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卡特与中美建交二三事

时事   2024-12-30 16:03   北京  

(一)

1949年4月25日,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后第四天,山东军区向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军委递交进攻青岛的作战方案。毛主席收到方案后,并未立即批复,而是搁置了三天。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经济发达,工厂众多。除了尽量使青岛避免战火,毛主席还着重考虑,这里有美国海军经营了四年的基地。


此时驻青岛美军中,有一名叫小詹姆斯·厄尔·卡特的水兵。这一年春天,他随美军潜艇“鲳鱼”号从香港、上海一路北上,在青岛停留近两个月。


上世纪30年代,卡特还是小孩子时,同样是水兵的舅舅汤姆·戈迪多次从中国来信,让他对中国的兴趣油然而生。


戈迪当时在美国海军当报务员,经常随部队到访中国港口。从回国休假的传教士放映的幻灯片中,卡特懂得了要把中国人当作朋友来看待,了解到中国人急需医院、食物、学校……


戈迪可以自由上岸,他给卡特寄回的照片和他所描述的情况,比如上海和青岛海边的商店和小酒馆前的街景,与美国完全不同。舅舅的描述和传教士的幻灯片,两种景象里的同一个中国,强烈吸引了小卡特。


当卡特到了那些小时候听说过的港口时,他看到一双双饥饿的眼睛,褴褛的衣衫,就连大姑娘也衣不蔽体。码头上挤满了向外国海员或水兵祈食的灾民。“你要是给了一两片面包,就会引起他们的骚动和争夺。”卡特后来在个人回忆录里写道。



在青岛,卡特见证了美国海军撤退时刻和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鲳鱼”号停泊在港口中较远的码头,大量艇员留在潜艇上,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以撤离。


“我去过的几个港口虽然还是由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所占领,但是已经被毛泽东的队伍包围了,我能够看到他们在山上的营火……在青岛的街头,我们看到儿童和老人被刺刀逼着去补充兵员。国民党在那里的统治末日已经临近了。”卡特在回忆录中写道。


4月28日,毛主席亲笔拟写《同意对青岛进行威胁性攻击》的作战命令:“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此点应与部队干部讲明白。”


5月25日,解放军攻克苏州河以南上海市区,整个上海即将解放。美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下令已经转移到青岛港外水域的美军撤离。美军一撤,青岛的国民党军失去主心骨,更为惊慌,急忙向市区和码头收缩。6月2日,青岛解放。


“鲳鱼”号返回珍珠港。这一年10月1日,小詹姆斯·厄尔·卡特在美国庆祝25岁生日,大家更多叫他吉米·卡特。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


(二)


1972年2月23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正在访华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夫妇在叶剑英元帅陪同下登上古老的长城。“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的红色大衣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尼克松在一份白宫声明中说:“我们今天远道来到了这里——跋涉一万六千英里。此行中已经发生了的许多事情已使我了解到,这次来是值得的,但是,当我望着这座长城的时候,我愿意说,仅仅为了站在这里看看这座长城,跋涉一万六千英里也是值得的。”



美国媒体对尼克松访华多场活动进行电视直播,尼克松爬上长城时,美国正好是夜晚。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已经是州长的卡特参加完一场农场主老友聚会活动后,连忙赶回家里。看着荧屏上那令人神往、巍峨起伏的长城,卡特再次想起了中国。


看到年轻时以反共著称的尼克松跑到中国,与毛泽东握手,给周恩来脱大衣,卡特作为民主党人,虽然内心赞同,但不可能公开过多赞许这名共和党籍总统。但是,他觉得尼克松担任总统后的确有所作为,他希望也能有所作为。


卡特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美国支持蒋介石,但随着岁月流逝,连台湾的朋友们都越来越明显地看出,蒋介石永远也不会从毛泽东手里“解放”大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显。美国不能永远无视现实。


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卡特认为这是外交上的一大成就。“这一成就可以使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当时我就期待同中国大陆建立初步关系,以最终实现我们两国间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这一年,卡特48岁。


1953年7月父亲病逝后,海军上尉卡特不顾妻子罗莎琳强烈反对,放弃前途无量的海军生涯,退役回乡,继承父业,种植花生,成为一名成功的农场主。由于关心并参与社区服务、地方活动而广泛接触群众,卡特走上政治舞台,并于1970年当选州长。



担任州长期间,他整顿财政,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促进环保和生态平衡,更着力在以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三K党活动而闻名的佐治亚州消除种族隔离,起用黑人参政,甚至在州议会大厦挂出马丁·路德·金的大画像。


从当选州长那一天开始,卡特就期待有一天入主白宫。


1976年11月,这个参加党内预选前四分之三美国人没有听说过的乡巴佬,击败共和党籍在任总统福特,当选美国第39任总统。


(三)


1977年8月2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鲜花似浪,红旗如潮。受卡特委托,美国国务卿塞勒斯·万斯抵达北京,就中美建交作试探性访问。


看到沿途庆祝人群,万斯有些喜出望外,自以为受到热情欢迎,便问接机陪同的中国外交部长黄华是怎么回事。黄华淡然地告诉他,这是北京市民在庆祝中共十一大胜利闭幕,尤其是欢呼邓小平再次回到领导岗位上来。


宣誓就职后,卡特在外交上首先关注的并不是美中关系,而是觉得缓和美苏关系更为迫切,把对苏关系视为“头号麻烦”。尽管当时美国社会舆论的政治风向已经比较倾向于美中关系正常化,但由于亲台势力影响,美国的政治气候并不完全赞成与台湾当局断绝关系。1976年大选时,驴象两党都觉得台湾问题是一个敏感且没有突破性进展的难题。


