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彻底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堑壕战的战争模式。海陆空三军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各显神威,相互之间又相得益彰,甚至最后使用上了骇人听闻的核武器。
战争初期,德国依靠“闪电战”,以及机械化部队,创造性地将坦克组建成坦克集群,形成刚猛无比的钢铁洪流,横扫欧洲战场。特别是“虎”式坦克,更是令盟军谈“虎”色变。
虎式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服役,直至1945年德国投降,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盟军坦克以及其它军事力量,是盟军坦克最危险的杀手。
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达到56吨,这就存在着“矛与盾”的冲突,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自然失去了快速机动的能力。美苏针对虎式坦克的弱点都研发出新型穿甲弹,苏联更是直接生产出更为强悍的IS-2重型坦克,虎式在战争后期优势也就逐渐消失了。
东方法西斯日本,它们的坦克给我们的印象是“脆皮坦克”,但就是这么些轻型坦克,欺负中国武器落后,在中国战场上肆无忌惮,干脆直接取消了使用重型坦克的计划。
其实,日本早在1939年的时候就领教了苏联重型坦克的威力,制定了研制重型坦克的绝密计划,并且日本军方设计的重型坦克重量超过虎式两倍有余。
1939年5月11日,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诺门坎战役。
苏军近千辆坦克装甲车在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那么日本为何最后选择撤退签订停战协议呢?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飞机500架,在战场上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反观日军只有数十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全数被歼,日军已经毫无任何陆空优势了。
日本的轻型坦克完全不是苏联重型坦克的对手,这使日本军方萌生了开发超重型坦克的念头,企图使它们成为“活动堡垒”。
日军新的重型坦克被命名为百式超重型坦克,因为其战斗全重高达100吨。但是这样重型的坦克竟然采用铆接结构,这种结构一旦中弹,铆钉就会脱落,对成员造成杀伤。德国的重型坦克采用的是焊接坦克车身和炮塔,就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超重型坦克设计出来了,更大的难题也随之出现。日本缺乏发动机,百式超重型坦克安装了一台500马力的发动机,理论最高速度只有25公里每小时,而且机械故障很多,成为战场上的靶子。
后来,日本只生产了一台样车就终止了计划,这辆样车也成为日军的玩具和笑话。后来,日本试图从德国引进虎式坦克,并且还和德国亨舍尔公司签署了协议,交了定金。
最后关头,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军备司令兼预备队总司令通过军政局签发了一份本部最高军事密件"通知书No.11646/44号"指示"禁止向日本出口虎式坦克",就此日本的重型坦克计划也再无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