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强按:此序写于三十三年前,是我今生第二次为朋友作品集子所写的序跋。第一次是为张琳的诗集《傲雪斋诗选》所写(白雪千古调 ——张琳著 《傲雪斋诗选》序),写于一九八九年。这两个集子,都是油印的小册子,我后来为一百多本集子写过序,大都是正式出版物,但当年为这两本油印册子写序时的心情,却再难复现。而与小秋(赵彥波)与张琳的友谊,历三十余年而不减往昔,尤足珍重。每每复读,少年往事,又上心头。)
秋鸿有信 春梦无痕
——序《小秋的诗》
许家强
认识小秋不是太久,知道他在写诗也不是太久,但掐指算来,知道他的诗写得极漂亮,却也算是不短的时间了。
那是去年秋天,在淡淡的斜阳下捧着他的《紫丁香》,一边走一边读着,心中便有一幅朦胧的画图:月明如水,露白如霜,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旁,一个少年在踽踽独行。
其实这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模模糊糊在我心中了,但也只有在秋风里读过小秋的那些诗的时候,图像才会变得这么清晰和凄迷。
不知名的小溪流向远方,远远的地方没有人去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明眸如星,绿鬓如云,溪边的少年就这么长久站着。
在这个少年的心中,正缓缓流过一支歌,他就把它慢慢唱出来、记下来,便是《小秋的诗》了。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不知小秋的“芹”,那个“在水一方千古悠悠的佳人”,该是何等的风采和神韵,永生在小秋的诗中。
有一次远山兄自江南归来,与我同去一座有名的古刹,自古刹中出来,歇在寺后的一片松林,仰身睡去,不觉又回古刹,只见香烟缭绕,佛号不绝,释迦牟尼宝相庄严,一老僧白眉白须,合掌问我:“施主所来何事?”我亦合掌:“有伊人远居秋水之畔,欲往从之而不得,敢问如何?”僧问:“人在哪里?”答:“人在秋水。”又问:“水在哪里?”答:“水在天际。”再问:“天在哪里?”我默默无以对。忽一觉醒来,阳光刺眼,微风抚林,远山含烟。回顾远山兄,正斜倚松树,打坐练气,不觉心神惘然。
几天前,在旭东处,他拿了这卷诗给我,嘱以序,我便应下。连读几遍,又强于《紫丁香》中的作品。作者诗思不断,诗艺亦日进一日,目前置之莒县,已属上佳之选,奈何斤斤于儿女私情?如能振翼九重,开阔视野,则诗作精进,置诸诗坛以与华夏名家一较短长之日可待。
而作者深情盘旋,一往情深,虽尚不能破关自立,亦不愧性情中人。又或者远天无际,都在心中;新诗百篇,尽与伊人;虽无笑傲风云之气,亦有此情可寄之乐,也未可知也。
是为序。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六日
点击下方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
探索DISCOVERY
许家强,作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纪实等作品千余万字;首倡创建中国新古典主义诗歌流派;获各类文学奖、社科奖、新闻奖百余次;曾在多家报刊开辟时评、读书、旅游、杂文等专栏,获中国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已出版著作二十部,部分进入中国图书畅销榜;山东省首届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获得者。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日照市广告协会会长,山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