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青春行,挺膺担当悟初心 |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教育   2024-09-08 22:45   内蒙古  

内蒙古民族大学团声入微

公众号ID:nmdtw1958

关注

内蒙古民族大学

同心筑梦青春行

挺膺担当悟初心

动物科技学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严格落实校团委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

一、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投身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院团总支于7月8日在西拉木伦校区树人楼314会议室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会议,对今年暑期实践活动进行了详实、细致的宣传,动员号召广大同学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围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集中组队的报名流程,实践组队方案,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报告的书写方法、再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都做了形象、具体、生动的介绍和说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

二、


组织实施,深入实践

学院层面组建了三个院级实践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筑梦巡光 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赴通辽市扎鲁特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9日,动物科技学院“筑梦巡光 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赴通辽市扎鲁特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温伟大革命历程 致敬先辈革命精神

在毛泽东像章纪念馆内,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毛泽东像章、书刊、书签、宣传画、党史资料、天安门图片、实物摆件等珍贵藏品,展示了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形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领略非遗独特魅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实践团成员们随后参观了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展览分为多个板块,包括“乌力格尔艺术展区”、“民族文化展区”、“历史印记展区”等,展示了乌力格尔这一蒙古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的发展历程,涵盖了扎鲁特旗各时期的历史印记和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观赏到各种珍贵的乌力格尔表演道具和剧本,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乌力格尔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感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乌力格尔这一蒙古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扎鲁特旗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寻扎鲁特刺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扎鲁特旗刺绣馆,随着讲解员的指引和介绍,成员们参观了蒙古族服饰、生活用品、文创产品等多个类别展品。一幅幅繁花茂草、鸟兽鱼虫的精美图案,透露出绣工者们的巧思和匠心。通过参观刺绣馆,成员们了解了刺绣的各种技法和工艺流程,不仅领略到了蒙古族刺绣的独特魅力,还感受到了扎鲁特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参观学习的收获带回家乡,积极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非遗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璀璨史前文明 感悟多元一体格局

为继续深入挖掘和展示史前文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南宝力皋吐博物馆的先民房舍复原区、原始制陶区、原始饮食区等多个展区。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和互动体验等方式,成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史前先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直观地了解了北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渔猎文化的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通过参观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的格局。

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砥砺奋进勇担使命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炮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随后,大家绕行纪念碑一周,深切缅怀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

在炮台山革命历史展厅内,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将大家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展厅共分为抗战星火、艰苦斗争清剿土匪、支援前线和抗美援朝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扎鲁特旗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革命历程。参观过程中,大家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扎鲁特旗的革命历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二)“和合共生”民族团结实践团赴乌兰察布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7月16日-28日,动物科技学院“和合共生”民族团结实践团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打开历史长廊 聆听岁月变迁




7月16日,实践团首先前往乌兰察布市集宁战役纪念馆和乌兰察布党史馆进行参观。馆内,成员们跟随特定路线见到了战役各个阶段的珍贵影像、书籍、刊物、宣传画、电报机、手榴弹、迫击炮、烈士遗物、战士们英勇表现的雕塑等。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战时用具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与强国富民的决心。而陈列于纪念馆旁的诸多目前所能看到的先进民用飞机、战斗机、坦克、东风导弹等模型也形象的展示当前祖国军事力量的强盛。




秉承公益精神 传递爱的力量




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加“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集市暨桥西街道第四届邻里节”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引导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协助各个展位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开展相关活动并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等。例如在“指尖串起民族情”展位,团队成员拿出“蒙古包”“蒙靴”“温都鲁”“皮囊酒壶”等形状的特色缝制挂饰,吸引社区里的小朋友前往认识和了解蒙古族文化;在“消防安全‘回民社区’”展位,团队成员穿上事先准备好的消防员玩偶服吸引社区居民前往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应急逃生相关注意事项等;在“法律知识盲盒”展位,协助开展活动现场秩序维持、盲盒答题判定、礼品发放以及活动物品的管理等。大家也纷纷表示在这次与社区居民一同领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思政课”中,理解了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推广使用普通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普通话推广宣讲活动。宣讲活动中,团队成员与红袖协会负责人从什么是普通话、常见字的正确发音、为何要推广普通话、如何讲好普通话以及游戏环节“普通话大闯关”五个板块一同为现场小朋友讲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通过此次宣讲,团队成员以切实行动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有力增强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及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让大家深切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志同道合 凝聚青春力量




7月23日下午,团队成员受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红袖公益协会邀请前往集宁区虎山街道办事处联合虎山街道文化路党群服务中心、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红袖公益协会开展第一场民族团结政策宣讲,并与当地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共同举办趣味手工活动。宣讲中,团队成员主要围绕民族政策工作进行讲解,让大家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与“六个好”的内容。趣味活动中,团队成员与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进行窗花剪纸和制作旋转魔方。




石榴花开籽同心 共叙民族团结情




7月25日,实践团队受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红袖公益协会邀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同一地点开展了第二期民主政策宣讲。本次宣讲以“石榴花开籽同心 共叙民族团结情”为主题,分为“感受民族风采”“认识民族团结”“听故事学楷模”“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以及“民族习俗分享”五个部分。团队成员使用视频等方式展示了回族、傣族、蒙古族、满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独特服饰、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特色风采,共同学习了齐干吉迭村的田璐、包头市的鲍雨朦等为民族团结工作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事迹。现场氛围热烈,大家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文化互动答题活动中。




跨越空间桎梏 与公益课堂同行




活动接近尾声时,团队成员共同录制了公益视频。拍摄内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介绍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历史由来、文化习俗、榜样事迹,旨在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守护者”“传承者”与“践行者”。

(三)“赤色智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赤峰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8月12日,动物科技学院 “赤色智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赤峰市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峰考察路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赤峰古韵·民族和谐梦








8月12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赤峰市博物馆。走进馆里,实践团成员首先被庄重的序厅所吸引,它仿佛是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引领大家踏入历史的长廊。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华韵”和“和同一家”四个展厅,欣赏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精美玉器、陶器,领略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刻感受赤峰地区丰富的史前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文化以及元明清时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辽史回响·民族团结韵








实践团踏入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依次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角度全面了解了辽代历史,感受辽代帝国的辉煌、社会生活的生动以及文化交流的绚烂。从皇家的奢华用品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再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每一步都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








绿梦启航·马鞍山林场行








12日下午,小雨淅淅沥沥,沿着崎岖的盘山路,实践团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一下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便映入眼帘,这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时考察的一站。穿行在绿意葱茏的马鞍山林场,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站在的地方,林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林区基本情况,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现场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马鞍山林场,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景区周围重点地段森林覆盖率达到98.68%,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如今的绿地海洋。








牢记嘱托·绿色发展








随后实践团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感受马鞍山村干部职工群众牢记嘱托、凝心聚力、感恩奋进,推动乡村发生的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新变化。乌晓亮书记向大家介绍了马鞍山村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故事。几年来,马鞍山村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厚植绿色优势、擦亮红色印记、做强紫色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之路。在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实践团成员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喀喇沁旗马鞍山时的视频剪影。


三、总结

结合往年的经验,今年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更加有序,思路更加清晰。团总支对各个实践团队的开展情况及时报道宣传,对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反思。下一步学院将选树宣传典型,开展研讨交流,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

排版:李   雪

责编:王熙友

审核:呼斯勒

内蒙古民族大学团声入微
这里是共青团内蒙古民族大学委员会公众平台,展现青年风采,传播青年正能量,新媒体运营中心一直与您同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