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该怎么办?

财富   2024-08-08 15:25   山东  

今年围绕海底捞的有两大命题:出海扩张和开放国内加盟,争议最多的就是“海底捞开放加盟你怎么看?特海国际分拆上市你怎么看?”

我们今天主要分析一下这两件事。

负责海底捞国外业务的公司特海国际,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的运营情况,收入预计能达到3.7亿美元以上,同比2023年H1增长14%;净利润表现要差一些,净亏损在400-500万美元。

特海国际主要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运营,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有115家门店,每家餐厅平均收入575万美元,大概是4100万人民币;要高于国内门店的年均收入,海底捞国内每家门店的年收入在3000万元人民币。

海外店的顾客人均消费在177元,接近国内人均消费的2倍。

高收入下,随着开店数量的增长,海外门店的盈利能力正在缓慢提升。

各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如下:

2023年特海国际海底捞
原材料34%41%
员工薪酬23%32%
租金➕水电6%4%
折旧摊销11.5%7%
毛利率65.8%59%
净利率3.7%11%
翻台率3.5次/天4次/天

通过对比特海国际和海底捞的各项支出占比,可以看出特海国际的原材料和人员支出相对较少,租金、水电和折旧摊销占收入的比例较高。

其实这就是说明了特海国际的消费者接待量偏低,餐饮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的高低,是与就餐人数接待量呈正相关的,接待的就餐人数越多,需要的原材料和员工就越多,尤其海底捞是一个以服务取胜的企业。

特海国际的原材料和员工薪酬占收入的比例比海底捞的原材料和员工薪酬要少得多,正是说明了海底捞的海外业务招待量是不足的。

当总收入不足时,一些固定资本支出,租金、水电和折旧摊销占收入的比例就相对要高。

海外业务分拆上市,是利是弊?

说到海底捞的海外扩张,很多朋友就喜欢用全球化的餐饮品牌肯德基和麦当劳类比,认为海底捞在海外达到规模化不是很难;虽然火锅是中餐中比较容易规模化的产品,但海底捞的海外扩张还受饮食文化差异的影响。

海底捞海外的受众有:留学生、海外工作的华人还有东南亚、东亚地区与我们饮食习惯接近的人群。

欧美国家受过去的历史影响,不喜欢吃带汤水的食物,比如西方国家的面条是装在盘子里的干面,像我们经常吃的面条大多是装在碗里的汤面,所以像火锅这类带汤水的食物,对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来说接受程度不是很高。

还有一些肉类食品,西方国家吃的更多的是大块的牛肉,或者猪肉,羊肉很少、动物的内脏、器官也很少吃,饮食差异还是很大的。

究其根源,餐饮企业的运营质量还是由翻台率决定。

海底捞刚开始时,翻台率是5次/天,后来在疫情中翻台率下降到了3次/天,经营就出现了危机。近两年恢复后,海底捞的翻台率又回到了4次/天,经营状况才算好转。

一个餐厅在刚开业时,消费者对它有一种新鲜感,会驱动消费,逐渐熟悉后消费者的到店频率降低,餐厅的翻台率随之降低,很难回到最初的高峰。

特海国际在海外刚开始扩张,在人气最高的时候才只有3.5次/天的翻台率,是远远不行的;是景气期没有达到最好表现,还是以后翻台率会下降?还需要继续观察。

2024年海底捞将国内的得力干将杨利娟调去国外业务,可以看出海底捞的领导层还是下定决心要改善海外业务的,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海外门店翻台率已经达到3.8次/天。

从这些影响海外业务发展的底层因素来看,把负责海外业务的企业特海国际分拆上市,对海底捞来说也不是坏事,当海外业务发展困难时,起码不会影响到海底捞国内的业绩表现。

国内海底捞开放加盟,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

特海国际和海底捞,这两个上市主体的财报中,每年都有很多的折旧和摊销金额。

这是完全自主经营的弊端,增加一个门店经营,就要增加相应的餐桌餐椅、物流运输、仓储空间。

同样做火锅的上市企业呷哺呷哺每年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金额在10亿元左右,折旧和摊销金额也是10亿元,可见餐饮企业全部为直营模式时,折旧和摊销负担是非常重的。

