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有“戏” 莘莘学子演“剧”:立德树人有了美育大场景

文化   2024-11-30 09:02   北京  

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闭幕展演剧目成都理工大学原创话剧《晴空万里》剧照
校园戏剧一直是中国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话剧的历史开端便与“学生演剧”有着紧密联系。
20世纪初,青年学子热情地为维新、救国、开启民智而粉墨登场;百年过去,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所处境遇日新月异,校园戏剧也怀着对当代精神的叩问和探索,迈出“新”步伐,展现“新”精神,引发“新”思考。灼灼少年气,始终活跃于舞台中。

日前,由中国剧协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执行的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成都落幕。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闭幕式上表示,推动青年戏剧、校园戏剧的发展壮大,厚培戏剧艺术土壤,不断挖掘和培育青年戏剧新秀、推动戏剧艺术的普及与传播是中国剧协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之一。他鼓励同学们保持对戏剧的热爱,用戏剧点亮梦想,用艺术书写人生。


象牙塔里有“戏” 

莘莘学子演“剧”


“校园戏剧不一定都是对当下中国戏剧的主流呈现,但它一定是富有生气的存在。”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强调校园戏剧的“生动、丰富、多元”,在他看来,校园戏剧的独特性在于其中蕴含的青年学子创新创造的灵动感、不受羁绊的自由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这些远大于它表现出的所谓专业性和艺术形式。

11天时间里,共上演了24台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演出,其中包括大戏20台,戏曲小戏(折子戏)专场2台,短剧课本剧专场2台。

清华大学话剧《别出新裁》剧照

20台大戏中,《同舟共济》《百合花颂》《俗世奇人》《问瓷》《星图》《一城一梦》《声闻于天》《关肃霜》《大师游寿》《无字家书》《大青屋》致敬先辈前贤,从百年校史、地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如君所愿》《情观红楼梦》《大海呀!是我呀!》《别出新裁》《维特》《寂静的彼岸》《出生前计划书》《月上梅梢》《晴空万里》将视野拓展至历史、社会、现实,以青年的执着、敏悟思索人生。
在短剧专场,我们看到了川剧《少年闰土》、音乐剧《木兰心》、话剧《文翁讲堂》等通过创新艺术形式,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课本内容搬上舞台;也能看到音乐剧《冰箱上的孩子》、话剧《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守护和关怀,饱含戏剧教育特色和公益色彩。在戏曲专场,京剧、越剧、蒲剧、豫剧、赣剧、晋剧、越剧7个地方剧种轮番上阵,综合类院校和专业院校的青年学子们共同展现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聚宝盆》主创走进成都市实验小学东部新区校区和学生们互动
这些抒写现实生活、展现时代风采的原创优秀校园戏剧作品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校园戏剧发展的整体水平,以丰富的艺术方式和多重的思考角度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对人生百态的青春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校园特色。
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剧目征集时除了保留以往各地剧协推荐渠道,还创新性开通了剧目直接向组委会申报的通道,因此报名剧目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一共收到包括大中小学报送的大小剧目355个,参演院校、参演学生多元丰富,在“校园”范畴可以说实现了各年龄段的覆盖,充分展现新时代校园戏剧文化的多元魅力和时代气象,可见近年中国校园戏剧发展的繁荣景象和创作潜力。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话剧《大青屋》由该校高一学生演出

校园戏剧往往以“文以载道”为主要创作观念,即创作者与表演者多专注于主题表达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技巧方面的不足往往瑕不掩瑜,这种文化表达与专业技巧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已经成为一种创作常态。因此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评委专家始终将文化、思想内涵作为评价本届校园戏剧作品的重要标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副主任李古川见证了中国校园戏剧节从2008年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变化,她表示,十几年以来,学生作品中关注的社会问题、舞台呈现、所使用的专业技术都在与时俱进。在参与本次初评的时候,她更注重发掘包含年轻创作者对于社会问题和自身成长思考的、更能体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水准的作品。“18-22岁是最青春蓬勃的时候,在舞台上能够看到年轻创作者肆意的青春和灵感非常珍贵。”她表示,校园戏剧可以给学生们种下一颗细腻的种子,但这颗种子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将来一定要走职业戏剧这条路,而是让他们知道,将来无论是在社会上,在生活当中,都可以通过戏剧释放自己,可以到剧场给自己心灵一个安放的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话剧《如君所愿》剧照

