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带领全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卫生健康思想同中国卫生健康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国党的卫生健康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党的历代领导人卫生健康思想之中。
党的历代领导人卫生健康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思想奠定重要时代基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演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形成的内在逻辑。
毛泽东卫生健康思想指明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方向与道路,也为改革开放时期卫生健康事业提供理论指导。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到减轻人民疾病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总原则,始终强调医疗卫生要为大多数人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并没有照搬西方国家或苏联的卫生健康改革经验,而是针对我国生产力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实际,他开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倡导普及农村医疗卫生、推广“赤脚医生”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系列措施,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快建设卫生防病体系,预防和消除传染病,迅速改善人民体质,以有限的卫生健康资源,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健康问题,在较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解决广大民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我国卫生健康体系初步建立,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所采取的卫生健康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现状,难以向国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足够的社会福利,他深刻指出“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邓小平同志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切实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此外,他辩证地解读中西医的关系,强调中医药的优点,同时也要通过科学整理来发展传统医学。坚持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标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维护人民健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衍生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全国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他着力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使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趋于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胡锦涛同志强调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他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切实做到病有所医,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同时,规范医院管理,加强社会监督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中医药工作等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卫生健康思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成功开辟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思想的重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将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解决卫生健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系列措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卫生健康理论体系,更有力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实践,人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