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优势 释放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
锦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英雄城市、锦绣之州,锦州不错!
今天的锦州,正以开放的胸怀、前瞻的视野、务实的精神,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开放新前沿,与周边区域蓝图共绘、产业共链、平台共建、成果共享,聚焦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锦州考察,勉励锦州在东北振兴中要“走得更快”。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锦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今年,《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获省发展改革委函复实施。
《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立足锦州全域,奋力打造带动辽西,辐射黑龙江、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联动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城市功能布局。
锦州市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重点突出“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物流枢纽城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题材的支撑作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正在成为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关注点、政策资金的聚焦地、产业转移的“前哨站”。今天的锦州,共抢政策“流量”、分享发展“红利”,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赶超跨越。
锦州扼守“咽喉之地”、交通“六位一体”,充分彰显物流枢纽地位;工业门类齐全,主导产业明晰,正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红色英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有力夯实文体旅融合发展根基;9所高等院校、众多科创平台,持续激发创新发展动能;众多消费场景、完备公共服务,已经形成较大辐射范围,昔日的辽西重地、关外要冲,正在锻造新优势、焕发新活力。今天的锦州,正立足基础优势,集聚发展动能,在新时代东北、辽宁全面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锦州系统构建“1+1+N”工作体系,谋划全面振兴新突破“136921”发展战略,九条战线协同作战,九个战区合力攻坚,一手抓增量引进掀起新热潮,一手抓存量倍增形成新矩阵,一批知名央企、实力民企纷至沓来,众多重大项目、产业龙头纷纷落地。今天的锦州,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贯通思路抓落实,稳固增势、保持胜势,一鼓作气、接续攻坚,坚决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锦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办好“企业家日”,落实15条礼遇便利优惠政策和31条政法保障措施,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整治,建立项目选址、落地、开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营造尊商、安商、亲商、护商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园区环境,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构建“12275”标准化建设服务体系,强化拿地即开工、项目即来即落高效服务。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坚持城市管理精细化、精细管理标准化、工作机制模板化,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平安的城市环境。今天的锦州,像爱护生命和眼睛一样呵护企业项目,当好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勤务员,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贴心服务、保驾护航。
今天的锦州,正切实增强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携手周边城市建立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依托枢纽优势,推进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建设,申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围绕“临港”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等方面,突出高质量、高标准、高技术,通过链式集聚、集群发展,建设临港现代产业中心;加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得天独厚的文体旅资源,强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城、旅游强市”,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区域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大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以消费人群汇聚、消费文化繁荣、消费场景多元为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消费新高地。区域中心、协同辽西,锦州明天更好!
聚力攻坚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锦州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重要枢纽、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桥头堡”,在区位交通枢纽、对外开放前沿、产业发展空间、科教医疗资源等方面优势显著。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锦州将实现更加合理、均衡、稳定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和集聚地,构建服务京津冀和东北地区、连通中蒙俄和中日韩的内外贸大循环新格局。
当下,锦州正在全面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城市功能布局,带动周边城市攥指成拳集聚合力,推进辽西区域各城市间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生态共保共治。
锦州石化公司年产40万吨针状焦装置建设项目
“区域中心城市”我们的家
锦州,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这个秋天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向着全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行。这一目标,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更是锦州人民的期盼。
为此,记者采访了来自锦州市不同行业基层一线的部分代表,他们畅所欲言,说出了锦州人民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心声。
在锦州市“21152”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的推动下,作为老牌钼矿企业,公司构建了涵盖“钼酸铵—高纯三氧化钼—钼粉—纯钼金属—钼金属硬质合金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产品在石化、医疗、电子及精密仪器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受到市场认可。当前,我们正积极向钼酸铵、钼粉等新材料产品攻关,力争将钼酸铵月产量从700吨提高到900吨,实现年产值20亿元的目标。
公司全体员工将以锦州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动力和目标,以实际行动为锦州重现“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荣光贡献力量。
《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正式获得省级批复,不仅为锦州的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义县文旅产业的腾飞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借此东风,我们深入挖掘义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精心策划推出“文化遗产精品线路”和“辽胜一筹”跨省际文物主题游径两大亮点项目。
我们深知,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趋势、新机遇。因此,我们积极谋划建设文旅产品的新场景、新业态,力求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大力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通过推出多元化的活动和项目,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受,将义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旅胜地,让这座“宝藏小城”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为一名科技部门基层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将立足自身岗位,与锦州全体科技工作者携手并进,以持续不懈的努力掀起科技赋能新浪潮,共同推动锦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致力于将锦州打造成辽西地区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高地。
当前,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此,我们将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能,全力以赴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确保科技成果能够真正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此外,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充分利用好锦州的人才政策,积极吸引和培养更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为锦州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
锦州加速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个锦州人矢志追逐的航向和目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希望与梦想。作为文旅人,我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倍感责任使命重大。
以此为契机,北镇文旅系统将以医巫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从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到宣传推广等环节发力,打造区域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让文化、体育与旅游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使锦州成为令人向往的文旅胜地。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锦州的人流与物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我们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让每一位来到锦州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热情与活力。
作为锦州的一张闪亮名片,“锦州烧烤”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锦州特色,推出“一县一桌特色美食”,构建“1小时”美食消费圈,让游客在最短行程内领略锦州丰富的美食文化。加速推进“不夜锦城”等餐饮服务体验的跨代升级,让“锦州味道”消费品牌影响力迅速覆盖辽西地区,引领餐饮消费新风尚。
新闻延伸:
锦州“136921” 发展战略
一枢纽
国家级物流枢纽
两中心
临港现代产业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两高地
区域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
区域消费新高地
五大战略定位
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为引擎,完善功能齐全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构建、锦州港转型升级和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四规合一”,构建“通道+物流+网络+产业”新模式,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
锚定经济技术开发区“3亿吨港口吞吐量、3000亿元工业产值、30万人口规模”建设目标,做大做优做强锦州临港制造业,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力推进“21152”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户百亿级企业、10户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50户产值10亿元以上和200户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锦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创建数字服务产业新锐城市,加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和科技应用基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区域创新先导城市。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创新发展工业文化元素,构建“116213+N”文体旅融合发展体系,实现文化多彩、体育活跃、旅游兴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文化名城、旅游强市”,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的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着力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消费新体系,着力将锦州打造为具有较强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的区域消费新高地。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