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下载链接
【更新版】初中数学新教材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包(2024秋)
这两天我们在这个体育馆里看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有朱乐平老师、刘德武老师、赵震老师。这一节一节的好课,首先新在他们的理念,我想巧在他们的设计,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但是赢是赢在了他们的课堂实践。我还想说,一节好课是成在后续,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他的后续学习当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劲头,那么就是我们为他的后续学习注入了活力。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数学课为例,解释一下新在理念,新课程理念太多,我只说两点:
从一节课当中我所想到的:这节课由北京西城区的评优课活动,是黄城根小学薛铮上一节的《三角形的分类》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一、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我喜欢这样简洁清晰,研究主题鲜明的课堂开首,在分类的这节课中很多老师,运用了从生活中来,比如自行车的模型图,哪里有三角形,奥运会的鸟巢,生活中大量的图片,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去找三角形,然后,引入今天我们要找三角形的分类,这方法挺好。还有些老师为了突显分类,有一位老师上台后在屏幕上出现了满满一屏幕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老师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分类!马上屏幕上出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那么分完类后怎么办?再分类,曲边围成的,直线段围成的,还怎么办,再分类,四条边围成的,三条边围成的,聚集到分类,突显分类。可是,薛老师的课不是这样引入的,非常简洁清心,比如说从生活中来,这是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什么薛老师没有这样引入呢?薛老师的回答非常简洁,说: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前一节课上,我们就是从生活当中,模型当中拖出了几何当中的三角形,已经够了,而这节课,我能不能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呢?我又问为什么不从长方体、正方体。。。。来进行分类?再从平面图形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到三角形的分类呢?答:分类我们不是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吗?一年级就开始分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在体会分类的过程,为什么今天在这里要大做文章呢?在这样的认识下薛老师这样展开了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形态各异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当然既然研究它,又是形态各异的,最好的方法是分类。同学生们拖口而出,马上进入主题:这八个形态各异的三角形该怎么分类呢?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二、组织交流,合作探究的阶段。而这个阶段主题是清晰的,既然是分类,首先应该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来分类,2、试着,把每类的独特之处表示在图上,这是非常好的语言,它自己犯有的特征,标出来。我们常说:细节决定胜败,这节课就巧在这里,这个老师很细腻,独特之处是什么,当他提完这两个要求之后,孩子们直奔主题,节省了无效的时间。有的老师上这节课时,到了时间却下不了课,有的甚至还没有完成分类。不能怪学生,是我们在设计上出了问题。而这位老师首先确定标准分类,今天的郎老师也是首先给标准,再来分类,很清晰,然后找独特之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一定会在他的数学课堂中有几个重头戏的提问,按角分,作标记,钝角只作了一个角的标记,直角也只作了一个角的标记,而锐角却做了三个角的标记。老师马上追问,你为什么在锐角中作了三个标记呢?一个智慧的数学教师,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他在一节课中一定有一个主线的提问,就是指有一到三个重要的问题能将这节课的魂提溜住,而不能是随意的。而有些问题是根据课堂的生成有感而发,但有的问题又必需压住。提不在多,一定是重头戏的提问。我问老师:为什么这里标一个,这里标三个呢?师:如果标了一个,它也有,如果标了两个,它也有两个锐角,不是独特之处,只有标三个的时候才能突显独特之处,而独特之处不正是数学的本质吗?所以这个有价值的追问把这节课显得简洁而深刻。有挑战性的选择,当同学们按角分类的时候,老师说,别着急,请你选择适当的几何图,表示出按角分类的结果,老师给了学生三个集合图,你认为用哪个几何图来表示按角分类更为合适呢?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选择,这个问题又一次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学生很快淘汰了C,因为按角分,它们是并列的关系,不是包涵的关系,学生在选择用哪个几何图来表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又一次抓住了数学的本质,抓住了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很有挑战性。大家很快作了正确的选择,很好的完成了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很有自己的思考,按边分作上标记,操作难引发思考,学生很快的分好了类。一般情况,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到底要讲到什么程度 ,我与教材的编者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不能平均使用力量。等边等腰这两种特例的情况,学生要掌握它们的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图三,一般顶角都在最上面,这是图三的顶角却一下找不到,出了问题怎么办。这个变式让学生有点发蒙了,而这正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到底什么是顶角,两腰的夹角,从数学的本质出发,直面学生认识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顶角呢?前面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两腰的夹角,所以学生很快找到了。为什么要直面数学的本质,直面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呢?如何判断概念,要从概念出发去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重要的用数学概念判断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缩小包围圈,找好题眼,这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缩小的过程就是找题眼的过程,而在顺藤摸瓜不断地去记住不能顾此失彼,要全面的考虑问题。要抓住本质问题进行思考,要学会梳理。