“看完这一百多部作品,综合类院校的作品质量让我很惊讶,很欣喜。”青年剧评人、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编导陈超参与了初评工作,他表示,校园戏剧创作往往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同学们能够在繁忙课业之余走过创排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非常不易,中国传媒大学的《如君所愿》、南京大学的《维特》、清华大学的《别出新裁》等作品中展现出的当代大学生对和自身处境密切相关的就业、学习、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审视和挖掘,都让他感动不已。
“校园戏剧的‘特立独行’体现在它的原创性、实践性、探索性,从这方面来看,这次展演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寂静的彼岸》。”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点评专家之一、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周涛说。

深圳大学话剧《寂静的彼岸》剧照

《寂静的彼岸》是在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院长、老师的带领下,由该校的影视戏剧表演专业本科生创排的作品,探讨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当代人如何面对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情感的缺失。周涛认为,通过这部立足于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创作出的科幻题材作品,可以看到深大在戏剧创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无限潜力。


“三位一体”搭建

立德树人美育大场景


今年秋季学期,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首套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戏剧(含戏曲)》《艺术 舞蹈》《艺术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一至七年级的艺术课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学生可以选择两项或以上学习。
首套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戏剧(含戏曲)》新教材封面。图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戏剧(含戏曲)正式作为独立学科纳入艺术课程版图后,要真正对美育事业深刻赋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离不开来自政府、学校的支持,更需要培养真正爱戏剧、懂戏剧的教师人才队伍。如何开足上好戏剧艺术课程,需要持续探索、不断改进。

新时代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培养青少年艺术爱好,提升艺术修养,促进全面发展。2022年,教育部颁布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被正式纳入中小学阶段课程教学。就在这一年,中国剧协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推广计划”,谋划布局戏剧教育师资人才培训工作。

培训班学员与本次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组代表开展座谈交流
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期间,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推广计划——2024年中小学戏剧教师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区的40名学员参训,包括中小学从事戏剧教育、美育教育一线的教师及教学负责人,课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新文艺群体的戏剧教育从业者等。
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傅亦轩在开班动员中表示,中国剧协近期正在筹备成立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力争形成“中国校园戏剧节”“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推广计划”和“戏剧教育专委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组织优势与专业优势,为戏剧教育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为将优秀戏剧文化引入校园,深化戏剧教育实践,在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期间,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团长、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曾静萍,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单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所长王九成中国剧协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濮存昕著名京剧演员、余派老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珮瑜走进校园,从自身研究领域和创作实践出发开讲戏剧课。
跨学科融合教育戏剧培训导师雷晓彤,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青年演员、戏剧教育导师杨艺苓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戏剧教育专业教授周笑莉,青年导演、编剧、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郎剑飞开展了校园戏剧工作坊。
学员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中,聆听讲座、深入实践、热烈讨论,在一次次戏剧实践中拓展视野,在一场场观摩中感悟戏剧教育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戏剧节入选剧目剧组还走进成都当地27所中小学校开展“一剧进一校”戏剧教育活动。培训班学员们现场参与了清华大学话剧《别出新裁》在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的展演交流活动。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沈亮作《中小学戏剧教育普及方法》主题讲座
沈亮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通过“戏剧花开+”项目带领上戏戏剧教育专业学生在上海以及其他省市的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实践,尝试构建大学、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艺术机构及公益组织等多主体协同的戏剧教师培养网络,创设具有可推广意义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模式。
在他看来,随着戏剧(含戏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戏剧教学有了不同于社团课、拓展课的规范化的教学任务和课业规划,因此要注重对戏剧专职教师的培养和挖掘。沈亮表示:“中小学的戏剧教育最终要落地在教育界,艺术界可以在其中发挥赋能作用。中国剧协推动成立戏剧教育专委会,有利于团结引领广大戏剧艺术家对戏剧教育事业进行支持,让中小学戏剧教育推广工作更有序推进。”

