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记住,先处理心情,再管孩子 | 精选

教育   2024-11-02 08:11   北京  



1


上周末早晨出门,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在路边大哭,妈妈提着满袋子的菜,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他,“快来,还不来我走了”,妈妈说。


孩子反而一屁股坐到了草地上,继续大哭着,看到孩子这样,妈妈这时着急了,把菜一丢,跑过去拽起他。

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总是会有各种快崩溃的时刻。特别是弟弟现在也大了,两兄弟在一起的烦人程度经常是1+1>2。

但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要先处理心情,再管孩子。



2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哭闹,也许仅仅是需要你给他讲一下这本故事书;或者只是希望你陪他玩一下某个玩具;也许就是要你抱抱他,或者蹲下来听他说,满足一点小小的愿望。

但如果没有耐心去倾听或者了解,而是一通脾气发出来,朝孩子一顿吼,只会吓得他们瑟瑟发抖。

事后你往往会后悔: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为什么要朝孩子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我们都知道,人在冷静的时候,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


比如两岁多的弟弟,只要我跟鱼妈有足够的耐心,听他说想做什么,再抱抱他,哭闹就会停止。但倘若我们手头也有事情,没有去及时理会的话,他就会很生气地闹。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更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总是对孩子大发脾气,也养不出好脾气的孩子。

而对于大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情绪更敏感一些,也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



3


这些年,我也得到了一个经验:只有自己的心情好了,平和一点,才能更好地管孩子。”


我们常常说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这个情绪管理应该摆在首位。


处理情绪,也是跟我们自己的内心对话,跟自己和解。当坏情绪笼罩我们的时候,整个人都如同掉入漩涡中。

做了父母,要正面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这种情绪漩涡之中。


可以试着做这几件事:


1.让自己休息好一点。


尽量不要熬夜,早点休息,保证足够的休息,这样心情和精力都会好很多。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因为写稿的缘故,我这些年都喜欢在深夜码字。


如果睡得过晚,第二天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


2.回家后放下工作,少看手机,多陪陪孩子。


当我放下手机,就能把时间用来做很多事,比如给弟弟讲故事书,这时喜欢闹腾的孩子,会变得安安静静。


有时可以一起玩贴纸,或者用橡皮泥捏点小动物。也可以带孩子去外边打打球、散散步;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检查哥哥的作业和学习情况。


陪伴不仅仅会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好、赶走焦虑。家庭氛围都会因为陪伴多一些温馨时光。


3.跟孩子说话的声音小一点,不要经常扯着嗓子命令他们。


有很多次,我发现声音小一点,孩子也会听,而且效果更好。

比如晚上给弟弟洗澡,跟小小鱼说去放洗澡水,准备毛巾板凳,他很高兴地去做了。

比如提醒他时间不早了,先去写作业,他可能会耽搁一会,但还是会去,不一定非要凶巴巴才行。


4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微笑时,孩子看到后也会微笑。哪怕他不知道你笑什么,他就是想跟你一起笑笑。


就算脸上没有笑容,心里肯定也是乐呵呵的。


小谦就经常这样,我们跟哥哥谈论有趣的事。当我们哈哈大笑时,他也会一旁手舞足蹈,比我们还要开心。

有时,我看到有趣的东西,才笑出一点儿声音。他听到的话,就会扭头看着我,然后朝我一笑。

那笑容带着孩子的天真,好像在问我:“爸爸,你笑什么?”

因为我们彼此的情绪都是相互传递着、相互影响着的,最后形成一个家庭独有的氛围。

而家庭氛围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所以,请一定处理好心情,再管孩子。

作者 | 鱼爸

来源 | 养育男孩公众号(ID:breedboy)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日报。主流教育媒体,权威行业大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