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因大数据库里的“种子”生根发芽 !

教育   2024-11-18 19:14   山东  

 近日,山东教育电视台“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调研”栏目以《让基因大数据库里的“种子”生根发芽》为题,报道了园艺学院院长张忠华教授团队紧紧围绕大葱、黄瓜、甜瓜等作物产业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以基因组学等组学大数据为突破口,不断进行原始创新,开发遗传研究和育种相关技术工具,积极推动作物育种快速进入智慧育种4.0时代,为加速培育优异新品种提供支撑。

 日前,一家来自上海的种业公司实地了解张忠华的科研团队及其科研成果,寻求进一步合作。该公司在交流中介绍,公司在大葱育种方面实力强劲,每年的市场销售额能超过一亿元,占中国大葱种子市场的50%以上。但是,广阔的市场背后,面临的却是“卡脖子”的尴尬。“就大葱品种来说,现在确实是遇到‘卡脖子’问题。在山东省,甚至整个国家种的比较好的大葱品种,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国外的品种。2017年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要花费一个亿左右人民币从国外进口大葱的种子。”张忠华院长分析道。

 摘掉枷锁,产学研结合,培育出更好的、属于自己的大葱品种,是该公司此行的重要目的,而这也正好是张忠华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这个屋是我们用来前期种植大葱种质资源的一个房间。我们从世界各地收集了七百多份不同的大葱种质资源,种好之后再移到田间继续进行种植,观察不同的性状,主要观察记录哪些抗病,哪些长得高等。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之上,我们把不同的资源和基因测出来。再跟表型对应,看看表现好的性状是由哪些基因控制的。”完成以上工作后,最终张忠华团队拿到了一组组基因数据。

 那么这些数据怎么处理?又该怎么使用?张忠华来到了他的“秘密基地”。在国产的浪潮服务器中,储存了不同生物的基因数据。

 将蔬菜基因研究透,培育新品种时,科研人员就能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以湖南省农科院利用张忠华科研团队成果培育成功的“蔬研”系列黄瓜新品种为例,在前期的科研积累中,团队已收集了黄瓜等作物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代表性种质资源材料5000多份,他们在系统分析这些资源后,发现了上千个驯化和育种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并将这些珍贵的基因数据存储在了大数据库中。他们依托这些数据,很好地解决了华南黄瓜品种易变苦而丧失商品价值的生产难题,培育出了系列新品种,创造约80亿元的经济价值,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解决苦味问题实际是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依靠着我们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才有关键的突破。当时那个工作也是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是如果是没有大数据的帮助,那就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年了。”张忠华院长说。

在青岛农业大学,张忠华和他的团队仍在“蔬菜作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领域深耕不辍。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蔬菜基因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更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及高水平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青岛农业大学获批园艺学博士点。202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成果的取得,又很好地反哺到了科研,从而做到了以更高水平科研力量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如今,这样的良性循环,正在青岛农业大学不断运转。









▲你好,青岛农业大学新同学!

▲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

▲复试第一,上岸浙大!他这样说······

▲生而为农丨接力!种好一棵“树”!

看饿了?这堂课色香味俱全……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

编辑:李宜璇  张瀚月  杜广云

责任编辑:王峰  姜妍

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官方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