胜选后,兴奋过头的卡特在一次涉外政策演讲中,竟然把台湾称为中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提并论。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很快向美方提出交涉,明确反对美方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1977年2月8日,卡特在白宫与黄镇见面时,泛泛承诺继承《上海公报》,同时表示,尼克松、福特两位总统以及多名美方高官已经访问过中国,他希望能在白宫接待中国领导人。黄镇当即表态:只要华盛顿还有台湾的“大使”,中国领导人访美就没有可能。



卡特上任后在中美建交进程上缺乏行动,另一个原因是对外政策团队内部分工不明。卡特选择万斯为首席外交官,选择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自己作为最终决策者。但他从不明确到底由万斯还是布热津斯基实际负责处理对外事务。


万斯和布热津斯基之间矛盾日趋激烈,中美关系只是两人竞争的议题之一。万斯尤其反对布热津斯基访华,担心后者像尼克松执政时的基辛格那样,通过秘密访华,把时任国务卿罗杰斯架空了。


万斯曾效力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在政坛享有“美国头号麻烦处理专家”的美誉,但出任卡特政府国务卿后第一次出访,便在核军控问题上在莫斯科碰了钉子。


这次访华,因不急于实现建交,万斯早就打算在台湾问题上持尽可能强硬的立场。于是,在那个“有名的矮个子”面前,他又一次碰了钉子。


8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万斯,重申中方关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个条件:废约、撤军、断交。


“我们也多次说过,中国人是有耐心的,如果你们美国人还需要台湾的话,我们也可以等一等。现在是要美国下决心。”邓小平说。


万斯访华后,继续主张同苏联缓和关系,不愿意因美中关系正常化刺激苏联。布热津斯基主张加速对华谈判,共同对付苏联扩张。


僵局在持续。


(四)


1978年4月22日,一场特殊的婚宴在北京举行。


新郎是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伦纳德·伍德科克,67岁,新娘是联络处一名护士,39岁,典型的老少配。两人在美国时并不认识,来北京不到一年后就互定终身。


这对美国公民,在北京朝阳区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中国政府颁发的结婚证。这样的婚事在驻华外交圈尚属首次,至今传为佳话。中国外交部多名高官出席婚宴,黄华还送来一套咖啡具。



伍德科克出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前,跟前妻分居已有15年。他并非职业外交官,而是会计出身的工会领袖,曾在大选中帮助卡特,卡特选他来北京,不免有政治报答之嫌。但他很快用行动打消了中方对他的疑虑,给中方留下很好的印象,并公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主张纠正不承认新中国的错误。


尽管他的上级是万斯,但伍德科克实际上站在布热津斯基这边,主张不应该因对苏谈判和巴拿马运河问题而推迟对华关系正常化。


伍德科克的看法促进了卡特的决策。他后来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美方全权代表。在帮助中美建交进程重回轨道上,伍德科克和布热津斯基起了重要作用。


就在伍德科克举行婚礼前,卡特下定决心,要在年内完成谈判,并把中美建交目标日期定在1979年1月1日。这是因为,1978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到1979年1月新一届国会开幕前,国会处于休会期,反对力量较弱,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窗口。


1978年5月20日,布热津斯基抵达北京。卡特指示他向中方说明:“美国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向前迈进,积极谈判,搬开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布热津斯基格外重视这次访华,特地准备了美国宇航员从月球取回的一份岩石标本作为礼物,由卡特写亲笔信,赠送给华国锋主席和中国人民,“作为我们共同追求更美好未来的象征”。


这一天,恰是蒋经国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日子。临行前,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希望美方考虑换一天访华,但美国国务院方面只能表达遗憾,并表示“这事无法改变了”。


在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和中国酝酿改革开放这两大背景下,经过将近六个月秘密谈判,美方接受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中美两国就台湾问题达成共识,也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搁置了分歧。


北京时间1979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9时,中美双方同时宣布建交消息。


这天上午,卡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打了一圈电话,包括向尼克松表达感谢,充分肯定尼克松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功劳。


他随后给布热津斯基打电话,忍住高兴,装出焦急的语调说:“兹比格,你听说了吗?出了问题啦!”


布热津斯基赶紧问:“出了什么问题?”


卡特说:“你是否听到中国人宣布取消我们协议的消息?”


听筒里顿时传来惊愕的声音,还有响动声——布热津斯基差点晕倒在地。


卡特赶紧说,他是在开玩笑,没发生什么事,一切正常。


(五)


1979年1月29日,华盛顿,白宫南草坪首次并排升起五星红旗和星条旗。


卡特为邓小平举行欢迎仪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成为第一位访问美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明媚阳光下,卡特和邓小平并肩走过红地毯,检阅仪仗队。乐队奏两国国歌,鸣礼炮19响。


卡特在致辞中说,适逢春节,“对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邓小平在答辞中说:“中美两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欢迎仪式结束时,卡特引导邓小平朝白宫室内走去。卡特说:“1949年4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潜艇军官,曾在青岛待过。”


邓小平说:“是青岛吗,当时我们的部队已经包围了那个城市。”


跟在身后的布热津斯基开玩笑说:“那你们早就认识了。”


众人边走边聊,共同走向中美关系一个新的起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肆零壹壹”

长安街知事
提供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脑补有趣有料的政治常识。一群接近核心的小编,给你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