学员们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戏剧教育专业教授周笑莉带来的《戏剧教育中的创造性表达》戏剧工作坊
周笑莉教授不仅为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同时作为点评专家观摩了多场演出,更在入选剧目《声闻于天》中扮演张闻天的母亲,可以说是“沉浸式”参与了本届校园戏剧节。多年来,她聚焦于戏剧教育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在《戏剧教育中的创造性表达》主题授课中,通过开展“他者”雕塑活动、墙上的角色分析、小组情景模拟等课堂空间的戏剧游戏,帮助学员充分发挥和调动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大家在实践和交流中对戏剧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她眼中,戏剧教育的面向十分广泛。她表示,戏剧是人生的试验田,戏剧教育属于“人格性教育”,作为综合性艺术,可以让学生在人文素养、团队协作等全方位得到提升。“一个优秀的戏剧老师,其实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说要把戏剧和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周笑莉认为,教师即演员,讲台即舞台,不只是从事戏剧教育的教师,各科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这样才能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收住孩子们的心”,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王珮瑜接受中国文艺网专访
从历史风云到传奇人物,从唱腔韵味到传承之路,边讲边唱边演……王珮瑜为成都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带来《瑜乐京剧课》。两小时的讲座风趣鲜活,赢得满堂彩。她近年通过京剧小科班瑜音社向青少年儿童传播戏曲,颇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们生来就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我们当年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感受是不一样的。你告诉小朋友们戏曲艺术多好、多美,他第一时间就能接受。”
王珮瑜认为,戏曲艺术真正走进校园的关键是在课程、活动中埋下伏笔和扣子,勾起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好奇心,让他们想办法到校外自己去寻找,自己去解。“而不是说我们只让戏曲艺术和文化出现在试卷里、课本里,他背完就忘记了,要做的话就要让他们有兴趣,这是很难的。我们大家都应该在这个事情上多加努力。”
学员张帅是郑州市仙草少儿戏曲文化传承中心的一名戏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由于戏曲学习是个“慢功夫”,训练内容相对单一枯燥,对孩子们的耐心与意志力考验极大。她说,这次的学习让她学到了多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戏剧教学方式,“今后,我会积极吸取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更好地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去。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戏剧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今后会加强戏剧理论的学习来更好指导教学工作。”

中小学戏剧教师、正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戏剧教育专业硕士的汤颖怡从2019年开始与戏剧结缘,当过演员,写过剧本,做过导演。“在与孩子们的接触里,我逐渐感受到了一些舞台之下的戏剧魅力,促使着我去戏剧专业院校正式进修戏剧教育。”在这次培训中,雷晓彤、周笑莉的戏剧工作坊让她直观感受到了教育戏剧、创造性戏剧等戏剧教育方法,“这些理论与概念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书中,而是让我真的身处其间,并完整地参与和表达。无论是戏剧教育范式的运用还是教师的引导,都让我收获颇丰,对我日后的工作帮助良多。”
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以《寻道推门 艺无止境》为题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戏剧大师课
中国校园戏剧节从2008年创办至今已经走到第九届,业已成长为不可忽视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剧发展转型时期,既培养了新观众群体,带动了新时代中国戏剧的蓬勃发展,又以戏剧节为平台,助力综合性的青年创作群体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创作力量,丰富了中国当代戏剧的舞台表现。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和塑造高尚、自由、完整、全面的人,是美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校园戏剧的繁荣生态离不开完备有效的戏剧教育,培养戏剧后备人才必须搭建广阔的展示舞台,美育事业更是需要教育界、艺术界携手推进。用好戏剧艺术课堂,扎实做好美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王丽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网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是中国文艺第一门户网站,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文艺传媒,改版升级后由新闻资讯型网站转型为综合应用大型网络平台,成为“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的综合应用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