海底捞近两年的折旧及摊销金额在30亿元左右,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疫情期间盲目扩张关店后带来的一部分摊销。

海底捞开放加盟模式后,增加的门店的折旧和摊销不在上市公司体内,门店数增加的同时,上市公司承担的折旧和摊销压力要小的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更好看一点。

开放加盟后,会增加关联企业收入

海底捞的关联交易方有:蜀海、颐海、微海、蜀韵东方、扎鲁特海底捞(提供新鲜羊肉)、红火台(负责技术开发)。海底捞的内部供应,做到了品类的统一、高度标准化。

在海底捞的年报中,可以看到2023年它的关联交易大概在50多亿元,2023年海底捞的原材料成本是170亿元,相当于来自关联企业的采购接近30%。

最多的两部分是食材采购和底料采购,也就是对蜀海国际、颐海国际两个公司的采购。

海底捞打开加盟模式后,对这些关联企业来说,是有利的。

首先,门店扩张统一的装修少不了;最主要的,为了保证加盟渠道的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统一的食材提供和人员培训也少不了。

无论是海底捞还是其他品类的火锅,特点其实主要来自于调味料的独特性,海底捞要想保证加盟渠道的经营质量,统一的食材风味必须要保证。

作为海底捞关联交易中唯一一个上市的企业,颐海国际,2023年收入61.5亿元,同比2022年0增长。

颐海国际的主要产品有: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产品。

2023年颐海国际火锅调味料收入41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11.7%;中式复合调味料收入6.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9.2%;方便速食收入13.87亿元,同比2022年下降25.8%;其他收入4738万元。

2023年颐海国际总收入0增长,主要是火锅调味料和中式调味料的收入增长与方便速食产品的收入下降相抵消。

2023年颐海国际向关联方,包括海底捞、特海国际、蜀海国际的销售金额是2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

向关联方销售最多的就是火锅调味料,销售金额19亿元,占本公司火锅调味料销售金额的1/2,2023年颐海国际销售了176吨的火锅调味料,其中就有98.6吨是向关联企业销售。

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产品中,关联方销售占比很少。

也就是说,我们看颐海国际与海底捞的关联交易,主要看的就是火锅调味料销售。

同样是火锅调味料,颐海国际向海底捞销售的价格是19.3元/公斤,向第三方客户销售的价格是28.3元/公斤,单价整整差了9元/公斤。

在海底捞的供应链中,最不挣钱的还是关联企业。

开放加盟后,加盟商对食材、底料的采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关联企业的销售毛利。

海底捞为消费者提供了有仪式感的就餐氛围,和安全、干净的夜宵环境;达到了火锅消费体验中天花板的位置,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这样的高标准运营,离不开关联企业有保证的食品供应。

同时关联企业高标准的食材供应,也是海底捞开放加盟的底气。

在持有海底捞股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颐海国际,验证加盟模式下是否对海底捞的关联企业有正回馈。

海底捞越来越像一个中间商,把消费者和食材供应商撮合到一起,提供了一个消费场景,海底捞的作用就是把中间这个消费场景的服务做好、把对上游供应链管理和下游消费者的体验做好。

过去的开店经验,已经让海底捞掌握了足够的管理经验,能够成为火锅行业的天花板,证明海底捞的人员培训是没有问题的,上游的食材供应也是没有问题的;开放加盟后,更能发挥它的管理优势,体现出作为中间服务商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当其他餐饮企业还在赚苦力钱的时候,海底捞已经开始用经验赚钱了。

用专业破除市场干扰,

用洞察实现财富自由。

公众号的研究足迹:


1、英伟达,2安踏,3、迈瑞医疗 4、卫星化学 5、万华化学 6、宁德时代 7、拼多多 8、海底捞

加油,2024年,我们都要更积极的生活。

投资从入门到精通
用专业破除市场干扰,用洞察实现财富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