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清代大庙“转型”成当地村民文化活动室
天全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彭周君告诉记者,开展“四普”的文物实地调查工作,首先要对“三普”时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一一复查。“天全有413处已记录的文物,我们在9月底就都核对完了。当时天气还很热,而且常常下暴雨,真的是顶着烈日和暴雨,起早贪黑地拼命跑。”彭周君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集中力量,尽快提前完成任务,同时也保证调查质量。”
天全县四普队员在野外调查
大家如此努力的一个原因是: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不仅普查队员人手不足,而且队员还有别的工作要处理。与其多线进程缓步推进,不如“一段时间一个重点”,先把这件大事一鼓作气完成,接着再专心去做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在那一个多月的普查工作中,几十名相关负责人员分成了七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投入的人力与对应的调查乡镇文物数量挂钩。“文物点位富集的乡镇就多加人手,点位较少的就少派一点人。大家白天去野外调查,晚上回来就做信息录入,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彭周君回忆道,“相对‘轻松’的日子是下暴雨的日子,野外调查回来采集的数据相对较少,下班就可以早一点。”
天全县四普队员在野外调查
回头看那段辛苦的时光,彭周君觉得这个“长累不如短累”的策略还比较有成效。困难当然也不少。“三普的资料里,也偶有当时录入的坐标和文字说明不符的,我们的队员按照文字说明去找就会找不到,那就需要负责野外实地调查的队员抽时间再去核实。”他说,“还有一些古墓外观十分接近,墓碑上的字迹如果模糊不清,稍有疏忽就会张冠李戴,也需要反复认真比对。”
现作为村民文化活动室使用的金龟大庙
天全县文保中心主任刘聪告诉记者,始阳镇徐家村有一处清代庙宇,叫做金龟大庙。“这座大庙曾被废弃多年,后来当地的村委会对其做了一些简易的维护后,现在当成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室使用,我们这次在普查中注意到,维护和使用的效果都不错。”
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2024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会研讨会”上,来自意大利罗马大学的Giorgio Monti教授特别提到一点:“遗弃意味着衰败,使用意味着维护。”我国大力提倡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因此像徐家村这样有当地居民对老旧建筑继续合理使用的情况,文保工作者亦乐见其成。“我们把这座大庙也上报为文物点,未来有条件的时候还会对其进行更专业的维护和管理。”刘聪说。
在如今人们眼中尚显晚近的诸多“历史纪念”,在进入漫长而未知的将来后,能有多少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默默付出与认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