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下的南浔乡村博物馆 | 深读
政务
2024-11-05 18:05
浙江
在息塘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手拿锄头,感受农民的智慧与汗水;在桂世镛故居陈列馆,站在时光的长河里聆听过去的故事;在善琏湖笔文化馆,动手学习湖笔制作技艺,感受匠心传承的力量……2021年9月,作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浙江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当“文博热”的风吹遍乡村,也“吹”开了浔溪大地上一批批蓬勃生长的乡村博物馆,在乡野间熠熠闪耀。眼下,南浔已拥有省、市级乡村博物馆22家、星级乡村博物馆2家、非国有博物馆7家、市级博物馆小镇2处、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2家。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验收通过2024年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我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传承馆、练市大运河历史文化博物馆、桂世镛故居陈列馆上榜,我区乡村博物馆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我们的小镇因运河而生,过去的人家,渔民捕鱼都用这样的……”在练市镇练市大运河历史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小王正在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着展出的物件。建于2022年初的练市大运河历史文化博物馆,由老房新修而成,馆内收藏了大量与大运河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船工的生活用品、运河两岸的农具、渔民的渔网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向市民游客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无独有偶,在善琏镇车家兜村,也有与地方文化紧密关联的乡村博物馆,将曾经散落在田间地头、农户乡舍的乡土文化从此变得更具象,成为更系统、更全面的文化地标和展示窗口。“很多展品都是我们村民们自己捐来的,也是他们自己参与摆设的,让村民有参与感,才能更自豪。”善琏镇车家兜村党支部书记郁根荣告诉记者,在车家兜村农耕馆里展出的蓑衣、斗笠、耕犁等800多件老物件,重现了昔日浙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村民还主动担当起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生动讲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在南浔,像这样的乡村博物馆有别于大众对博物馆“高大上”的印象。这些建在乡间的博物馆,让面临消失的乡土文化留存下来。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有它的故事,居民们得以再次触摸历史,重温来时的生活轨迹,在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激发出创造新生活的动力。如果翻开《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便可看到:乡村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要体现鲜明的在地性,突出‘一村一品一馆’的地方特色”。那么,南浔乡村博物馆是怎样根据特色创新发展模式的?“咚咚咚!”锣鸣鼓响,在和孚徐缘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外围,随着本地村民敲打渔桶、菱桶等常见的渔具,一首首渔家乐演绎了一幅江南水乡鱼桑丰收的场景,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前来。“千百年来,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传统养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孕育了鱼文化、蚕桑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为更好地展示我们的文化,每周都会有不同的民俗表演。”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章冬梅介绍道,游客在博物馆展示区域参观学习的同时,可以感受民俗表演的魅力。如今,沉浸式的民俗表演已经成为该馆的“流量密码”,近年来,每年吸引近10万名游客前来。正是有了这些鲜活的表演,让博物馆有了灵魂。“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我们这边特色的民俗文化。”渔家乐表演者王阿久开心地说道。秋意渐浓,上周末,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传承馆内人头攒动,一群兴致盎然的小学生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非遗研学之旅。他们手拿丝线、脚踩织机,在传承馆体验区兴奋地体验着绫绢织造技艺。“原本的馆就展示了一些老物件和绫绢成品,去年我们将场馆重新装修了一下,增加了体验区。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近距离观察绫绢的制作过程,还能亲手体验织造的乐趣,探寻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传承馆的负责人郑依霏说。作为中国传统丝织技艺的代表之一,绫绢织造技艺有着4700多年的历史。昔日的织娘生产活动摇身一变成了沉浸式体验研学项目,这种互动式的体验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上万名学生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同样热闹的还有善琏汉字艺术博物馆。每年暑期,中国美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近千名高校学生以及港澳青少年相继走进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为当地的湖笔产业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并由此衍生出汉字艺术与湖笔文化产业发展精品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带动湖笔产业经济增收。“博物馆+旅游”“博物馆+研学”“博物馆+文创”等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提高了南浔乡村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如何在守护乡土文化的同时发挥优势、延续生命力,是当前许多乡村博物馆面对的考题。南浔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化馆馆长宋玉龙表示,当前“建馆容易开馆难”是普遍问题。也正因此,南浔一直在坚持携手联动的模式,来让“村博”持续散发魅力。南浔区非遗馆的负责人徐萍,也是双林镇的区级文化特派员。“入职”第一天,徐萍就双林已有的乡村博物馆,细致地做起了全面的功课。“有些博物馆开着却无人问津,背后原因很多,比如藏品来源单一、展示形式粗放,或是藏品雷同,没有深挖藏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等等。”她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重点用自己的对口专业知识,丰富博物馆内涵,让乡村博物馆能够真的“活”起来。“除了文化特派员,我们还运用相关资源,联系杭州、上海等地专业的运营团队,来匹配我们的乡村博物馆,通过合作的形式帮助这些乡村博物馆运营。”宋玉龙说,目前,南浔积极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合作,在乡村博物馆不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在后续的发展中,每个乡村博物馆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是逐渐融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网络之中。博物馆也将开始意识到,它们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资源,而是可以通过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和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中国善琏汉字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王晓明教授表示,他管理的善琏汉字艺术博物馆通过与乡镇资源联动,成功举办了湖笔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不但博物馆“火”了,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湖笔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眼下,南浔正积极打造“乡村博物馆群”,探索乡村博物馆和周边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据了解,我区目前正在构建的善琏“笔都”和双林“凤凰小镇”乡村博物馆群,将通过乡镇已有的乡村博物馆与当地众多特色文旅资源相结合,联动发力,设计出自然景观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的游览路线,并给场馆注入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游客多了,也激发起周边村庄对于发展文博产业的热情。