朱乐平老师也曾经提到做复习课最重要的就是梳理,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概念,穿成一条链,穿成一条线。今天的失败没有关系,通过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了一幅有系统的,有关联的,概念图。他们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是有困惑的,但是有了今天的重要经历,我想对他的未来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已经会了这部分知识,那么老师在上面讲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天是他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整理方法,面对一个缩小包围圈,抓数学本质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困惑,而就在这里,我们进行引导这里的学习是有效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到底是给一船鱼还是给打鱼的方法,我想一节好的数学课,为学生注入活力的数学学习一定是给方法的数学学习过程。
3、练习最打动我的是他的练习设计,是精心设计是层层递进的,是深入主题研究的。这是六个三角形,小蚂蚁要给他们找家,图一是等腰三角形,它还是锐角三角形,而老师没有直接做一个简单的连线。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怎么一个三角形会有两个名字?又一次直面数学的本质。在这里,等腰三角形,它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实际它是等腰锐角三角形,这是它两个都具备的。其实教师学会装糊涂也是一种教学智慧,不是我们高他一等。有的时候,老师需要退下去,该把讲台让给学生时你就要慷慨地退下去,该出手的时候你就勇敢地站在前台,因此教师学会装糊涂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同样是一种教学艺术,下面的练习也充满的挑战充满了智慧的问题情境。
由喜洋洋挡住三角形的一部分,以前有老师在信封里抽出一个三角形的角来判断。可这位老师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还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猜对了,只露出一个角是钝角,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还可能是什么三角形。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它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它可能是一般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但学生不可能用“一定是什么三角形”这时喜洋洋躲开了。师:他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呢?上面两个图形只露出一个角,你就敢判断,为什么他露出一个锐角你就不敢判断他一定是呢,老师抓住本质问题的追问,有挑战有深度,简洁而深刻,清晰而厚重,这就是老师的设计。喜洋洋后面的三角形更有挑战性,我们这两个露出的角(约70度)是一样大的,它一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的脑筋里马上进行了很好的建构。他们在想这两条边往下延伸可能会怎么样呢?生1:他一定是锐角等腰三角形。他为什么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生:它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师: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因为这个两个角的两条边不可能很快相交。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想的,这两条边敞得比较大,慢慢延长时他会伸展一段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生2:老师,它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我可以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去跟这个角比一比,测量,于是马上就上台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去测量它是不是60度。在这里老师的问题简洁而深刻,为什么不猜他是等边三角形,学生学会想象在想象中建立概念,学生学会了直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角去测量,得出要想得出他的合理性,既可以从边考虑,又可以从角考虑,既可以想象,又可以亲手动手测量,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说问题越多,你的题目云山雾罩,把学生弄晕了是节好课。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简洁而清新,一节课有没有好的提问加注了这节课,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抓住有思考价值的资源,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我在这节课中无时不刻的体会着学生自主的建构,没功夫走神,一个一个问题,激发了他的兴趣。特别是他这种内在的认知需求,从始之终学生在时时刻刻思考着判断着。给我印象更深的是这样一个练习题,这里有三根5厘米,两根6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什么样的三角形。“村长”说:先用三根5厘米的小棒围,先想象它的三个角,别忙着围。学生又一次在头脑中建构这一过程,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再继续看,如果这两条边是6厘米呢?充分发挥电脑优势,它的不可替代作用,如果这两边都是6,那怎么办?生:它会比刚才尖一点,这是学生的想象, 还不够,再尖一点,再尖一点,如果底边不变,这两腰变成7厘米呢?再想象,往上长,它还可以尖一点再尖一点,而这个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去想象这个空间,这个空间老师给的好,它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三角形,底边变化了又会怎么样?这节课始终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去想象创造的价值,当我听完这一系列的课以后,我对这节课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问题,《三角形的认识》分类应该重点考虑按角分,三种类型按角分,做好集合圈,按边分不必大动干戈。虽然教材上有“一个小朋友说‘按边分,可以怎么分?’”但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就行了,没有必要深究。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也供老师们思考。所以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声明 | 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存在文章、图片、音频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并表示歉意。
-END-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拔尖测评卷》
【拔尖特训】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本每日一练小纸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