成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业质效。
绘就“三张蓝图”,扎稳振兴之根
绘好“就业增收图”。围绕市场用工和就业需求,建立“培训机构+劳务公司+用工企业”培训模式,主动对接相关企业、劳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需求,实现“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一体化,累计开展培训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217人。进一步发挥乡镇劳务干事和村劳务信息员作用,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排,精准掌握返乡农民工劳务技能和就业意愿,建立返乡人员台账,制定就业帮扶措施,止目前,全县输转脱贫劳动力8009人,发放脱贫劳动力交通补助6786人246万元。结合就业意向采用线上招聘就业、就业工厂(车间)吸纳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等多种形式,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在当地实现就业,全力以赴稳岗位、扩就业、保民生、兜底线。
绘好“产业发展图”。聚焦牛扩量、果体质、菜创牌,大力实施农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程,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肉牛产业,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创建柏树镇、黄花乡2个红牛特色产业强镇,新窑村、大庄村、黄土寺村3个养牛专业村,实施了黄寨镇白新庄振兴5000头红牛养殖场、黄寨镇熟牛肉加工厂(二期)、黄寨镇饲草加工车间等项目,建成红牛分割厂、牛肉食品加工厂、“平凉红牛·中央厨房”各1处,推出平凉红牛高档餐饮品牌“红牛宴”“红牛火锅”等美食,实现“畜头肉尾”全产业链式发展。苹果产业,扎实开展“十大转型提质”行动,实施了北部和南部塬区节水灌溉工程及果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建成果蔬保险库5座和苹果产销综合服务中心1处。蔬菜产业,以汭河、黑河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为引领,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4个,新建维修日光温室、钢架大棚554座,全县种植蔬菜7.25万亩,产量12.6万吨。
绘好“和美乡村图”。按照“全域治理、分类打造、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崇信县深人开展村庄清洁大扫除实施方案》《崇信县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冬季战役”实施方案》,建立了任务、责任、时限清单,压实包抓工作责任,组织召开了崇信县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全县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大扫除暨“八改”工程推进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八改”工程、“拆危治乱”行动等系列活动,实现村庄庭院干净整洁,乡村风貌持续提升。按照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原则,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闲置地打造以“四小园”生态景观,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